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虹
在儿科医院急诊室,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哭闹不止才10个月大的女儿,焦急地向医生说:"孩子哭闹,像是饿了,可喂她吃了后,却仍吵个不停,会不会生病了?"医生对孩子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微笑着告诉他们:"孩子渴了!"小儿不知什么是口渴,也不会用语言表达,有时不明原因的哭闹,实际上是口渴引起,而不是饥饿所致。
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的营养可谓"关怀备至",什么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几乎无一不想到,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水也是孩子的重要营养素。实际上,除了空气以外,人的生命首先依靠水来维持,水对小儿尤为重要。在小儿体内,水占其体重的70%~75%,如果体内水损失达20%以上,小儿便无法生存。
由于小儿皮肤结构、功能不完善,稍一活动就容易出汗,而且肾脏浓缩尿液的功能不全,因此对水的需要量也会相应增加。若小儿发热、腹泻,失水就更多,此时,要多补充水分。水可以降低体温,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有利于小儿早日康复。总之,不论小儿是在正常情况或患病期间,都需要摄入足量的水。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使小儿长得健康,只重视给其补充牛奶、鸡蛋、鱼虾等营养物质,而忽视了足量水的补充;也有的家长用牛奶、果汁、糖水等流质来代替水分,殊不知,这些流质反而会加重缺水,增加小儿肾脏负担。
那么,小儿究竟应该补充多少水呢?这就需要计算一下。一般6个月以上的小儿,即使喂哺母乳、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流质,水量仍嫌不够,还需另作补充。水的需要量是按小儿的体重来计算的,每千克体重每日约需水150毫升。例如,一个8千克重的小儿,一天的需水量为:150×8=1200毫升,减去一天的牛奶量,其余即应给予水分的补充量。补充水分可以在两次喂哺之间进行,或少量多次加入牛奶中一起喂哺。完全依靠母乳喂养时,也应注意在两次哺乳之间补充水分,每次为30~90毫升。
1岁以上小儿,哺乳量减少,逐渐代之以粥、面条、软饭等固体食物,且活动量也增大,每天的饮水量要增多。此时,小儿已能自己表达要水喝,家长应给予满足。
时值盛夏,孩子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更多的水分。对于吃饱了仍在哭闹的小儿,别忘了--他可能渴了,只是不会说!
大众医学200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