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清
汽车工业要想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其关键就是有巨大的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而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已由公款消费逐渐转向个人消费,巨大的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隐藏在以居民家庭为主的私人购车中。目前我国市场上轿车在10万元以下的只有夏利、奥拓等一小部分,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有桑塔纳、捷达、富康、20万元以上的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等却占了汽车市场的大部分。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中,大部分居民的年收入在15 000元左右,普通居民家庭年收入在3万左右。而购买一台10万元的轿车一年的收入分文不动要用3~4年。
据一份调查表明,80%的消费者认为轿车价格偏高是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既然普通居民家庭目前的经济能力还难以承受现行的轿车售价,而私人购车又必需是汽车消费的主体,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汽车制造商只有加大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汽车售价才是汽车工业持久、快速的发展之路。
上半年以来,上海大众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寒冷;桑塔纳生产了10万辆,同比下降10%,实现销售9.2万辆,同比下降了18%。这一尴尬处境也并非桑塔纳独有;捷达、富康无不感到市场的迷惘和困惑——剑拔弩张的激烈对峙业已产生,消费者的心态日趋WTO化,坚信汽车降价已不可逆转,福音即将来临,持币待购是最佳选择。
上半年,各种传言不断,汽车行业各路诸侯云集上海,召开了一场无旁人旁听的秘密会议。虽然会后上汽公司极力否认峰会与汽车价格无关,但事实上的价格同盟已经形成——各大厂商一致表示绝不降价。
大部分消费者对此失望至极,最难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国产轿车价格为何如此之高?凭什么工人拿美国工人十分之一的工资,同档的车却比美国贵2到3倍?而且产品在技术上、款式上都是别人淘汰的或即将淘汰的。
对此有些厂商的答案是:我们的劳动力虽然便宜但形不成大规模,产生不了规模效益,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如此解释在上海通用别克的巨大成功面前不但无法获得市场认同,反而招致市场人士针锋相对的诘问。
上海别克投产当初,产量尚未达标,卖了2万辆车就赢利6个亿,产量达5万辆,赢利将达20亿元,利润率16%,126亿元投资至2005年将全部收回。
关于规模效益,难道年产20几万辆还不算规模生产?别的国家(先进国家)汽车厂商开发一个新产品动辄几亿美元,车子造出来后价格还是那么便宜,为什么我们既没有那么多的开发费用,劳动力成本又低,价格却居高不下呢?
尽管各大厂商信誓旦旦不降价,尽管提出各种理由论证不降价的可行性,甚至某些官员也赤膊上阵论证短期内绝不降价。但是这一松散的统一战线并非铁板一块,同生共死只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许诺,市场清淡,厂家虚火上升,势单力薄者率先降价以求生存,势沉力雄者趁火打劫抢占地盘,各怀心事。夏利的投石问路,各大汽车厂商无多少指责之言,相反却表现出极力克制的姿态:自己无意跟进降价。
但是,送手机,赠方正,送饰件等等无一不说明了已将曾经的歃血为盟束之高阁,因为市场力量正在向消费者倾斜,消费者对价格形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原因无他,私家车市场正在异军突起。
虽然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私家车的发展,困挠着汽车厂商,但降价将是一支强心剂,将绝对刺激轿车消费,拉动汽车工业发展。
下半年以来我们已可喜看到了一丝曙光,对于将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