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5日,前苏联空降兵列奥尼德·祖耶夫中校、亚历山大·马尔格洛夫上尉乘坐代号为“半人马”的伞-车联合装置,从安-12上空投下去,从而完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人乘战斗车在“敌人”头上空降的壮举。
司令员奇想下聚集一批“骑士”
这一大胆的设想出现于六七十年代之交。当时任空降兵司令的瓦西里·马尔格洛夫大将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让空降兵乘伞兵战斗车直接空降,而不是象以往那样人车分开空投,以赢得时间,提高空降兵分队的机动性呢?于是他把这个想法说给身边的助手们,然后是司令部的将军们和参谋们,让他们讨论可行性。后来,整个空降兵部队都在议论这一话题。一部分人表示支持;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一想法很好但为时尚早,等有了更先进的空降设备时再实施不迟;第三部分人则认为,这是无法实现的梦想,国家和军队不会允许进行这样的冒险行动。无论人们的态度如何,这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吸引了许多人……
梁赞空降兵军校的教员祖耶夫少校是一个有经验的军官、跳伞运动健将。他被司令员的这一大胆想法深深吸引并把它作为空降兵最重要的课题开始研究。祖耶夫通过图解、计算向学员们说明,掌握这种人车同降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空降兵的作战能力。他甚至和学员们开始进行小规模试验:学员坐在安放于平板车上的椅子上,椅子则绑上自制的减震装置;然后将平板车升至一定高度自由降落,模仿着陆时与地面的撞击;再对硬着陆进行分析。可是这种试验不久便被学校停止了。祖耶夫作试验的事传到了马尔格洛夫那里后,司令员立即把他调到了空降兵司令部,因为司令员认为“这样的人很快用得着”。
在司令员马尔格洛夫搜罗的人才中还有一位谢尔巴科夫少校。他1968年毕业于装甲兵学院,被任命为科研所军用装备试验工程师。谢尔巴科夫受命对当时的新装备БMД-1伞兵战斗车进行验证。靶场试验和部队试用检验交替进行。由于谢尔巴科夫少校从未跳过伞。因此他向试用新装备的考纳斯第7空降师师长要求:允许他在战斗车空投后紧随其跳伞,以便在空中跟踪观察战斗车降落情况。师长同意了。谢尔巴科夫后来在紧随战车空投的跳伞过程中,出了事故,着陆时左脚骨折。但他初衷不改,并被调到空降兵科技委员会。
司令员的小儿子亚历山大原在中央设计局工作,在父亲的说服下也被调至空降兵科技委员会。这样,70年代初,空降兵科技委员会中集聚了一批有献身精神的军官们。
时至1972年底,使用多伞和专用平台空投伞兵战斗车的经验已积累了不少。新型的伞兵战斗车成功地在一些大型战术演习中被使用。尽管这时战斗车伞降系统的可靠性较高,成功率达到98%,但还存在一些缺点:战车和伞降平台系统太重,运输需多辆载重汽车,把设备装上飞机时也较困难;多伞系统空降战车下降速度缓慢,着陆后降落伞影响战车开动;运输机机型不同,乘员们紧随战车跳伞后,着陆散布面积大。空降兵司令深知,这种情况下,即使大量空投空降兵和战车,战斗任务也很难完成,必须研究新的空投方案。
儿子披挂上阵驾驭“半人马”
1971年夏,空降兵科技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型伞降综合体“伞-车-人”系统,代号为“半人马”。1972年初制成后,研制人员开始进行带人的战车模型投放试验。由国家航空航天医学科研所的专家们检验过载耐受程度,战车中安装了“卡兹别克”型太空椅的简易型“卡兹别克一Б”;接着进行的是综合体从飞机上空投试验阶段;然后是以狗代替人的空投试验;结果均令人满意。动物已经顺利经受了过载。现在,该由人来驯服“半人马”了。
司令员马尔格洛夫向部队下发了召集参加“半人马”计划自愿者的通知。第一个报名响应的是他的小儿子亚历山大·马尔格洛夫上尉。第二个是对“人车”联合空降想往已久的列奥尼德·祖耶夫少校。人选有了,但计划却长时间未能实行。原因是对这一前所未有的空降行动,军队最高领导人不予批准。在总参谋长库利科夫元帅的支持下,马尔格洛夫几次向国防部长请命,都遭到拒绝。如何说服固执的国防部长呢?马尔格洛夫使出了最后的王牌。一次国防部长谈到实施“半人马”计划要冒特别的风险时说:“你知道你会造成什么后果?再说,你让谁去冒险?”马尔格洛夫马上回答:“经过考验的可靠的空降兵军官,我的儿子萨什卡是第一个。他已同意。”国防部长再无话可说。
1973年的新年过去了。1月5日,在图拉附近的斯洛博通卡伞降场,一架安-12运输机载着伞兵战斗车升空。战车里坐在机械师/司机位置上的是祖耶夫中校;坐在操纵瞄准手位置上的是亚历山大上尉。再过几秒钟就是建立功勋的时刻了!亚历山大在描述空降过程时说:“战车平稳地从飞机货舱底部翻下去。高度距地面800米。电熨斗形的战车,就象一只巨大的有摆心的摆锤,拖着拉开的降落伞与水平成135度角向下跌落。之后开始摇摆,摆幅越来越小。这时制动伞打开了,接着是主伞。在头朝下翻转的最初时刻,我有几秒钟体验到失重感觉。”
“摇摆的车体来回滚动着。无线电通信中断,不得不根据仪表判定方位。高度计显示,在多伞系统打开后,我们正匀速下降。升降速度计指针指在每秒6米的刻度上。‘2号,我是1号,耳机中响起指挥员的声音。做准备姿式!即将着陆!‘1号,我是2号,明白,做准备姿式。话刚说完,接踵而来的是一下猛烈的撞击。一切都停止了。周围是意想不到的寂静,仿佛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但这只是瞬间的感觉。我们立即开始解座椅皮带,将战车与平台和降落伞脱离,然后迅速在车内就位——祖耶夫在驾驶位置,我在炮塔。当车长启动马达时,我转动炮塔寻找射击目标。找到了!随着战斗车开动,火炮开始射击……”
此次试验完全成功。它证实了司令员设想的可行性——空降兵在着陆后马上可以投入战斗。继祖耶夫和亚历山大完成世界上第一次战车载人空降之后,后来又有数百名空降兵官兵成功实施了“半人马”行动。
知难而上征服“喷气半人马”
“半人马”计划成功实现后,接下来是更复杂的课题———使用不带平台的喷气伞降系统空降战斗车,即“喷气半人马”计划。新系统中以一个更轻便的降落伞(伞面积540平方米)取代了先前的多伞。降落伞被直接装在战车上,同战车一起运送;而不是起飞前在机场现场组装。伞重1吨。“喷气半人马”空降时,下降速度是“半人马”的4倍多,每秒25米。着陆时靠喷气发动机的反推力使垂直下降速度减至零。
新试验准备过程中,1975年8月26日首先试验了联合空降综合系统KСД——两人乘伞兵战车着陆;另有4人乘装在平台上的专用舱和战车并排同时着陆。亚历山大大尉和佩特里琴科少校还有两名军士乘平台专用舱空降。谢尔巴科夫少校和另一名空降兵乘БMД-1战斗车空降。
“喷气半人马”计划实施准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些人担心喷气伞降系统的可靠性———成功率为 95%,也就是说,每100次可能发生5次故障。喷气伞降系统进行了47次试验后,结果令人鼓舞。该系统虽然技术复杂,但比平台式伞降系统更轻便先进。可是愿意使用新系统空降的人不多。这是因为在一次空降试验中,由于故障导致参加试验的空降兵的一只爱犬“布兰”死亡。不过,仍不乏知难而上者。
1976年1月23日,“喷气半人马”空降行动,在普斯科夫郊区第76近卫空降师基斯洛沃伞降场进行。参加此次行动的人员仍然来自空降兵科技委员会。司令员指定儿子亚历山大·马尔格洛夫少校为乘员长,谢尔巴科夫中校为机械师/司机。为使着陆更安全,特别选择了积雪厚的着陆地点;但要使下降速度高达每秒25米的伞兵战斗车完全减速并非易事。空降行动并不十分理想,着陆时战车重重砸在碾平的冰雪道路中央。但是着陆还是成功了,战斗车立即开动,前往火力地区,出色地完成了射击任务。这样,1976年1月23日,首次问世了使用降落伞喷气装置空投载人战车。分享成功喜悦的除了空降兵官兵们外,还有为“半人马”和“喷气半人马”制造空投设备的莫斯科通用成套设备制造厂的设计师们,航空航天医学科研所的专家们以及制造“卡兹别克-Д”太空椅的“星辰”工厂的工程师们。当然,还有百折不回,呕心沥血的领导人马尔格洛夫将军。为表彰“喷气半人马”空降行动直接参加者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主义,1996年8月,亚历山大·马尔格洛夫和谢尔巴科夫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人“马”合一 如虎添翼
马尔格洛夫将军的继承人、现空降兵司令什帕克和以梁赞高级空降兵军校毕业生科涅夫上尉为首的指战员们,为“半人马”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0年代末,在无平台伞降系统“舍利弗”的基础上,为新一代伞兵战斗车БMД-3研制出了ПБC-950伞降系统。该系统(有12个伞顶)直接装在战斗车上。着陆时靠空气缓冲撞击。近地下降速度每秒10米。新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承载БMД-3战车和全体乘员“人车”一起空降。这主要得益于БMД-3型伞兵战斗车独一无二的结构——完善的传动系统、优良的液压装置和带减震系统的乘员座椅。
1998年8月20日,演习领导人谢梅钮塔少将在给空降兵司令什帕克的报告中写道:8月20日,在第104近卫空降团空降时,首次完成7名乘员乘БMД-3伞兵战斗车空降。这次空降是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高空风速超过15米/秒,近地风速7~8米/秒,阵风时风速10米/秒。在空降过程中战车全体人员表现了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在异常条件下动作协调、果断。着陆后,乘员们于极短的时限内——比规定时间少用1/3,作好了战车的战斗准备,并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战斗任务。演习中,该战斗车乘员们强渡了水流湍急的维利卡亚河,抢占了登陆场后又行军100公里,抵达红色斯特鲁吉靶场地区打靶。科涅夫指挥的排利用新型武器装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评分“优秀”。
在报告中并未详细描述战斗车的空降情况。实际上当空降兵乘员们已登上伊尔-76飞机待发时,预定的着陆地点刮起了大风。天气条件已超出了伞降系统的临界参数。司令员什帕克听了谢梅纽塔少将和专家们的报告后,毅然下令按原计划实施空降。运输航空兵某团团长尼基弗罗夫上校亲自驾驶伊尔-76运输机飞抵空降场上空。战斗车乘员长科涅夫上尉回忆说:“出发的口令刚一响起,我们的战车就沿着货舱内的单轨向货舱边缘慢慢滑去,接着猛然一下坠入空间。巨大的力把我紧紧压在座椅上。自由坠落持续了3~4秒钟,然后感到强有力的一震。我知道这是降落伞打开了。降落伞一个接一个被空气涨满。战车恢复了水平姿态。2~3分钟后,无线电中传来了命令:“距地面100米!我向乘员们重复了命令,然后抱膝团身。这时我斜眼向车窗外望去,看到由于阵风,战车侧面朝下倾斜着降落,开始了剧烈地颠簸,固定皮带经受住了负载。着陆按规定完成……”
椐西方报刊报道,法国人曾试图重复“半人马”方案。为防止万一,他们把死刑犯绑在战车上进行空降试验,但没有成功,人被撞死。这是国外唯一一次战车载人空降试验。
捷飞根据俄《红星报》200081多库恰耶夫文章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