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坊

2000-06-04 21:34墨白
大家 2000年1期
关键词:纺车花布凳子

● 墨白

染坊的老八,手是蓝色的。染坊就在我们家的西边,没事的时候我常常到染坊里去玩。染坊的锅台很高,我站在锅台边踮着脚还看不到锅底。染坊里来一个村姑,送上一个布牌子,老八就用他那双蓝色的手在小山似的蓝布里一个一个对。布牌子是用竹子做的,在破开之前两面都刻上字号,然后一边钻上一眼儿,分别系上一根细绳子,公的系在要染的白布上,母的呢,就由布的主人拿着。领布时公母对到一块儿,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破裂的痕迹。母亲常常把我们家的土白布送到老八的染坊里,要是母亲织花布,用的线子就不送到老八的染坊里。自己染。母亲到供销社里买来几样色,朱砂、空青、石黄、靛蓝……在自家的铁锅里一样一样地染。线子也是自家纺的。母亲的纺车就放在堂屋的山墙下,母亲纺出来的线又细又均匀。夜间醒来,母亲的纺车仍在嗯---嗯---地响。我迷迷瞪瞪地叫一句,妈,睡吧。妈说,你睡,我再纺一会儿。等又被尿憋醒的时候,母亲的纺车仍在嗯---嗯---地作响。纺好的线团肚子粗两头尖,一个个码在那儿,白白的耀眼。就是夜间屋里也会亮堂堂的。母亲把染好的线子一拐子一拐子地晾在外边的绳子上,红红绿绿,真好看。我从来没有见过染坊的老八染过这种线子。线染好了,就把一色一色的彩线缠到竹筒上。一切准备好后,就要上机织布了。母亲每次上机织布都要选一个黄道吉日,烧上香。不知道也不敢问,很神秘。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明白母亲那时敬的是哪一路神仙。开机了,母亲整日坐在织布机上,枣核形的梭子从右手里飞出去,穿过两排稠密的经线,只见母亲脚下一用力,就听呱咚一声布机响,纬线就和经线织在一起了。只是一瞬之间,那梭子又从母亲的左手里飞出来,又听呱咚一声响……那声音一直响下去,花布就一寸一寸地圈粗了。等取下来的时候,那布就能用了。母亲织出来的花布手感特别好,摸上去粗粗的,心痒。我们那儿的好多女人都会织这种花布。有的织成花手巾,上街赶集的时候,顶在头上,一街的灿烂。

但织出的白布就不行,还得送到染房里去染。大多是秋季,要添棉衣了,村姑的篮子里就多了一卷粗布,粗布是白色的。她们赶完集就要拐到镇子东街来,供销社开的染坊就在那儿。一有女人来到染坊里,老八的眼睛就亮了。他忙着拿秤给女人称白布的重量,然后往一个小本上记着。实际上老八并不识几个字,只在私塾里念过半年书,但是老八很好往本子上记别人家的名字。叫个啥?老八看着面前站着的女人,很有学问地说。女人说,老捏。老八看着那个女人,抬手挠挠头皮说,咋叫这个名字?那个捏字他不会写。女人就呵呵地笑了,说,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你写的啥?老八的脸红得像块布,就把本子藏在背后。等那个女人走后,他就在那个老字后面画上两个手指头。两个手指头放在一起就是捏。染坊的门前一拉溜栽有五对高大的沙木槐子,每对沙木槐子上都横着一根同样粗的沙木。老八是个大高个,不光胳膊长,腿也长。每当看到染坊的门头上冒出蒸气,那就是染好的布出锅了。染布的大锅很大,后来我读鲁迅的《铸剑》时就想到了那口染布的锅,当然鼎和铁锅有很大的不同。老八站在大锅前,用一根竹竿把锅里的布一搭一搭地码在凳子上。那凳子有三米长,也很高,和老八齐胸。两头的布匹搭满了。老八就来到凳子前,一含腰,凳子就起来了。老八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扶着凳子就出了门。大街上一路滴着蓝色的水珠,老八腿下的深腰胶鞋一路喳喳地往河里响去。到了河道里,他把长凳子放到水里去,用竹竿扯下一搭布,放到水里,嘌---嘌---在河里摆,节奏分明,具有乐感。一搭一搭地摆,洗下的蓝色在河面上滴出几道弯弯曲曲的长线,像莫奈笔下的印象派。老八扛着长凳回到染坊门前,用一根更长的竹竿又一搭一搭地把布搭到沙木竿子上去。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蓝得像海水一样的布匹已经搭满了一街,阳光下一闪一闪,微风中一荡一荡。如果张艺谋见了,这小子一准会再来一出《蓝色的海洋高高挂》。

纺车和土布机子二十多年前就在我们那里消失了,现在已经没有人穿土布了,所以染坊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前年我回老家时还见过老八一面。使我感到吃惊的是老八穿的还是一身蓝,土布,当年自己染的。老八是一个例外。老八的腰驼得很厉害,我几乎看不到他的脸。但他那双提篮子的手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手仍旧是蓝色的。多年以来,老八手上的颜色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洗净过?我想,或许那蓝色早已渗到他的肌肉和血液里去了。

策划·组稿:李巍 责编:马非

猜你喜欢
纺车花布凳子
纺车,承载印度历史与浪漫
纺车声声
老纺车
踢凳子
几何:凳子一摞摞
一块花布
一块花布
一块花布
农 忙
寻找凳子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