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路
在北京话里,“蹭”包含有沾光的意思。本来人家的饭不是特意请你吃的,可是你也吃了;本来车不是专门送你的,可你也搭了一段路;所以北京话里有“蹭车”和“蹭饭”等等现代词语。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属于开玩笑。
我们单位有个规定,厂长进出单位大门的时候,门卫要给厂长敬礼。除了领导,其他人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和厂长一起走进大门。门卫敬了礼。厂长对我们开玩笑:你们都“蹭”了我的礼……以后,凡是我们和厂长准备一起走进大门的时候,我们都故意落后他一段距离,笑着和他说,你先走,我们不“蹭”你的礼。
我和某某影星是朋友,偶尔在一起吃饭,偶尔一起去机场接人,我发现身前身后总有许多惊讶好奇艳羡的目光环绕着我们——当然是看他,而不是看我。有衣冠楚楚大款模样的人走过来,递上名片:某某大公司的经理,说想交个朋友,能否留下电话号码等等。影星笑笑环顾左右而言他……这一瞬间我也有几分得意——因为我是影星的朋友,我的举动也变得不自然起来,似乎我也要注意我的形象……
事后我觉得自己很可笑,在公共场合便有意地和他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又“蹭”了什么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一天聊天的时候,我便把自己微妙的心理坦诚相告。影星却给我讲了另外一件事情:
影星当然和平常人一样,也有自己居住的地方,当然也会有邻居。每天出入家门,在家的周围散步,邻居也便“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如果邻居们也像剧场门口的小青年那样,不但影星受不了,邻居也受不了……
有一天,影星走出家门,一个男孩子迎面跑过来,看样子像初中学生。
“叔叔,您上班啊?”男孩几分紧张几分羞涩地问候,然后就一言不发地跟在影星的旁边一直走到影星上车的地方。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影星出门的时候,经常都会遇到那个男孩。还是那句问候,不过两个字的“叔叔”变成了一个字的“叔”。然后就默默地跟着影星走。有时影星去超市买东西,他能跟到商场的门口。偶尔也说上几句话,才知道他就住在不远的另外一座楼房里,就在附近的中学上初中。路上遇到同学,同学们问他上哪儿去?他就很随便地回答:有点事儿……
接下来,他便经常带些小本子请影星签名,数量也不大,每次顶多两个。影星觉得这个小子有点“黏糊”,但也还是挺可爱的。因为他很有分寸,当影星与家里人或朋友一起出门时,他从来都不尾随。
大约是相识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向影星说,希望他到他们学校去和同学们见面,哪怕是几分钟也行。
影星说:我为什么要到你们学校去啊?
男孩说:我们学校要搞文艺节。我已经和老师说好了……
可是你并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啊!
男孩几乎要哭出来:“同学们都知道您是我叔叔,您一定能来……我现在征求您的同意还不行吗?”
影星摇摇头,最后也没有参加他“侄子”的文艺节。
我认为影星没有“摆架子”,他这样处理是正确的。如果影星真的满足了那个男孩的要求,那决不是什么温馨的体谅。他很可能帮忙在培养一个虚伪的人。
虚荣几乎是所有正常人一不留神就会去追求的东西,何况是少不更事的青少年。虚荣不是真正的光荣,那是一种借来的甚至偷来的光荣。当你拿来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并聊以自慰的时候,似乎还可以理解。但是,当你拿来还想换取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值得警惕了。
“蹭饭”、“蹭车”甚至“蹭礼”都是可能发生的。但人格和荣誉是“蹭”不来的。
(谢文摘自《少男少女》199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