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公平的。大多数人按照“付出应与得到成正比”这一原则生活。如果有人认为自己付出甚多而回报甚少,继而产生一种逆反以致对抗的心理,他的基本反应不外乎三种:少干,不干,甚至乱干。
决不是每一个国企经理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心态失衡,也决不是每一个国企的亏损都可以归咎于经理的待遇没有充分体现其贡献——众所周知,许多国企经理们其实并不配他们所居的那个位置,也根本不配他们目前享有的那种待遇。
但是,国企的亏损问题如此严重地摆在那儿,而且迫不及待地要求解决。在此压力下,在各种相互依存且相互竞争的解决方案之中,正有一类逐渐从下至上地浮出水面。这类方案的思路是:如果承认企业家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那么就得让他从企业的成功中获利——正如如果只能在大海中一边航行一边修理航船,至少得先寻个办法,让船长愿意与船共命运。
这类方案最早的起源之一在上海。那儿有大量曾经辉煌但如今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产业,例如纺织、家电以及其他。正是在这些行业里,上上下下共同救亡图存的努力,使得“以股权方式为企业家能力定价”这种制度创新,以前所未见的规模和速度被接受。
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制度创新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我们还敢预言,它的效果也不会是一边倒地妙——当然也不会是一边倒地糟。有一些效果我们已经见到了:企业家与企业的命运被更紧地绑在一起,企业家因为拥有了股权,从而使权力基础更为可靠;有一些问题人们正在观察:如何避免过于不公正的情形出现。实践远不仅仅如转变观念这么简单。
不管怎样,许多人开始相信,把一部分企业所有权以某种不失为公平的方式,转移到经营者手中,将真正有利于企业本身的利益。
人们把这一过程叫做“静悄悄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