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伯萍��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最大项目坦赞铁路,酝酿于“文革”以前,建成于“文革”期间。铁路起自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终至赞比亚共和国铜带地区的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5公里。沿线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质和气候都很复杂,尤以坦境东非大峡谷一带155公里为甚,施工难度极大。工程从1968年5月开始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于1976年6月提前全面建成。整个工程质量优良,验收时,三国政府代表团都非常满意。工程费用总计109437万元,全部由我国提供,其中原预算98837万元为长期无息货款,因物价上涨而超支的10600万元为无偿赠送。我国先后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5万多名。施工高峰的1972年有1.6万人同时在现场施工。坦赞两国先后参加施工的人员共10万多人。在修建过程中,有64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157名坦赞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坦赞铁路顺利建成,对坦赞两国发展经济、巩固独立、支援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1976年7月14日,坦桑总统尼雷尔在坦赞铁路交接仪式上讲话时,强调指出:坦赞铁路将对非洲和第三世界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生命,用我们艰苦的、专心致志的和有纪律的工作来保卫它。1986年8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坦赞铁路运营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时,深切感谢中国在赞比亚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们,称赞坦赞铁路已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政治使命,帮助了非洲前线国家陆续解放,而且还将为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作出贡献。
在“文革”期间,能够远隔重洋,顺利建成规模宏伟的坦赞铁路,堪称一大奇迹。
我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本广仅就见闻所及着重记述周总理在援建坦赞铁路上的丰功伟绩。
周总理主持制定的我国对外经援八项原则,导致尼雷尔总统要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访问非洲十国。1964年1月,在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最后一次会谈时,提出了《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并在答加纳记者问时公开宣布。《八项原则》的内容如下:
1、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单方面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
2、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对不附带任何条件,决不要求任何特权。
3、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
4、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政府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政府能够增加收入,累积资金。
6、中国政府提供自己能够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且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果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中国政府保证退换。
7、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保证做到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
8、中国政府派到受援国的帮助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 物质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这八项原则是周总理根据我国对外提供经援和接受苏联援助的经验教训,经过反复考虑,与陈毅副总理和代表团成员多次讨论后,归纳出来的。它成功地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顶原则的精神运用到对外经济关系中,同帝国主义国家以实现政治控制和经济控制为目的的“援助”有根本区别。它是我国对外经援工作的纲领。当时各国报纸都在显著位置上刊登,在亚非国家产生了强烈反应。坦桑总统尼雷尔因而萌生了要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念头。
尼雷尔总统是非洲杰出的政治家,对殖民主义深恶痛绝,青年时期就开始反殖斗争。1961年底国家一独立,他就积极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他深知不发展民族经济就不能巩固民族独立,也难以有效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因而急于修建一条开发西南部地区的铁路。但向英、美、法、西德求援,都无结果。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是尼雷尔总统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也积极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赞比亚是著名的产铜国,是内陆国家,三个出海口都为殖民势力所控制,经常受到它们的讹诈和威胁。1964年初赞比亚一独立,卡翁达总统就迫切希望修建一条从坦桑出海的铁路,并为此立即与尼雷尔总统磋商联合修建坦赞铁路问题。但他们向日本和世界银行等寻求援助也都落空。尼雷尔总统在绝望之际看到周总理宣布的八项原则,重又燃起了希望。1964年6月他先派总理卡瓦瓦访华,要求我国援建纺织印染厂、农场、农具场、广播电台等一批项目。我国政府全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按八项原则签订了政府间协议,并迅速启动。尼雷尔总统因而确信中国对外经援的八项原则,不是虚假宣传,而是严肃真诚的政策。但又想到坦赞铁路耗资巨大,中国尚不富裕,且要援助许多国家,有无能力承建?心中无数,故向何英大使表示访华意图,想亲自与中国领导人商讨援建坦赞铁路的可能性。
周总理1965年初主持作出援建坦赞铁路的决策
我国驻坦桑大使馆将尼雷尔总统访华意图和有关背景材料及时报送国内,建议邀请尼雷尔总统访华,并建议如国内财力许可,最好能援建坦赞铁路。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立即将报告面交周总理,并通知各有关部门研提意见。周总理对这个报告十分重视,深思熟虑后约陈毅副总理、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铁道部长吕正操等同志共同讨论,形成五点意见。
第一、修建坦赞铁路确为坦赞两国的迫切需要。两国总统不顾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积极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这种精神极为可贵。尼雷尔总统亲来求援,应该满足其要求。
第二、在财力和技术上我国可以承担。援建费用可能要几个亿,一次拿出当然困难,但勘测、设计、施工整个过程将需八、九年,每年所需费用不过几千万,我国经济每年都会有发展,这笔费用承担得起。卡翁达总统尚未下决心要求中国援建,如只援建坦境路段,更不成问题。
第二、集中力量援建这样一个大工程,其效果和影响决非在其它国家多搞一些中小项目所可比拟。
第四、远隔重洋,在热带地区建设这样宏大的跨国工程,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不能掉以轻心,而需派出精干的专家组进行考察,查明情况,提出对策,妥善安排。
第五、我国同意援建坦赞铁路,势必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恐慌。它们为了维护传统利益和影响,有可能被迫同意援建。这也未尝不好,尼雷尔总统可以用中国同意援建作王牌,反对它们可能提出的苛刻条件。
这五点意见高瞻远瞩,充分体现了八项原则的精神,是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基本决策。事后毛主席、党中央也都同意。
1965年2月,尼雷尔总统首次访华,受到隆重、友好的接待。在会谈中,刘少奇主席和周总理等主要国家领导人推心置腹的亲切态度,使尼雷尔总统也敞开了心扉,提出了援建坦赞铁路的要求。刘主席立即表示:坦境路段可以先定下来,待派专家组考察后再商定实施方案。赞境路段如卡翁达总统也提出援建要求,也将照此办理。毛主席会晤尼雷尔总统时,也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使他更有信心。尼雷尔总统过去为寻求援建铁路,同西方富裕国家进行过许多艰难的谈判,都无结果。这次向中国领导人一提出要求,立即得到充分理解和慷慨承诺,因而异常兴奋、感动。他多次向人表示:中国领导人真诚无私的高尚精神,当今世界无人能比。
尼雷尔总统访华四个月后,周总理回访坦桑。当时西方国家已获悉中国将援建坦赞铁路坦境路段的消息,它们害怕中国的影响深入非洲,在猖狂攻击中国、攻击尼雷尔总统的同时,果如周总理所料,又做出要援建坦赞铁路的姿态。尼雷尔总统与周总理会谈时,坦诚表示:他不相信西方国家真有诚意,但他深知中国并不富裕,还要援助许多国家,援建坦赞铁路是中国一个沉重负担。因此,他拟同卡翁达总统一道,在即将召开的英联邦会议上再作一番努力,迫使英联邦成员国援建坦赞铁路。周总理也恳切地对尼雷尔总统说:西方国家果真能修,中国乐观其成;如果它们提出苛刻条件,尼雷尔总统可以用中国援建的条件同它们斗争;如果它们只喊不修,中国照修;如果它们中途停修,中国接着修;为配合尼雷尔总统的斗争,中国尽快派出考察组赴坦桑考察。这一席话反映出来的为朋友着想而又不强加于人的精神,使尼雷尔总统对中国对外经援八项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周总理更加敬佩。我国考察组1965年8月抵坦,年底完成了坦境路段的考察任务。周总理还察看了坦桑现有铁路的一些路段,作出坦桑赞铁路的标准应略高于原有铁路的重要决策。
英联邦会议1965年6月下旬在伦敦举行,英国在会上会下开展攻击中国、攻击尼雷尔、拉扰卡翁达的活动,美国也派特使赴伦敦协助,力图阻止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尼雷尔总统在会上慷慨陈辞,坚决反击。英国首相和加拿大总理议定由两国的三家公司联合出资,组建英、加联合考察组,对坦赞铁路进行考察。考察工作于1965年12月至1966年4月完成,于1966年8月提出了英加考察报告,认为修建这条铁路是可行的,经济的。但却无人承建。与此同时,美国提出帮助坦、赞两国修建大北公路的建议,这条公路实际上是对原有一条劣质公路的翻修,线路与坦赞铁路大体相同;意大利提出援建一条由坦桑首都至赞比亚铜带的输油管。搞这两个项目的目的,在于挤掉坦赞铁路,坦赞两国总统接受美、意两国的建议,但认为这两个项目不能替代坦赞铁路。只是卡翁达总统由于尚不了解中国,仍寄希望于非洲发展银行和英、法、日的私人公司。但这些希望也都落空。经尼雷尔总统劝说,卡翁达总统派副总统卡曼加和外交部长于1966年10月访华。周总理亲切、诚恳地对他们做了深入的思想工作,明确表示:中国对坦、赞两国一视同仁,赞境铁路如果西方能帮助修,希望处理好两国铁路衔接问题;如果他们不愿帮助,中国将按坦境路段的条件给予援助。周总理请卡曼加把这些意见转告卡翁达。卡曼加等十分感动。卡翁达总统终于在1967年6月下旬亲自访华求援,立即得到中国领导人的慷慨承诺。周总理援建坦赞铁路的基本决策,至此全部确立。
卡翁达总统回国途中,经停坦桑首都与尼雷尔总统晤谈。次日晚,尼雷尔总统以想吃中国饭为由到我们使馆作客,一见面就对我说,卡翁达总统首次访华非常成功,赞境铁路也确定由中国援建,卡翁达总统极为感奋,他在坦桑首都逗留时,逢人就夸中国好,简直象着了迷。尼雷尔总统说,他自己访华时也有同样感受,对卡翁达总统的这种心情完全理解。尼雷尔总统在我们使馆两个多小时,话题一直是坦赞铁路。他愉快地回顾了首次访华和同总理访坦的情况,讲了修建坦赞铁路对坦赞两国的极端重要性,说卡翁达总统把坦赞铁路视为生命线,要求比他更迫切。他根据切身经验,深知向西方求援只是幻想,所以多次劝卡翁达总统把目光转向中国。但卡翁达总统因受西方反华宣传的影响,担心中国援外人员都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一有机会就会控制受援国,顾虑很大。这次亲自去中国与同总理倾心交谈,才彻底改变了态度。当他向毛主席表示感谢时,毛主席说,已独立国家支援尚未独立国家,早独立国家支援晚独立国家是一种义务。赞、坦两国一独立就积极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也同时支援了坦、赞自己。中国比坦、赞早独立十多年,坦、赞有困难,中国有义务支援,这也同时支援了中国自己,谈不上感谢。这一席话使卡翁达总统极为感动,他向尼雷尔总统表示:中国领导人义薄云天,与西方领导人真有天壤之别,他过去不了解中国,耽误了不少时间,亟需尽快启动工程。他已与周总理商定,回国后就着手组织政府代表团,与坦、中两国代表团一起,举行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会议,商定有关问题。尼雷尔总统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只字未提中国的“文革”问题,但在离开使馆时突然对我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主要问题已经解决,只要中国的“文革”不冲击,这条铁路是一定会顺利修成的。卡翁达总统访华时,“文革”已搞了一年零一个月,造反派一面到处夺权,一面互相武斗,刘少奇主席已经靠边站,我国驻外大使,除黄华同志外全部回国参加运动。国际上反映很大,卡翁达总统不会不同尼雷尔总统谈论此事。估计是尼雷尔总统觉得这个问题太敏感,他还要继续观察,所以暂时不讲,但不经意间还是流露出了忧虑情绪。
周总理在毛主席支持下,遏制了“文革”大动乱、大破坏的势头,防止了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对坦赞铁路援建工作的干扰
卡翁达总统离开中国到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的三个月,是“文革”最混乱的时期。中央文革小组的三个重要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公然煽动、支持外交部“革命造反联络站”夺了外交部党委的权,整个外交业务陷于混乱。被左思潮支配的外事口造反派以及北京的一些红卫兵组织,置基本国际关系准则于不顾,冲击并焚烧英国驻华代办处,制造了一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涉外事件。在这以前,还发生了群众冲砸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三国驻华机构的行动,这“三砸一烧”使我国的国际信誉受到了巨大损害。王力还公然提出“揪军内一小撮”是斗争大方向,导致各地出现冲击军事机关 、抢夺武器弹药、派性武斗激化等严重情况。周总理严厉批评了这些无法无天的恶行,并派人向在外地的毛主席报告。在外交工作和军队中制造混乱,是毛主席绝不允许的。他认定王、关、戚都是坏人,指示周总理把他们抓起来。这是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一次重大打击,对“文革”以来不断升级的大混乱、大破坏起到了遏制作用。
国内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在我国驻外机构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坦桑表现得最严重的,是我国援建的纺织印染厂发生的“金智才事件”。该厂当时共有中国专家130多人,其国80多人属土建组,为安徽所派;40多人属纺织、印染机械安装组,简称纺织组,主要由上海纺织工业局派出。金智才是纺织组英文翻译,原是上海纺织工业局造反派的一名常委。他觉得在国内发展前途有限,公开声称要到国外开辟第二战场,要在国外大闹一番,提高知名度,继续往上爬。1967年3月,上海纺织工业局造反派把他派到坦桑,他一到纺织印染厂就要夺组长的权,使馆党委批评、劝阻,他公然对抗。土建组的同志不买他的帐,纺织组的多数同志却跟着他闹。我出国前已知此事,并学习了1967年2月7日中央发给驻外使馆的一个指示。这个指示是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商定、经毛主席同意后发出的,简称中央二·七指示。主要内容是驻外机构不许成立造反组织,不许夺权,也不搞业务监督。我于1967年5月底到驻坦桑大使馆任临时代办,一到使馆就碰到金智才带纺织组30余人在使馆示威,要求我支持他们夺组长的权。我向他们宣讲了中央二·七指示,指出他们的行动是错误的,要求他们立即返回纺织组。他们此后未再闹使馆,但仍在厂内折腾。使馆党委派得力干部去纺织组做了工作后,金智才陷于孤立,转而到坦桑工人中进行串联,向他们宣传“造反有理”,煽动他们不要听上面的话,引起了坦桑政府保安部门的注意。
1968年4月,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坦桑首都举行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时,中国代表团团长为李先念副总理,铁道部副部长等当团员;坦、赞两国代表团团长均为首席部长,成员为有关部长,规格很高。第二次会议时,坦、赞两国代表团人员组成与第一次相同,我国则因“文革”动乱的影响,派不出主管部长,只派了四名得力专家当代表团成员,而由我担任团长。这一情况显得很不正常。
尼雷尔总统对上述这些情况深为忧虑,决心亲自到中国看看,因而于1968年6月再度访华。使馆在他回国后设晚宴为他洗尘,他携带夫人和孩子欣然应邀。这次谈话的主题是“文革”和坦赞铁路。他说,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会议以后,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他对坦赞铁路能否顺利建成心中无数。这次访华,周总理向他介绍了中国“文革”的主要情况。明确表示,坦赞铁路定能顺利建成。周总理还为金智才事件向他作了自我批评,告诉他金智才已经调回,中国政府绝不允许派出的援外人员把无政府主义带到国外,更不许他们在国外造反。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这类事件。毛主席会见他时,也讲了这件事,说中国派去国外的人也有不好的,一经发现就撤回来。尼雷尔总统当时表示,中国派到坦桑的专家都非常好,不好的只是个别人。毛主席说,一个也不行!这样的人发现一个撤回一个,决不姑息。尼雷尔总统介绍这些情况时非常激动,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这样对待自己派出的专家和受援国,他原来的疑虑一扫而光。以后的事实说明,尼雷尔总统依靠中国建成坦赞铁路的信心确实未再动摇。他还帮助卡翁达总统巩固了这一信心。
周总理始终十分注意防止无政府主义、大国主义和派性对坦赞铁路援建工作的影响。1970年10月,坦赞铁路举行开工典礼,方毅同志率中国代表团前往参加。当时我国派出人员已逾5000人,他们都是优选出来的,并经过培训,素质很好。但周总理认为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很难彻底肃清,出国后丝毫不能放松思想教育,因此,在方毅同志出国前,特别叮嘱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务必抓紧这方面的工作,务使全体援建同志都充分理解,大家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为了支援非洲人民的独立事业和解放斗争,才到非洲援建坦赞铁路的。搞好援建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严守纪律,团结奋斗,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不许搞强加于人的、形式主义的宣传,不许闹派性。方毅同志一到坦桑,就对使馆党委和铁路工作组党委传达了周总理的这些指示,并深入典礼现场,具体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典礼结束后,使馆党委和铁路工作组党委认真组织了周总理指示的传达、学习和落实,使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毛主席增光,为祖国人民争气,成为全体援建同志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口号,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果,保证了整个施工计划的顺利实现。
援建坦赞铁路的实际工作千头万绪,遇到的各种难题,都及时得到周总理的正确指示,得以圆满解决
卡翁达总统访华后,周总理指示援建坦赞铁路的主办单位对外经委和铁道部抓紧进行准备工作,主要是草拟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会议的主要文件《关于修建坦赞铁路的协定》,并筹组赴赞考察组和赴坦、赞勘测设计队。
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会议1967年9月在北京举行,正式启动坦赞铁路的援建工作。坦、赞两国代表团团长在预备会上向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先念副总理提交了两大本精印的英文书,说那是英、加两国政府提供的勘测设计报告,要求中国政府据以组织施工。这件事极不正常。李先念副总理嘱咐铁道部专家立即研究那两本书的内容,自己立即向周总理报告。周总理当即指出:坦赞铁路全长1600公里,勘测设计工作要两、三年才能完成,英、加两国的考察组只搞了四个月,显然只是考察报告。坦赞铁路由中国援建,考察、勘测、设计、施工自应由中国负责。看来,坦、赞两国代表团成员都不了解铁路建设业务,应派专家向他们解释清楚。铁道部专家的研究意见与周总理的判断完全一致。正式会议时,经我国专家的详细解释,坦、赞两国代表团成员恍然大悟,很快达成协议,签署了协定。
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一会议结束后,周总理指示铁道部选派得力干部组建专门机构,负责办理援建的组织和归口管理工作;尽快派出考察组和勘测设计队。1967年12月,派出考察组从坦赞国境至卡比里姆博希进行了考察 。坦境基达杜至坦赞国境段,根据中坦两国领导人的决定,1965年8月,即开始进行考察。1968年4月,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二次会议,商定了勘测、设计的有关问题,大规模的勘测、设计工作随即陆续展开。随后,铁道部派出铁路工作组常驻坦桑,全面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指挥。
1969年11月,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三次会议在赞比亚首都举行,商定了将坦赞铁路的起点从原定的东非铁路通向达累斯萨拉姆的基达杜车站改为达累斯萨拉姆。这个问题是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理由是基达杜至达累斯萨拉姆的原有铁路属东非系统,轨距为1米,而坦赞铁路的轨距采用南非系统的1.067米。如果起点设在基达杜,则坦、赞两国从达市进出口物资都要在基达杜多一次装卸,势必降低运输效率,增加大量费用,并造成很多不便。问题是这样一变,线路将延长340公里,关系重大。中国代表团根据周围总理指示,建议在协定上写明:中国政府同意在适当时间考虑这个问题。会后,铁道部和对外经委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联系到我国一百几十万吨援建物资的运输需要,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必要的,从长远看也是经济的。周总理同意这个意见,并报经毛主席同意,在这次会议上正式解决。这次会议还商定、安排了施工准备工作。
周总理指示和督促国务院有关的15个部门和有关地区,都要把应由他们承担的援建任务列为优先确保项目。全国一盘棋,保证了资金、物资设备的及时供应。
坦赞铁路的施工部署,周总理主张由东向西,先坦后赞,充分利用坦赞铁路自身的能力,运送国内提供的大量物资,以大量减少费用。在施工安排上,周总理要求尽量提高机械化程度,大大减少出国人员;所需施工机械基本上由本国生产,国内一时无法生产的,可向国外采购。铁道部和对外经委根据周总理的意见,把全线分为五大区段,分段施工;把施工高峰期出国人数由原计划的2万至2.5万压缩到1.6万;向国外采购的机械设备也大幅减少,但确属必需的,则得到了保证。例如,热带雨林特有的参天大树,我国生产的推土机和铲运机因马力太小,无法推倒和运开。方毅同志视察中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一批大马力推土机、铲运机和载重汽车,周总理立即批准,迅速解决。
坦赞两国政府迫切希望尽快建成坦赞铁路,多次提出4年建成的建议。我国铁道部则提出了6年、8年、10年三个方案。周总理反复考虑后,认为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在三国代表团第四次会议上,亲自与坦、赞两国代表团团长商定:工期计划6年,希望能够缩短。
铁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中、坦、赞三国政府都及时举行会谈,研究解决。三国政府代表团每年在三国首都轮流举行一次会议。周总理的意见都是经过三国代表团会议一致同意后,作为共同意见写入会议正式文件,付诸实行的。三国会议一共举行了八次,都开得和谐、圆满。只是在第四次会议开始时,曾在机车装置问题上出现过一次严重分歧。坦桑原有铁路都采用空气制动,而赞比亚则采有真空制动。空气制动比真空制动先进,中国和国际上都已广泛采用。三国政府代表团第三次会议上,赞团也曾同意。但这次会议一开始,赞团团长却要求采用真空制动装置。中、坦两国认为空气制动安全、先进,不能改变。两种对立意见相持不下。赞团团长声称,如不采用真空制动装置,其它问题一概不谈。会议陷入僵局。经深入了解,赞方的主要顾虑是:国家关系变化无常,现在坦、赞两国关系很好,但担心将来政局、人事变化,赞比亚将受制于坦桑。我国代表团认为,两种装置非此即彼,双方各执一端,十分为难,乃由代表团成员、铁道部副部长郭鲁向周总理报告、请示。周总理指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赞方立场应该理解。要设法搞一个彼此结合的特殊装置,在坦桑境内使用空气式的,到了赞比亚则换成真空式的。铁道部副部长说,国际上从无这种装置。周总理说,国际上没有的东西,我们也可能创造,要郭鲁同志立即同二七机车制造厂的同志研究。厂的“三结合”小组在几天之内,果然制成了一个兼有两种功能的制动装置,矛盾解决,会议危机化解,三国代表团成员皆大欢喜。1986年8月,在庆祝坦赞铁路运营十周年的活动中,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还记得这件17年前的往事。他深情地对中国代表团陈慕华团长说,这个三国专家都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周总理居然找到了解决办法,真是太伟大了!周总理对坦赞铁路的建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令人难忘的往事中,这是最使他惊异的一个!
三国政府代表团第四次会议商定了坦赞铁路施工的有关问题,定于1970年10月下旬举行开工典礼。会后通过外交途径,商定开工典礼于10月26日和28日分别在铁路起点和终点两处举行。坦、赞两国政府决定:总统率领代表团参加典礼,并要求周总理率团参加。周总理向两国驻华大使表示:他当时正忙于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不可能出国。他认为工程搞起来。还要克服许多困难,防止许多外来的干扰,开始时不宜大肆宣传、庆祝,开工典礼最好不搞;如果坦、赞两国政府决定举行这个典礼,由部长级官员率团参加就可以了,中国将派方毅部长参加。将来工程建成了,举行竣工典礼,他一定率团出席。周总理请两位大使把他的意见转告两位总统。两位总统又一次感受到周总理谦虚、真诚的高尚品德,欢迎方毅部长率团参加开工典礼,但仍然主张盛大庆祝,向全世界宣告坦、赞两国政府依靠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决心,对中国真诚、无私的援助表示感谢。坦境和赞境举行的开工典礼,都开得隆重、热烈,非常圆满,对中、坦、赞三国员工团结奋斗,克服千难万险,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周总理一直十分关心坦赞铁路的修建情况,经常听汇报,看材料。1975年10月,坦赞铁路完成了全线铺轨工作,向周总理报喜。当时已因重病处于昏迷状态的周总理,露出了一些笑容,喃喃自语:用不了六年,用不了六年……,随后又对前往控视的邓小平同志说:他答应过坦、赞两国总统,将参加坦赞铁路峻工典礼,现在不可能了,嘱咐小平同志届时前去参加。可见周总理对坦赞铁路的关怀之情,多么深厚!对自己过去的承诺的信守,多么严肃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