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鉴
老刘刚退休在家,整天在家不是睡觉就是闲坐着,时间一久,心里不免烦闷,身体亦经常感到不适。前不久,儿女建议他上老年大学保健专业,他按时上课,认真做笔记,所学知识不仅提高了个人生活质量,而且心情亦渐渐开朗起来。
老刘的经历说明了一个客观规律,即保持正常的脑力劳动,勤于思考,是老年人提高生命质量。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俗话说:“刀子越磨越亮,脑子越用越灵。”研究表明,一位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一位不爱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故老年人勤于用脑可刺激大脑两半球,延缓大脑衰退,使大脑功效始终保持较佳状态。
美国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经常动脑可使脑细胞数目增加,智力水平提高。科学界一向认为,动物大脑中活跃的脑细胞数量在幼年时期就确定了,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动脑筋,会使动物细胞之间的联系增加,从而能提高大脑智力。而新的研究表明,动物大脑中的脑细胞数量是不确定的,在成年之前,动物大脑会储存一批特殊的脑细胞,如果动物处在需要经常动脑筋的环境中,这些细胞就会转化,进行智力活动。否则这些细胞就会死亡。
所以说,有了大脑就要善于开发利用才行。按希波克拉底“用则进,不用则退”的观点,恰好颇能说明问题。因为“用进废退”乃是生物学的普遍规律,只有勤于用脑方能提高大脑功效,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即使到了晚年,若能继续学习,善于思考,接受新事物,积极向上,势必可防止大脑老化、早衰和萎缩。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将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三个组: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步结果表明,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的人已经死亡。
事实上有些不爱用脑者,以为吃好、多参加体育锻炼、休息好,就能延年益寿。殊不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也是增进健康的重要前提。懒于用脑,到头来会导致思维迟钝。
生活实践表明,懒得用脑的人,对智能必然有损。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未老先衰者还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或反感,乃至造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甚或影响本人生活和正常工作。如此天长日久,常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导致机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以致早亡。
难怪有人这么说,越勤用脑的人越长寿,越懒得用脑的人越早衰。据研究寿命问题的专家调查,世界上那些比较忙碌和勤于用脑的学者,反而要比普通人的寿数高出29%。据记载,我国周代五位著名的哲学家平均寿命80岁;古希腊的四位哲学家平均75岁。欧美16世纪以来400位著名学者,平均寿命为79岁。希腊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他百岁时还写一部剧本《奥狄蒲斯王》。法国医学科学院亚历山大·热尼奥院士,年过100岁仍保持着顽强的科研工作能力。
耄耋之年仍有作为的世界名学者不胜枚举,像肖伯纳93岁刚刚写完剧本《虚构的故事》。亚力山大·弗奥多维奇·克伦斯基83岁时完成了自己的著作《俄国和历史上的转折关头》。列夫·托尔斯泰82岁时写完著名的《我不能沉默》。乌因斯通·切尔奇利在这个年纪正在致力于写作《说英语的各族人民的历史》。
你看,这些善于用脑的学者在事业上多有重大成就!由此而产生的“成功感”、“满足感”,促使他们的内心世界时常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人在愉快时体内释放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物质常能把脑细胞的兴奋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加上勤用脑,脑中的血流量充沛,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充足,脑细胞的发育更粗大。树突更丰满,感应网络更细密,大脑的功能也就随之更加完善,且能更有效地指挥和调节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因此能够健身长寿,安度晚年。
看来,若想争做“年青型”,有为的老人就非得多用脑。譬如离退休后仍有必要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练字写文章。有位老干部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先后在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真可谓老有所为。本人亦是如此,撰写文章成了退休后的爱好。所以奉劝老同志,在吃好、锻炼好、休息好的同时,切莫忘掉“脑运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