我在服用兴奋剂……

2000-06-12 13:04
海外星云 2000年28期
关键词:禁药药房兴奋剂

当今体坛有一出“猫捉老鼠”的老戏:运动员为了“更快、更高、更强”而服用兴奋剂;而为了保证奖牌的纯洁,各项赛事组委会反兴奋剂的检查一天紧似一天。运动员在服用禁药时到底在想什么?前不久,法国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向报纸供出了自己服用禁药的心路历程。

初识禁药:半是好奇半是怕

为了不引起麻烦,这位目前效力于法国某甲级足球俱乐部的主力队员在“自供”中用的是化名,而且也不透露自己所在的俱乐部。他说,自己初次接触到违禁药品是在1996年到1997年间,那时他正在努力获得足球职业技能合格证书。

为了搞到禁药,他来到了比利时。因为据他掌握的“情报”,在那儿的药房里可以很容易买到违禁药,当然买药人得有医生的处方才行。于是他先找到一个大夫,那大夫干这个显然不是头一回,轻车熟路地从电脑里调出一张药方,然后签名盖章,一切简单得像个游戏。不过头一回买违禁药品的他还是有些紧张,他自己这么干一半也是好奇,他可不想为此坐大牢。

第一次果然还是出了点儿小枝节。由于没经验,他在报自己需要的药品时忘了一种,药房里的人劝他去找大夫重开。于是他找大夫补上了这种药,但由于害怕,也没敢回第一次去的那家药房,而是另外又找了一家。新找到的那家药房收下处方让他下午再来取药,这时他又在心里打鼓:下午再去药房时,那儿不会站着个拿着手铐的家伙吧?所幸一切顺利,初战告捷的他简直乐疯了。

继续服用:半是兴奋半是恐

最初他服的是一种复方睾酮激素,这种药可以重塑肌肉组织,使服用者肌肉爆发力增强。

服药后一个半月他开始尝到了甜头,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久他又搞到了一种产自美国的片剂,这是兴奋剂中的极品,用后可以加大肌肉力量,使运动员在运动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肌肉耐力更强——总之会使人充满自信、充满活力。

但是这位运动员在服用过一阵“极品”后开始感到恐慌,因为他了解到这种药的副作用可能在40岁左右显露出来,他有点想打退堂鼓,巨大利益终使他没放弃。

教练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据这位运动员披露,足球号称各项运动之王,可奇怪的是,在绿茵场上对兴奋剂的检查却较之其他比赛项目更松。许多足球运动员在年纪很轻时便开始服用违禁药,这是因为,年轻选手参加的比赛上,组织者对兴奋剂的检查更为松懈。更出乎业外人士意料的是,大多数足球运动员服用违禁药完全是自愿。当然这并不是说教练和俱乐部对运动员服用禁药一事不知情。事实上,教练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据法国反兴奋剂组织介绍,目前在法国服用兴奋剂的体育项目里,自行车和田径是最容易被曝光的,其中历史悠久的环法自行车比赛曾被兴奋剂丑闻搞得几乎办不下去。至于足球,问题也是多多,只不过没有人敢站出来讲话。与作“自供”的那位运动员的说法有出入的是,许多俱乐部在暗中是支持的,他们会通过“建议”的方式组织运动员服用各种禁用的激素,以提高训练水平,而身处这种大环境下的运动员很难保证自己不被拖下水。更为严重的是,服用禁药和吸食毒品一样也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当一名运动员想和禁药说再见时他会发现,自己的训练和竞技水平会下降许多。所以,一旦服用兴奋剂就如驶入一条只能前进的单行线车道,除非告别运动场,否则绝不可能和禁药分手。

然而,这位运动员却在“自供”中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对服用禁药并不感到后悔,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兴奋剂的“帮助”已经摸到了成功的脉搏。他略带一丝得意地说:服用违禁药品也需要技巧,服用者要了解哪个国家对哪几种兴奋剂是“封杀”的。有时一种兴奋剂在某国被查得很凶,而换一个地方服同一种药就可能没有丝毫危险。都讽刺说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看来说这话的人还真错了。G

《海外星云》(2000年28期)

猜你喜欢
禁药药房兴奋剂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药房里的照相馆
兴奋剂的黑色幽默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