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宝
无论怎么讲,WTO(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坎,这坎既是心理上的,还是经济政治层面的。无论这次谈判的结果是顺利跨过,还是再次由零开始,都已经不尽精彩了。事实是,历史在这个时候以特别的方式再次考验中国人,当然还包括美国人……
中美双方在WTO世纪大谈判中的较量,好比两人下围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场面上的僵持让人看不出任何一方真实的意图,中美两国姿态的高企,又意味着越到最后时刻谈判越难,同时,扑朔迷离的变数、微妙的双边关系注定着这还是一个变局。
形势,需要一个政治决定
整整13年了,如果单纯从经济层面,绝对无法理解这场世纪大谈判。从1986年中国要求恢复世界关贸总协定(CATT)缔约国地位以来,谈判一直没有中断。用朱鎔基总理的话,就是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用如此长的时间来解决成员的资格问题,这在CATT或WTO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并且这个时间还可能延长。回想起来,还真让人伤感。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到这份上,已经不仅是简单的经济利益贸易得失的讨价还价了。双方都很清楚,重重艰难谈判的背后,暗示双方政府,是到了作出政治决定的时候了。但问题是,中美两国政府,谁会先作出这个历史性的决定,谁会主动作出这个决定?
中国世贸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现阶段中国加入WTO的关键在于美国必须作出重大的政治决定……现在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立场和细节,立场已很接近,现在要作出的是政治决定。与此相应,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参议院西雅图会议听证会后也对记者表示,中国应该作出根本性的决定!
自从江泽民和克林顿9月在亚太经合会议上会晤,宣布恢复因中国大使馆被炸中断四个月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世贸谈判的大门才再次缓缓打开。但也仅仅是打开大门而已。有政治观察家指出,中美新西兰高峰会晤,其中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看来果真如此。双方贸易代表在随后一连吕的谈判中没有取得丝毫突破,让人看不到一丝曙光。乃至于美国财长萨默斯10月22日到中国参加中美会谈之前,美国白宫的发言人仅仅是"希望(他)能确定中国对加入WTO有多大的兴趣",而不同中国就具体的协议进行谈判。
中国与欧盟恢复谈判后,双方经过两日的谈判最终无果。一位同负责欧盟贸易的委员帕斯卡尔·拉米关系密切的官员说,中国代表的立场仍然非常强硬,他们不会带礼物而来。现在来看,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态度看不出有丝毫的松动,仅是表示,可以接着谈下去。
龙永图在《财富》论坛上曾经说过,如果美国认为中国在谈判桌上提出的条件"有商业的意义"的话,则美国应该接受(巴尔舍夫斯基有言,美国政府的观点是需达成实质的、有力的商业协定)。今年4月在美国,龙永图还有言:如果美国还不接受中方的条件,放弃这次机会,美方要后悔好多年。
最新一期《财富》撰文指出:从经济的良性互动来看,美国没有任何反对中国加入的正当理由。说到底,只是美国的一些政治因素作崇。一旦中国加入,美国国会每年就不得不取消它对中国贸易份额的限制,那些反华派就得放弃他们每年对中国人权和其他非经济方面进行的攻击。除去政客,美国几乎各个行业都希望中国加入WTO--甚至连纺织业,这个同中国竞争的行业,同样也对中国的加入展开笑颜。
时间,共同的考验
如果中国要在年底加入WTO的话,中美双方政府必须在11月底的世贸西雅图会议前结束谈判,双方谈判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冲刺阶段。
10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戴利警告说,达成协议变得越来越困难,"时间正在流逝,每过一周就变得越发困难。中国除了要同美国达成一项协议以外还必须同欧盟谈判。"
从双方的思维定势来思考,美国人总是强调时间因素:时间不多了,得抓紧了。或者,再不让步就没希望了等等。中国则以中国人特有的不紧不慢来应对:即使今年不能加入,中国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可以再等13年!
客观而言,对双方来说,与时间赛跑都是一步险棋!但从历史上来看,中美领导层似乎都是下险棋的高手,驾驭局面的本领都很高强。特别在关系到重大国家利益的时候,往往能够以大局为重。从尼克松时代接触中国的狐步舞开始,在谋取求重大的政治变革时,中美领导都有相应的魄力为支撑。
另外,双方的谈判策略也引人注目。根据基辛格博士的解释,中国人的谈判策略通常是轻易不让步,一旦出现让步,则是以切下"一大块香肠"的方式来表达谈判的诚意,香肠切下之后不会再做轻易的退却。而克林顿个人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惯常策略是以切"小片香肠"出名,一点一点让利--这在莱温斯基性丑闻中表现无遗。如此谈判策略之下,双方会否在最后一刻出现变数,现在难以论定。11月3日,美国政府通过外界透露,将会就加快谈判进程向中国提出一个局面建议,并且表示,可能在未来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美国主动示好,这是否可以理解成克林顿的一小片香肠?
从技术上考虑,时间成了双方意志的考验,牌在什么时候摊出,已经不能遵循常规的谈判技巧了。这个时候,注定了是一个僵持的阶段。口气的张扬并不说明谈判桌上的数据不能变化。
口气,大家都很硬
从双方发言人的口气上比较,双方都没有妥协的余地。10月12日美国财长萨默斯说:只要中国在开放市场的问题上不作出明确的保证,谈判就很难得出最终的结果。10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华盛顿表示,美国并不急于与中国达成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之后,巴尔舍夫斯基又声称,美国不会受制于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美国商务部长戴利也表示,中美两国难以在短短数周内达成加入世贸的谈判。
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则说:入关能够顺利完成协议的话,我想是有希望的。但是,我也要重申,这个谈判是相当艰难的,只能去争取,但是过早地预期什么时候有成果,目前还很难预测--话里语间,很有中国人特有的绵里藏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俞晓松则表示,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开的条件已经相当理想,而且获得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认同,但目前只有与美国的谈判过程存在意见分歧--语气不依不饶。
但是,在美国流传着更多异样的声音,不同于官方一味的硬气。华盛顿经济战略研究所的负责人克莱德--一位过去曾对日本持强硬态度的贸易谈判专家直截了当地说:要是我是总统的话,早就同意了。只可惜他不是总统。
市场,争议的焦点
中国一直表示,美国及其他国家要求中国太多让步,特别在降低关税和开放服务业方面,颇有"别把我逼急了"的姿态。而西方国家一直不同意中国以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来加入WTO。中美两国在议定书、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等方面仍存在分歧。美方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等领域,并坚持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仍然维持对中国纺织品、钢铁出口配额限制,这也是中美在今年4月通宵达旦谈判未果的焦点。对欧盟来讲,中国的汽车、服务市场、银行、人寿保险、曜和零售业都还存在问题。
美国财长萨默斯的一段话很能代表美方的意图:达成一项协议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人和他们愿意处理我们关心的首要事情,包括金融服务领域的首要事情的态度。在中国作出非常明确的承诺之前,在美国的生产者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不会受到市场突然变化的影响之前,我们不会结束这些谈判。
从双方在具体的市场开放口径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背后的玄机。《财富》论坛在上海的举办,被认为是中国向外界展示市场美景的一个场所,但恰恰在《财富》论坛上(包括在此之前)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外界强调,任何外资投资互联网产业都为当前中国电信管理法规所不容,中国政府打算对违规行为作出处理。此语一出,霎时激起轩然大波。吴基传的话成了众多在华投资的美国公司头上一个巨大的未知变数,足以让他们忐忑不安--而一旦中国加入WTO,这些都不是问题。此外,一些中国官员还公开表示将减少国外通信器材的进口。在此之后,中国有关部门又对联通公司开刀,就其涉及的"中中外"合作形式("中中外"方式是联通公司在成立之初为解决资金问题所采取的一种合作方式,即由中方的企业与外国公司设立中外合作或合资企业,然后与联通公司签定项目合作合同的方式),认为联通公司的"中中外"项目合同违反了国家现行的政策规定,必须予以纠正。种种事件,如果连在一起思考的话,不难看出,一切都是因为WTO。最后的谈判尚未完成,市场,尤其是美国人看好的通信、互联网市场还在欲开又关,欲关又开之间,双方仍在进行最后的较劲。巨大的市场利益和未置可否、或明令禁止又网开一面的市场准入原则,正在考验美国商人的耐力和美国政府的意志。
僵持中的扑朔迷离注定了谈判只能是等到最后一刻方能见分晓,僵局何时打破?谁会最先打破?会以何种方式打破?双方在谈判策略上还会作出怎样的调整?不妨再深入剖析一下双方面临的种种难题--在中美双方较量的大棋盘上,这还是一个难局。
不能没有WTO又不能轻易WTO
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经济改革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攻坚、非下重典不可的阶段。所以,不能不正视WTO提供的融入世界通行规则而进行调整变革的机会。香港一位著名评论家更直截了当指出:"朱鎔基深切了解对国企开刀近乎不可抗力,对建立国际标准,引进国际贸易法等等,亦感阻力重重、窒碍难行,但这些困难不克服、这些障碍不扫除,经济现代化便可能功败垂成。"因此,"唯有借助外力,引入WTO的规章守则,才有机会对国企动大手术;此外,加入WTO后,中国的上网服务、电话电讯以至财务银行等,在一定期限内会逐步向外商开放,面对这个潜质优厚的庞大市场,外商特别是由于股市狂旺集资较易的美商必蜂拥而至,这会刺激进入现代化社会的速度!"
经济改革到了这个深度,不仅仅是国内众志成城,就能结得正果的了。依靠外力推动,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成了我们不多的选择。在这个前提下,加入WTO可以理解成是自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最有意义的经济转折点,一旦加入,长期和更深影响的是对我们自己,WTO可以推动中国向完全的市场经济前进,提高开放的有效性,使中国成为其他世界经济强国理想的合作伙伴。
中国如果年内不能加入的话,那么在今年西雅图会议上开始的制定贸易规则中将没有发言权,尽管现在中国不得不遵守这些规则的绝大部分,因为这个规则被全球134个国家遵守,约束着95%的全球贸易,中国不能例外,也不可能成为长期特立独行的罗宾汉。另外,只要我们还在WTO的外面,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可能承担的无休止的贸易报复所导致的损失。以前,不合理的反倾销措施曾使得中国鞋不得不退出墨西哥市场,中国彩电不得不退出欧盟市场,中美之间1996年还险些爆发贸易大战。这些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另外,如果今年中国不能加入的话,最直接的现实可能是,将影响甚至阻挡外资的进入,而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正如江泽民主席就加入世贸所定下的三条原则所概括的,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来加入WTO。我们必须讲究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不可能接受任何一方的漫天要价。
另外,中美外交不可知的变数太多。现在的中美双方关系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理智和克制都是双方、包括谈判代表必须直面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美国:国会民情考验总统
不能不直面美国国会。国会的倾向相当程度上将影响政府的决策。近来,美国国会有人频频放风,试图阻止中国加入WTO,一些国会议员更公开表示,美国国会不可能同意中国在今年内加入WTO。而美国联邦国贸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极端报告认为,中国加入WTO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不到万分之五,甚至还可能使双边贸易逆差扩大数亿美元。美国纺织业界也频频给政府施加压力,指出中国加入WTO会使美国纺织和服装业界损失120亿美元,并使得15.5万人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在任期的最后时间内,可能充当一个"瘸脚总统"的角色,屈从于国会的压力。并且,距离美国大选时期日近,根据入学的经验,大选期间,政客们往往会大肆声张"中国威胁"来博得选票,政治气氛上对中国颇为不利。愈是临近大选,愈是对中美达成协议不利。
实际上,美国民情向来对自由贸易并无好感,因为贸易愈自由,美国劳工阶级被海外工人抢去饭碗的可能性愈高。白宫同样一份极端研究显示,中国加入WTO,美国的GDP年增约17亿美元,给为美国两小时的生产值,对美国经济无关宏旨。中美贸易发生额只相当于美国GDP的1%,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而中美贸易则占中国外贸的20%!这也是美国政府在此问题上百般刁难的原因。
形势对克林顿总统是个考验,能否在最后的任期内创造奇迹,如尼克松那样名留青史,或者落个"瘸脚总统"的骂名,克林顿不能不考虑。参议院最近否决了《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使克林顿脸上无光,这使得国加入WTO是否会成就克林顿的一场胜利?
白宫的松动
克林顿总统上个月曾经用热线电话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交谈,促请中国和美国完成WTO的入会协议,但截至目前为止,中国仅大体同意美方结束谈判的提议,却未能涉及实质。而美方如何准备向中国提议结束谈判目前仍未明朗。
巴尔舍夫斯基11月1日表示,中国在本月召开的西雅图会议的角色将仅限于观察员的身份。是暗示着中国在年底加入的希望不大,还是最后的施压策略?
而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前高级官员包道格则表示,在世贸11月30日在西雅图召开部长级会议前夕,中国很有可能宣布就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与美国达成协议。他相信克林顿还是会指示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接受中国提出的入会条件。
克林顿知道,美国要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必须争取中国开放市场,但如果太执著于谈判出一个完美的协议,拖得越久,对美国企业的损害就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美国看来是再也不能获得中国今年4月间所提出的那种优惠条件了。
客观来看,美国商务部长戴利的话多少能够给我们一个时间的概念:一旦中美谈判代表"全速工作"的话,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将在两周到两周半达成……我们已经完成了90%的工作。
"两周到两周半",成了一个最后的时间界限。
中国的部署
10月下旬开始的江泽民访问欧非亚三洲,在许多外国政治观察家的眼里,是中国开始部署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格局。主旨是扩展平衡外交,是对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的一个回应。与此同时,中国给欧洲带去的礼物定单,多少会让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商人们艳羡。英国、法国、德国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历来美国商人是最积极的院外援华团的成员,美国的商业利益集团基本上会支持中国加入世贸,这也是波音、柯达、摩托罗拉、通用等积极游说的原因。观察家同样指出,美国国会对中国入会问题的阻力,尽管可能声热汹涌,但尚不致发生实质后果。
在国内,在经历了13年的漫长历程以后,中国对加入WTO也多了一份平常心。正如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所说,中国做了最好的期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面对并不乐观的形势,中国实际上已经做好了两种准备:一是争取在年内加入,并考虑如何应对可能带来的影响。二是近年内不能加入,则还是按照自己的步伐继续改革开放。
总之,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会改变,中国的经济也将继续发展,投资环境也还在不断改善,而且将来还要逐步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中国政府自信,中国仍将是外资流入的热点。
开放促改革
改革列车的加速,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一些阻碍我们发展的短视行为,以短痛来换取未来的发展。龙永图曾经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人们重视的观点:成为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线当中的一个环节,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销售渠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们中国走入世界,特别是进入世界经济交流的一个捷径。他说,我们现在还不能自立门户,成为一个牵头的大跨国公司,在这几年当中,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要敢于给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当帮手、打工,慢慢地进入它的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最后才能有所作为。不怕跟外国企业打工。只要改革顺利完成,中国完全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WTO那些浸透市场经济精神的带有强制性的有关公平竞争的协议,有关透明度的条款,有关依法行事的规则将有助于中国旨在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这些年来的发展历史已经很好地证明,对内高度垄断,对外严格限制外资进入,国家处处用心良苦的行业。最终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比如电信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等行业,13年的谈判过程,实质上是保护他们发展,争得时间来让其长大,让其有喘气的机会和时间,可是,结果恰恰相反,越是重点保护的行业,依赖性越是明显,行业的发展越是缓慢,总是试图依靠政策的力量来换取成长的时间,由此生出的依赖反倒遏制了竞争,遏制了行业的良性发展。与此相反的是家电、纺织等行业,国家政策的保护没有多少体现,没有保护或保护很少,也未曾能够得到"以时间换发展"的好处,但正是如此,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才逐步锻炼出来,从而赢得市场。
一位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的反问令人深思:用拒绝WTO的办法来逃避竞争绝对是下策。如果我国在1993年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话,那么,GATT给予幼稚工业的保护到今天就即将到期。我们当时未能复关,但也为国内弱质工业赢得了5年的缓冲期。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又有多大程度的改善?如果年内加入的话,那么从明年开始又将有5年的缓冲期,前后相加总有10年,要是从申请入关的1986年算起,从狼来了到狼真的来了,至今隔了整整一代人,我们对某些不思进取的行业还要保护到什么时候?
无论最后的结果会怎样,我们都必须提出长期的改革方案,毕竟,更开放的全球化趋势已经无法阻挡,如何未雨绸缪,成了每一个国家的重大课题。开放是机会的开始,也有可能是由于无法应付挑战而失败的开端。
WTO以后
11月9日,一向出言谨慎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巴尔舍夫斯基抵京后表示,对加入WTO的前景表示乐观。这难得的"乐观"态度让外界再度活跃起来,仿佛又看到了积极冲刺的曙光。在此我们也不妨作出乐观的预期--但愿这种"乐观"能给我们予快乐。
WTO不是中国经济的万能良方,但她可能就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外来助推剂,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层次的时候,尤其需要这样一剂外来的犯药来促进改革。假如不能如愿的话,我们仍将不得不面对深度改革的压力,走我们自己的路。
无论结果如何,没有中国加入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而中国的加入,除了经济上的意义以外,还有政治的含义。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奠定,稳定的中美关系等都与WTO紧紧相关。龙永图曾经预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天将是非常平静的一天,它只具有象征的意义:第一象征着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它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不是近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