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1998年11月所做投资者盈亏情况调查显示:50%投资者亏损。但该报很快接到读者“抗议”电话,说他们“粉饰太平”,说他们远远夸大了盈利情况。事实上《证券时报》统计的截止日是11月中旬沪市“昙花一现”在1300点而深市上摸3421点之际,从那时起几无回复的下降通道蜿蜒而来,沪市驻足1150点,深市盘桓3000点……若现在统计,亏损者怎么也得超过80%!“运交华盖”的中国股市死水般沉寂在暖冬的日头下,沉寂在人们“无望”的盼望中——
1998年12月1日,沪市开盘1249点,高于前日收盘2个点;深市开盘3209点,高于前日收盘19个点:依旧沿着11月17日沪市1300点,深市3421点转折而来的下降通道延续。至12月18日,沪深股市双双下探当月新低1150点和2955点之后,不见丝毫生气。成交量金额一般在四、五十亿元,指数窄幅波动,除了接二连三的“跳水”庄股引起人们惊愕外,市道沉寂得仿佛不存在一般。
降息也不行
1998年12月7日起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而且影响最大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从4.77%降至3.78%,降幅超过20%。据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谢百三先生计算,3.78%的年息意味着全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为26.45倍。理论上讲,中国股市中一切有配股权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有投资价值了,而且收益高出一年期存款1.6455倍!可当日股市短暂上扬后陡然回落,最终以阴线报收,无法突破沉重的下降通道。
1998年12月9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改持续4年之久的“双紧”政策,郑重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适度从紧”到“积极”和“适当”,宏观经济政策有了质的变化,目的也很直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如此利好政策支持下的股市,上涨只是时间问题。然而现在呢?只有“沉寂”依旧。
《证券法》“利好”也不行
1998年12月29日,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证券法》,建立8年之久的中国证券市场终于有了一部法律。沧桑看云,可喜可贺的确是由衷的。当日沪市下跌15点,深市下跌41点。
尽管10月下旬《证券法》出台之声乍起时,周正庆主席立即表态,《证券法》中对股市是“长期利好”,可这“利好”之声被市场的持续下跌淹没了,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新法与现行政策接轨的问题,更放心不下的是接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市场震荡。法制环境健康无疑更利于赢得市场的长治久安,更利于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但这毕竟是将来的和间接的事情。人们手里套牢的股票,却更是严峻的真实。
《证券法》表决通过的头天晚上,该法主要起草小组组长厉以宁教授在中央电视台言辞恳切地重申:《证券法》出台对证券市场是“最大的利好”。究竟怎么“利好”呢?无人喝彩。您可以痛心疾首地陈词:“重要的是要教育农(股)民”,可这“教育”的过程却绝不是说说而已。
年线收阴,说不行行也不行
1998年1月5日,沪综指开盘1200.94点,深成指开盘4199.51点,1998年12月31日沪综指收在1146.7点,深成指收于2949.31点。沪市51点之差,深市1250点之差,让与这数字荣辱与共的3000
多万投资人心冷如冰,还是收了阴线。尽管沪市1998年6月4日曾涨到过1422点,深市1998年4月10日曾上摸过4250点,“俱往矣”——理论上讲,参与今年股市投资的绝大多数人都被虎年的虎口吞吃得颗粒无收,而且不同程度地蚀进本钱。这是中国股市8年来惟一一个没有行情的年份。
以指数升幅论,今年沪深股市的最高升幅为18%;而1991年是190%、1992年是380%,1993年是100%;最不济的熊市年份1994年还有23%,1995年还有45%;更不用提波澜壮阔的1996年的320%和1997年的65%。
惯于大起大落中悲欣交集的中国投资者该反思的当然不仅仅是盈亏的数字变幻,揉揉酸涩的双眼,想想一年中的曲折,回望8年风雨兼程的来路,中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创立时中国改革放开不可逆转的“象征意义”,到1992年南巡春风中果敢确定的“试点”;从1994年7月张惶失措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7年11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
中国股市就是这样在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中发展起来了,它的巨大风险和巨大功用都是显著的。既要让它发挥推动国企改制解困的功用,又要让它规避疾风暴雨式的风险,“平衡市”
理所当然。说它行,不行也行;说它不行,行也不行。
行 ,还是不行?1998年毕竟过去了,那么1999年呢?不行,还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