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格格不入”了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播放以来,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可谓红极一时。作为娱乐片或者说搞笑片,虽说该剧编导演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毕竟是成功的,其产生的轰动效应,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是无庸质疑的。
某些制作单位可能从中受到启发,看到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盲目效仿,瞎凑热闹。曾几何时,当你打开电视机,已是“辫子戏”成灾,十几个台却没了选择。我不是在否定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不是在否定宫廷戏,象《雍正王朝》这样的优秀作品,其知识性、思想性是很明显的,赃官劣绅丑态百出也不失其趣味性。只是继《还珠格格》后,不知哪里又接二连三冒出了“红丰”格格、“怀玉”格格,一时间仿佛“格格”开会,要独领荧屏风骚。“编导”们全然不顾文艺作品应有的教育和娱乐意义,一味迎合观众庸俗和猎奇心理,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大搞商业炒作,其所谓“作品”,也许不会造成大众文化品位的迷失或混乱,但那些包围在媚眼与秋波之间的人物肖像,那些囿缩在亭台一角的故事情节,还有那些虚假的恋情、虚假的打斗能给观众带来几多的文化收获和精神愉悦呢?更为严重的是,对青少年尚不成熟的认知意识又会带来多大的误导呢?
文艺界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的。文艺作品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群众。退一步讲,既便是商业运作也是讲究市场需要的,那么作为影视作品,观众的需要也就是市场需要的。我要正告那些闭门造车式的、倒了观众胃口还不罢休的胡编乱导们,正集完了,就不要再拍续集了。
时代不需要太多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帝王将相的野史传奇,不需要太多公主格格、太监宫娥们的宫廷秘闻。艺术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主角,文艺舞台理应永远属于人民群众!
让那些所有与时代节拍格格不入的亡魂幽灵安息吧!
(陈忠荣卜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