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猷
周教授:
说到自己的怪癖,实在不好意思。
我六岁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女人(我的继母)。继母给我带来一个姐姐,她比我大三岁。继母常给姐姐买衣物,而我只能穿旧的。我自然是十分气愤。于是便产生偷姐姐有而我没有的衣物,并将偷来的东西悄悄扔掉,以此来报复继母的不公平。后来凡是见到姐姐有而我没有的东西就想偷,偷了之后便有一种满足和愉快的感觉。进一步发展,见到他人有而我没有的东西也想偷,甚至有时有不偷不行的感觉,直至上大学我已偷了七年。上了大学后越发不可收拾,我偷各种衣物用品,偷来就藏起来或者扔掉,很少使用,更不想卖钱(我并不缺钱)。每次偷后都十分愉快和满足,但要是没偷成功则会坐卧不安。我曾多次被同学和邻居抓获,甚至邻居还把我扭送到派出所,自己也觉得挺没面子。一个大学生,又是一个女孩子,竟然是小偷,自己也想不通,总想改,可就是改不了,十分痛苦,不知怎么办才好……
周教授,请您帮帮我!
月红
月红小姐:
看了你的来信,我想你是患了“偷窃癖”。偷窃癖是一种反复出现的难以控制的偷窃冲动和行为。患这种病的人,常常需要通过偷窃来满足其变态的心理需求。这种偷窃行为均无预谋,偷窃物品无明确的选择性,什么方便就拿什么,甚至是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偷来后贮藏或扔掉,既不用,也不卖钱;偷窃都是单独作案,无同伙。偷窃冲动似有一定的周期特点,当偷窃的欲望达到一定强度,患者便会不能自制而设法去偷。成功的偷窃会带来一时的愉悦,一旦失利或受到惩罚也会十分伤感,但一般还不足以使其克服偷窃行为。虽然患者自己也非常清楚偷窃行为违反社会规范,不被社会包容,但又总是明知故犯,越是下决心克服越是难以克服,以至长期迁延,甚至终生难改。
偷窃癖患者人格上可以有一定的缺陷,多数比较自私;也可能有明确的早期心理创伤。由于你幼年丧母,缺乏母爱,不和谐的家庭使你的人格发展受到阻碍,或者行为孤僻,或者爱说谎话。开始偷窃时只是为了发泄你的不满,进一步发展则使偷窃对象泛化,偷窃的动机由发泄不满而转为获得快感,使偷窃行为得到支持,受到鼓励。要克服偷窃行为,应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精神分析治疗,以理性认知评价偷窃行为,努力去修正幼年时的体验,使偷后的满足感和愉快感转化为常人的羞耻感和痛苦感,从而从根本上克服偷窃癖。
在产生偷窃冲动或者偷窃行为时给患者以劣性刺激,以破坏因偷窃而带来的满足和愉快体验,多次重复可以阻断偷窃行为,这就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厌恶疗法。可以在患者手腕上套几根橡皮筋,有偷窃欲望时便用劲弹橡皮筋,造成疼痛,使患者对偷窃行为产生厌恶感。
患者应下最大的决心强化理性对意识和行为的控制力度,勇敢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法律)对偷窃行为的严厉制裁和惩处。可以写出决心书或者整改计划,交给老师和同学监督;或者采用“契约疗法”,定下“军令状”,违约则受严惩。
患者可制定学习目标,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多参加社交娱乐等活动,充实生活,保持心情愉快。另外要少回忆往事,尽量避免与同学发生纠纷和隔阂,努力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尤其是心情不悦时更要多与同学、朋友在一起。
必要时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选用抗抑郁剂治疗。
祝你早日康复!
你的朋友: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