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玮
一百年前,在中国北方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场农民运动震动了整个世界。
当时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称义和团为"中国的起义者"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一针见血地将侵华列强的行为定性为"殖民政策",指出:"它们盗窃中国,就像盗窃死人的财物一样,一旦这个假死人试图反抗,它们就像野兽一样猛扑到他身上。"义正辞严地抨击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污蔑,强调:"中国人并不是憎恶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是憎恶欧洲资本家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②可见义和团运动已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人民反殖民压迫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热情关注和充分肯定。
同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也对这场运动进行过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并总结其经验教训,运用到革命斗争中去。
第一,深刻提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义和团源自于白莲教一个支派,它之所以自发地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③义和团运动作为百年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其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其斗争手段主要是毁洋货、杀洋人、仇洋教。陈独秀在《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一文中分析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斗争是中国人发泄"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④。
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沦丧,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境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许多土地被列强占为己有,重要城市沦为"租界"、"商埠",而此时的清政府已腐败得不堪一击,惟洋人马首是瞻。不仅如此,"那时外人还盛倡瓜分中国的论调,争着夺取中国各种权利,更加使中国人害怕而亟思反抗"⑤。在国将不国、家不成家的情况下,揭竿而起为自己的民族而斗争自然成为义和团运动的目的。第二,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一步步加深,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生存的基本条件已受到巨大威胁。机器工业、商品倾销破坏了中国旧有生产关系,手工业工人陷于破产的边缘;巨额的战争赔款、沉重的苛捐杂税、外债内债,一切负担最后都落到农民头上。瞿秋白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外货的输入、原料的吸收,使中国旧时的经济逐渐破坏,手工业及农民经济破产,其结果游民一天一天的多起来,这些破产的农民,迫于经济上的困苦,本能的发生反抗帝国主义者的思想。"⑥贫苦的农民及手工业者成为义和团运动的主力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受剥削压迫最深。第三,帝国主义推行的文化侵略,为其罪恶的掠夺行径遮羞的同时,企图进一步愚弄中国人民,扫清瓜分道路上的障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并非行拯救世人之善行,而是以宗教之名行掠夺之实。蔡和森分析指出:"帝国主义送来的外国商品,鸦片烟,传教师,不仅使农人手工业者不停的破产与失业,而且使他们不停的吃洋官司,懊洋气,洋教的势力横行乡里,莫可谁何。这时候,自方镇总督以至地方官,自李鸿章袁世凯以至二毛子三毛子,莫不渐渐成为孝顺洋人的机械。"⑦洋教的横行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它恰恰反映了洋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它无疑是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题中之意,自然也成为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从中国当时深刻的历史原因来看,义和团运动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是必然要爆发的,只是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其以这样的特定方式出现。这场运动后不久,曾出现过这样一种论调,说义和团运动是少数无知愚民做的事,列强不应将此责任和罪名归到全中国人身上。这种论调看似为中国人民说话,实际上是一种谬论。对此,瞿秋白驳斥道,这种论调"完全是受帝国主义的一般士大夫阶级的谬论","列强那时的侵略中国,完全因为他们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国内资产阶级的野心,不得不然;即使没有义和团,他们也会想出种种别的方式来进攻,来取得他们在辛丑条约上所得的特权"⑧。陈独秀也强调:"列强侵略中国,是对于全民族的,不是对于少数人的;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⑨
第二,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
义和团以"扶清灭洋"口号为号召起事,同强大的帝国主义列强展开殊死搏斗。由于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倾向,使其反帝性质得不到确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肯定了其反帝爱国的性质。
如前所述,毛泽东将义和团运动作为百年来一场重要的革命运动,指出其"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10。陈独秀就"野蛮的排外"和"少数人之罪恶"进行反驳,指出"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指出义和团"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11。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是早期的资产阶级代言人所认识不到的,他们往往夸大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以"愚昧"、"排外"笼而统之,而对中国当时面临的侵略者视而不见。
瞿秋白对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客观上这是中国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失业的劳动民众,反抗外国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同时,当然就是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这种反抗精神是非常之可敬的。况且,他们的反抗又是帝国主义者高压的侵略政策所必然要逼迫出来的。"12经过这次运动,中国已不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封建主义的中国。义和团运动以农民为主力军,但已与旧的农民战争有了区别,它对外来侵略势力的不妥协表明了它的特殊性质。因此,蔡和森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表现出的积极意义做出充分肯定:"自从外国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中国的革命已经不是单纯对付某一朝代某一军阀的内政问题,但是对付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之野蛮酷烈的侵略问题,而某一时代某一军阀不过为这问题中之一部分。在这一点上,义和团运动是最足以代表中国革命之客观的需要与性质的;也只有由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义和团的精神与价值。"13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认识已经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反帝与反封建必须相互结合,同时进行;劳动人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必须有先进的革命理论加以引导,克服其局限性。
第三,客观分析了义和团运动的缺陷。
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对它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
义和团运动的缺陷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有四:第一,组织涣散,缺乏核心。义和团运动高潮之际,其成员除了农民、手工业者等贫苦群众以外,还加入了地主、流氓、王公大臣等投机分子。这样复杂的成份,难以形成领导核心,更没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瞿秋白曾在著述中提到:"最主要的是义和团运动里,没有一个先进的有组织有力量的阶级做主干";其中"游民阶级……劳动阶级,因为自己经济地位及生活条件的缘故,不能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他们这种运动,没有阶级斗争的理论指导,亦没有真正团结的实行力量"14。没有中坚力量,没有先进的革命理论,就不可能"组织工农群众,训练革命军队,用良好的军械,来反帝国主义"15。第二,对反封建没有正确的认识,革命任务不明确,义和团运动一开始就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将清政府作为支持对象,虽然在革命后期对封建政府有所认识,但程度肤浅,且大势已去。瞿秋白分析道:"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心目中只有一个中国国家是民族的需要,竟认满清贵族是这所谓国家、民族的代表;这种运动即便胜利了,也不过为统治者巩固地位,更加要压迫平民。"16清政府早在义和团与列强鏖战的初期就频频向各大使馆暗送秋波,更别说后期对义和团运动的残酷镇压了。第三,在"排外"活动中的方法过于偏激盲目。义和团的排外情绪来自于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情压迫,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其排外行为在程度上过于偏激,他们"见洋人即杀,见洋人房屋教堂即烧,而且铁路、电线、电话都一律毁坏,凡信基督教谓之二毛子(洋人为毛子),与洋人一样待遇,一样屠杀";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知什么是帝国主义",而"压迫中国人的,并不是一切外国人,而是外国的资本家,打倒帝国主义是打倒外国资本家,而不是打倒一切外国人"17。第四,其固有的落后性,如宗教迷信、缺乏知识等。义和团讲拳术、讲符咒,崇拜多种神,因为"没有近代的知识与方法",他们"不仅只能运用己有的腕力、石器、弓箭等去抵当大炮与机关枪,而且只能运用半开化的或野蛮时代神秘的宗教势力去团结他们并鼓舞他们的勇气"18。比如神化的神拳,"神拳练得好,枪炮打不入的",实际上,"在八国联军进攻的时候,义和团被打死的不知多少"19。
第四,科学评定了义和团运动的地位及历史功绩。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帝国主义侵略逐步加深的中国,国家正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给狂妄的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使他们不得不开始考虑直接瓜分带来的严重后果。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外,他们还面临中国人民永不休止的反抗,因此他们侵华的胆量大打折扣。义和团运动虽败犹荣,其地位及历史功绩是无法否认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义和团运动的地位及历史功绩给予较高的评价,表明他们充分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与深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仅为义和团运动在历史上找到了正确的位置,而且促进了革命理论的成熟,总结了革命实践的经验。
陈独秀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郑重指出自己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说道:"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20它鲜明的针对性揭示了反帝爱国的主题,它无疑奏响了鸦片战争以来群众性反侵略斗争的最强音。恽代英在著述中专门指出:"中国农民群众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起事,第一是鸦片战争中,广东的平英团及各乡团,第二是一九零零年蔓延北方各省的义和团。二者都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直接的与间接的)不堪忍受的反射(抗)运动。而后者在中国民族革命上比较的更为严重更为悲壮。"21它具有自己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当时无产阶级尚处幼年,担负不起革命任务,资产阶级认识不到它的积极意义,反而视之陌路,但它依然给予帝国主义巨大的打击。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关于其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人也进行了总结与肯定。第一,义和团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将未尽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反抗斗争是充满血腥味,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义和团运动自然不能例外,许多团民在斗争中惨遭杀害。然而即使最后处于清政府与列强的联合镇压之下,义和团残部还在"扫清灭洋"的新旗帜下坚持斗争数年之久。"他们这种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可敬的",这种反抗精神在中国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瞿秋白曾将二十多年后"五卅运动"称作"义和团的反抗侵略运动的继续"22。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革命斗争之中。第二,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旗帜一直没有倒下,而且,与反封建任务结合起来,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陈独秀在批判有关义和团运动的一些错误观念的同时,指出义和团运动是属于全中国全民族的反抗斗争,针对当时有的人称之为"少数人之罪恶",他尖锐地对其进行了讽刺,"情形如果是这样,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一部分荣誉"23。正因为义和团举起了反帝的旗帜,反帝的意义才进一步得以凸现。也正因为义和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封建政府的本性才暴露出来,反封建的重要性才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
蔡和森还将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进行了比较,指出两者"形式与精神都大不相同:辛亥革命一面完全采取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形式,别面完全抹煞了庚子起义的排外精神","辛亥革命,表面上似乎比义和团进步一些,因为形式上和精神上都似近代资产阶级化。然而实际上……它的意义倒不如义和团之重大"24。指出两者各自积极的意义以及局限性,一个重在反帝,一个重在反封建,但厚此薄彼是不可能彻底完成革命任务的。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的地位与历史功绩并不在辛亥革命之下,正如陈独秀总结的,"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25。
当然,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并不是十分全面,但已远远超越早期资产阶级的认识。这一认识,并不是单纯作为一种理论成果而存在的,共产党人还把义和团运动的经验教训运用到革命实践中去。农民作为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依然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具有先进性、组织性、斗争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指导革命的科学理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明确写进革命纲领。在这样的组织领导下,农民克服了其局限性,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重要的力量,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① (德国)《前进报》(Vorwarts)社论《铁拳》,1900年。
② 列宁:《中国的战争》。《列宁斯大林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63版。
③10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632页。
④⑨11202325 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陈独秀著作选》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版。
⑤151719 恽代英:《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版。
⑥⑧12141622 瞿秋白:《义和团运动之意义与五卅运动之前途》。《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版。
⑦13182124 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革命》。《蔡和森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版。(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责任编辑:蔡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