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轨迹

1999-03-31 08:13
知识窗 1999年9期
关键词: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航员

尚 威

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着广袤深邃的太空。我国“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和古希腊“代达罗斯父子飞向太阳”的壮烈神话,表达了不同国度人们共同的愿望。20世纪50年代起,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长期处在冷战敌对状态,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从而推动航天技术异军突起。造就了太空飞人尽显风流。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奏响了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序曲。1958年2月1日,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将重量只有8.22公斤的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位太空飞人、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少校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近地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在前苏联境内安全着陆,总飞行时间为1小时48分,“宇宙飞船”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球家喻户晓的时兴名词。宇宙飞船的全称是“卫星式宇宙飞船”,是一种载人航天器。它除了具备一般人造卫星的基本系统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再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和回收登陆系统。美国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上天视为美国利技史上的“珍珠港事件”,于是在同年5月5日仓促地发射了一艘名为“自由7号”的宇宙飞船,但是,该飞船只进入亚太空轨道飞行了15分22秒。直到1962年2月20日,美国才成功地将取名为“友谊7号”的宇宙飞船送上天。美国第一位进入近地轨道的宇航员约翰·格伦中校在历时4小时55分22秒绕地球飞行3圈后,安全地溅落在大西洋水面上。美国还于1969年7月16~24日捷足先登。成功地实现了载人登月飞行。

进入70年代后,前苏联在1971年4月19日首次成功地发射了重达18.9吨的“礼炮1号”载人轨道空间站。这是一种大型的载人航天器,内有工作设备和生活设施,以供宇航员长期工作与生活。宇航员不但可以乘宇宙飞船往返于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而且可以在空间站内进行空间科学、医学与生物学研究,进行天文观测和包括军事侦察、海洋观测与地球资料勘测在内的对地观测,并在失重与真空条件下制造加工特殊材料。1986年2月26日,前苏联新一代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被送入太空,组成了庞大的“空间轨道联合体”。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从1994年1月8日~1995年3月22日在轨道空间站连续工作和生活436个昼夜,刷新了人类滞留太空时间的世界纪录。美国也在1973年发射了4个名为“太空实验室”的空间轨道站,第一个是用“阿波罗”飞船改进的。重达85吨,有3批宇航员在站内分别进行了28~84天的综合考察试验。

进入80年代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标志着载人航天活动开始从空间探索进入空间开发与利用的新阶段。1981年4月14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发射成功。航天飞机是一种能够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它由勒道器和助推器两级组成。前者是可以载人并可以重复使用近百次的核心部分,外形酷似飞机,后者由固体燃料助推器和一次性外用燃料箱组成。航天飞机既可以作为宇航员飞往轨道和返回地面的交通工具,也可以与轨道空间站对接或直接作为太空考察实验室,在太空停留几天甚至几十天,还可以将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或载人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或将它们运回地面进行维修。截至1998年底。全世界2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美、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分别进行了124次和92次载人航天飞行,共有795人次进入太空开展空间实验活动。

虽然中国在当代各个高科技术领域中能占有一席之地的尚为数不多,但是,在航天技术领域,中国不但占有席位,而且坐的是头几把交椅。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近30年的时间内,中国已在大推力运载火箭、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和运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达173公斤,比苏、美、法、日四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重量还重29.78公斤。“长征2号”捆绑式和“长征3号”两种运载火箭可以分别将9.2吨和13.6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运行。种种情况表明,中国实际上已经拥有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次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返回型遥感卫星,此后又先后发射了16颗返回型遥感卫星,其中仅在四川地区就成功地回收了15颗,是世界上第3个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行必备的回收技术的国家。1990年10月,中国发射的第12颗返回型遥感卫星首次载有高等动物,在太空运行8日后安全返回地面,表明中国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是安全可靠的。截至1999年4月底,中国已成功地发射了63颗国内外制造的人造卫星。此外,酒泉、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西郊宇航员训练中心以及由西安航天测控中心与分布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测控站及远洋测量船组成的航天测控网,都是可以与先进国家相媲美的配套工程设施。如今,中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系统体系,已经具备了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基本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宇航员遨游太空的计划将指日可待,中国人将跻身于列为人类第4个活动领域的太空,为探索宇宙奥秘,利用宇宙空间环境,开发地外资源,实现“天上生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钱利群)

猜你喜欢
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航员
画宇航员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超萌宇航员航天飞机包
宇航员的一天是什么样的体验
了不起的宇航员
例析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及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我是宇航员
美贱卖 退役航天飞机
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