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天安门 飞向新世纪

1999-06-07 19:30王成纪口述郝凤友整理
航空知识 1999年12期
关键词:长机机群天安门

王成纪口述 郝凤友整理

1999年10月1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上午11时05分20秒,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响彻长空。我军历史上最为壮观的阅兵飞行编队向天安门飞过来了!由9个机种、15个机型、132架各类战机组成的国庆阅兵10个空中梯队,如猛虎啸岳,瀑布泄地,带着忠诚,带着威严,势如破竹地由东向西飞越。在这庞大的机群中,我驾驶着国产武装直升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大阅兵的消息是在1999年4月12日由新华社对外宣布的,而我们直升机编队训练却早就开始了。1998年10月,我所在的某集团军直升机大队接到上级通知,我们部队将和兄弟部队一起,作为国庆50周年大庆空中阅兵的直升机梯队,代表年轻的陆军航空兵,编队飞越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陆军航空兵是一个以武装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现代化高技术兵种。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装备了大约2万多架军用直升机,占世界直升机总数的57%。军用直升机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常规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军航空兵是我军新发展起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兵种,正式组建于1986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多种机型,具有一定规模和作战能力的现代化空中支援力量。

我们这次参加空中阅兵的直升机,是我国首次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它主要用于昼间在战场前沿实施反坦克作战,并可执行压制地面火力、突击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用于运输、兵力机动、通讯联络、救护等。

为迎接这次本世纪我国最大的空中阅兵,我们部队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由具有教员资格的飞行员互相进行编队带飞,切磋技艺,并在带飞中按受阅标准挑毛病,找差距,直到达到标准为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编队飞行训练。

直升机编队飞行训练是比较难的,这是因为:直升机的剩余功率小,速度范围小,僚机稍一不慎,就容易掉队,飞外僚机尤其明显;飞行员在操纵以后,传至旋翼并作出反应,远不及飞机的舵面反应快捷,在操纵上需要飞行员有很强的预见性。在飞行中,长机动态稍有变化,僚机飞行员的动作必须马上跟上,否则不是掉队便是冲前。在飞行中,直升机保持队形的方法跟飞机编队飞行一样,也是通过长机在自己座舱中的投影位置、投影大小及在机身上划定的主副标线,来判断自己和前机的间隔、距离和高度差,并由此来决定自己直升机的姿态。在飞行中,僚机要及时变换操纵杆及增减桨距才能跟紧长机。刚开始飞这个科目的人常常会手忙脚乱,需经过一段飞行实践之后才能适应。在编队飞行中,一架直升机飞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编队的队形。飞行员必须具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和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才能飞好。

训练既严格又紧张,先是双机飞行,然后是三机编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开始时首先是飞间隔40米、距离50米的标准队形,然后再逐渐将间隔、距离缩小,以便将来能飞30 米×30米的密集队形。

编队飞行的最大危险就是空中相撞。因为在编队飞行中,直升机时时都会受到前机尾流和涡流的威胁。直升机一旦进入尾流和涡流,不是造成发动机停车,就会使直升机进入难以改出的涡环状态。困难和严酷的现实都是明摆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我们的队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观。

1999年3月29日,13架涂有迷彩色的武装直升机从远离首都的某机场腾空而起,如同南飞的大雁,结队飞向北京的某阅兵村。这是一次特殊的“进京赶考”,我满怀信心地期盼着“金榜提名”。

在转场飞行的航线上,我们机群以220公里的时速,在2700米高空向北京方向疾飞。飘浮的白云仿佛在为我们壮行,广阔的平原、险峻的高山从机身下掠过。我无暇欣赏这美丽的大好河山,全神贯注地操纵着直升机,保持着平稳的飞行状态。

突然,我发现用于无线电导航的罗盘(俗称全罗盘)不指示,指针无力地倒向一侧。可就在此时,飞行前方的天气偏偏又明显转坏,大块大块的乌云向我迎面扑来,情况十分危急。全罗盘故障可不是小问题,因为它随时都在指示地面导航台所在的方位,给飞行员指示正确的飞行方向。它一出故障,直升机在云中就会变成“盲人瞎马”而迷失向,更无法安全穿云落地。

我马上向带队长机及前后机通报情况,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以避免空中相撞;同时保持着预定的航行诸元,以保证航迹不发生大的偏差。

真是祸不单行,此时舱内的低油面警告灯也开始不停地闪烁。我急速扫视燃油系统及发动机系统各仪表的指示,但未发现什么异常现象。我据此初步判断是信号灯线路方面的故障,并再次向带队长机作了报告。与此同时,我作好了在野外迫降的准备,以便在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好马上进行迫降。经过一段时间飞行后,警告灯熄灭,我如释重负,紧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在接近中转机场时,在地面空中管制员的正确引导下,我终于安全落地。

4月30日,我们整个机群顺利地到达了终点。在这里,我们和先期到达的素有“万岁军”之称的某集团军下属直升机大队,以及刚组建不久的陆航学院某直升机团,共组成5个楔形队形,进行了大机群合成演练。我所在的某集团军及“万岁军”是两个英雄的部队,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是全军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两支部队,是保卫祖国的两只“铁拳”。为了这次国庆受阅,我们这三支部队齐汇京城,组成了直升机大机群编队,并将代表陆军航空兵首次飞越天安门,把精彩绝伦的美妙瞬间献给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大机群编队在平常的飞行训练中没有安排,也很少飞,加上人员又来自不同的部队,这么多梯队要在一起合练,真是难上加难。更有甚者,还要飞30米×30米这样的密集队形,这对直升机来说困难是很大的,稍一不慎,就有空中相撞的危险,旋翼一旦刮碰就会机毁人亡,很难幸免。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惨痛教训。

盛夏的北京,气温高达摄氏40度以上,直升机座舱内温度达到了摄氏50至60度,驾驶杆、变距操纵杆都热得烫手,我们不得不用湿毛巾来降温。进入座舱就如同走进桑拿浴室,还没飞行人就热得浑身湿淋淋的,飞行服上总会留下许多白色汗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机组人员都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每天训练仍达到四五个小时。在空中机械师的精心维护下,我们的战鹰始终处于良好的临战状态,出勤率达到了100%,从而保证了飞行训练,尤其是大机群编队训练的顺利实施。

在合练中,我们直升机的5个编队以200米的高度、200公里的时速,编着整齐的楔形队形,飞向假设的天安门上空。由这么多直升机组成的一个严整队形必须准时通过天安门上空,否则就无法与通过天安门上空的其它机群协调,也无法与地面行进中的受阅方队配合。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中准时到达预定点是关键。

在编队中,我处在楔形编队3号机的位置,左前方是1号机,右后方是5号机。因此,我既是僚机又是长机,既要和前机保持严整队形,动作又不能频繁琐碎,否则就会影响后机保持编队,使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的操纵动作及时、准确,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只为自己跟队而不顾后机。

由于在飞行训练中使用了数码相机,它能将拍摄到的空中梯队图片卸载到微机上,并显示打印出来。每个飞行员只需对照打印出来的图表,就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其数据能精确到厘米。此外,还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等先进导航手段,使编队的精确度及准时到达的精确性出现了质的飞跃,充分体现了科技练兵的强大威力。

进驻阅兵村两个月时,陆航局对受阅机长进行了入围考核,内容包括航空理论、空中管制知识、编队技术等。考核将逐项进行,由陆航局副局长马湘生亲自主考。他严格要求,铁面无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入围。

随着国庆庆典日期的临近,整个阅兵村进入了倒计时状态。9月23日上午,25架武装直升机、攻击机、勤务机,紧随着空军新型战斗机编队到达天安门上空,这是国庆大阅兵的最后一次飞行演练。演练中,编队间隔、距离、准时到达等误差均为零,完全达到了国庆受阅指挥部所规定的标准。29日下午,陆航所有参加受阅人员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并在会上向党、向祖国和人民庄严宣誓,决心以空中精飞的实际行动,为共和国5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为了成功飞越天安门,英勇的空中键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克服重重困难,“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了受阅标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急切地盼望着10月1日这一天早日来临。

“十一”这个神圣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们早早地进入机场,等待着起飞的那一刻。10点整,我们跨进了熟悉的座舱,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检查,直到无任何疑问方才放心。

瞬间,一颗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这是开车的命令。我按动手柄起动了发动机。霎时间,整个机场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所淹没。10点半,随着飞行指挥员一声“机群起飞”的口令,30架直升机(含备份机)在同一时间内拔地而起,飞向集结空域。备份机则跟飞到华润饭店上空,在确认受阅直升机没有异常情况后奉命返回。

参加受阅的直升机经空中调整队形后,整齐地通过机场上空,向转弯点通州飞去。与此同时,其它军兵种的空中梯队也从北京周边各个机场起飞,以不同的高度、速度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飞。

这次空中受阅,整个机群是由一架号称“巨无霸”的领头雁——国产大型轰炸机,以及空中加油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和我们直升机组成的。我们的25架武装直升机、攻击机、勤务机组成的5个直升机编队在最后,排在第九、十梯队上,总领队是马湘生同志。我处在第二个编队上,长机是我们大队长潘茂生机组,右后是苏吉林机组。我紧盯着长机,保持着标准的间隔、距离和高度差,不敢有半点急躁和放松。

132架各类战机排着整齐的队形,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着飞向天安门,飞向新世纪。

通州到了,我随长机转向东长安街,飞向天安门。11时11分43秒,空中受阅机群准时到达天安门上空,与计划中通过天安门的战略导弹方队相配合,分别从空中和地面在同一空间、同一时刻通过天安门,共同融进了共和国50年飞速发展的历史长河。在整个空中受阅梯队中,就数我们直升机飞行的高度最低、速度最小、留空时间最长。我们以恢宏的气势,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再次把阅兵气氛推向了高潮。

令人瞩目的国庆大阅兵,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历程后,我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巨大进步和强大实力,它们必将对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王成纪口述 郝凤友整理

猜你喜欢
长机机群天安门
牧歌飞到天安门
塔康空空测距工作模式应用研究
天安门前看升旗
广东省机群吊桶洒水灭火技术发展与应用①
我看到天安门了
基于多核机群的Petri网系统并行化模型的研究
MSA在1 m测长机系统监控中的应用
机群系统操作系统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