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 外交官爸爸

1997-12-31 20:40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7年7期
关键词:外交官外交妈妈

水 杉

14年前,当一位外貌极平常的小个子男人微笑着,用充满慈爱和憨厚的目光看我时,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我的父亲;更没有想到,饱受苦难的我,从此会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完完全全的——

不同人生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后来,妈妈带着我寄居在北京的姥姥家。那时我7岁。

妈妈是带着她平生最大的勇气和执拗把我带在身边的。她不愿也不能抛弃自己唯一的女儿。但她的妈妈,一位级别颇高、门第观念极重的老干部,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我这个唯一的外孙女,尽管她清楚那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整整一代人的悲剧。

没有父亲的童年本已注定了生活的残缺,而寄人篱下的苦与难,更让小小的我体味了人生的艰涩;更何况,那种种的白眼与冷漠,是来自我血脉相系的姥姥。那时候,我终日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吃饭时不敢多夹一口菜,惟恐对面的姥姥再抛来“吃白食”的冷言,惟恐她再拍桌子瞪眼睛,吓得我想哭却不敢哭。记不清多少次在无人的夜里,我与妈妈抱头痛哭,泪水湿满衣襟;也记不清多少次,在炎炎的夏日冷冷的冬季,我抱着街头的老树,任泪水哗哗地流;更记不清多少次,我默默地把苦水咽在心里,在学校玩命儿读书,拿回一张张奖状,一个个“第一”,只想为自己,也为妈妈争口气,但心灵深处的沉重和压抑仍无法抛开。还不到10岁,机关大院里就有无数的叔叔阿姨叫我“小大人儿”,他们用充满同情的目光望着我,感慨地说:“这孩子,沉重得就像只驮着千斤重石的骆驼。”

后来,有人给妈妈介绍对象,但又多因为我这个“小包袱”的存在而告吹。忘了是哪年哪月的哪一日,妈妈认识了他——这个个子不足1.7米、外貌极平常的男人。他很和善,陪我玩儿,讲笑话。我觉得生活开始有乐趣了。不久,他们就登记了。没有婚礼,没有嫁妆,但我们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一个终于可以尽情欢笑的天地。那时,我读小学五年级。

“杉杉,叫你爸吃饭。”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妈妈用期待而忧郁的眼神看着我。我咬咬嘴唇,再一次辜负了她。妈妈与他结婚一个月来,我始终叫不出“爸爸”这两个字。妈妈眼神的忧郁日深。他却说:“没关系,总有个过程。别难为她。”这话是我偶然听到的。那晚,我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哭了。

此后,他依然如故地待我。有一次我过生日,工资并不高的他不仅给我买了生日蛋糕,还特意买了好几套邮票给我。和蔼地说:“知道你爱集邮,希望你喜欢。知道吗?我和你妈一样爱你。”他拍拍我的脑袋,眼里露出父亲的慈爱。霎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在冷漠与白眼中长大的我,是多么珍视这一份真情与关爱!

终于,我艰难却由衷地叫了一声“爸爸”。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用心灵的最强音去呼唤这个字眼。他笑了,眼眶湿湿的。我们三个人的眼里都流出了泪水。

父亲很幽默,脾气也极好。在这样的气氛中,我逐渐恢复了活泼的天性。在父亲厚重如山深情如海的关爱中,我一步步走上了——

自强之路

可以说,在以往的每一个人生路口上,几乎都是由于父亲的鼓励和支持,我才一步一步走出了稳健与成绩。小学考初中,是他说服了妈妈,而坚决支持我报考以文科著称的北京二中,使我如愿以偿地走进这所市属重点中学的大门。

我上初一时,父亲要被派驻国

▲作者杉杉在家中外,妈妈亦须同行。妈妈哭了:“刚刚让孩子体味到家的温暖,就要离开她,我怎么放心呢?要不,给她找个保姆吧,洗衣做饭,也好让她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父亲同意了。但当他知道我坚决不想找保姆时,深情地对我说:“杉杉,我很抱歉,因为爸爸的工作,你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天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希望你能理解爸爸是外交官,必须服从工作需要,到国外工作。这一走,就是三四年。妈妈为你找保姆,是因为你还小,照顾不了自己。听妈妈的话,别让她为你操心。好吗?”

我点点头,但依然固执地说:“爸爸,我能行。我会洗衣服,会做饭,也会换煤气……我不想要保姆。”那时的我,之所以如此固执己见,不仅仅是因为从小要强,从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更因为我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不应该找个保姆来照顾我、约束我。

爸爸反反复复想了两天,终于同意了。然后,他和我一起费尽口舌说服了妈妈。我永远记得父亲对妈妈说的那番话:“杉杉从小吃了很多苦,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事,她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她也能。你放心,她会让我们为她骄傲的!”

那一刻,我心头涌上的是深深的感激,为他对我的信任,更为他对我独立生活的支持。

就这样,我送走了父亲和母亲。从此,开始了独立独居的日子——买菜,做饭,洗衣,甚至换煤气、刷房……寂寞无人的时候,每逢佳节的时候,我也流过泪,也在偌大的屋子里一遍遍地唱着“妈妈妈妈快回家”,甚至也曾冲动地跑到街上,想随便找个人聊聊天儿……但只要想想父亲说“她会让我们为她骄傲的”这句话时那信任无比的口气,我就感到一种厚重的期望,一种无穷的力量。是的,我是外交官的女儿!我骄傲,因为我拒绝了妈妈为我请保姆,所有的苦与累,我都自己去面对;我自豪,我虽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却拥有生活赋予我的坚强和自信;我欣慰,风尘仆仆的人生里,老师同学的关爱不仅给了我无穷温暖的慰藉,更培育了一个小小女孩永远的爱心和纯真。

初三那年,父母回国休了两个月的假,又匆匆飞走了。这一次,妈妈没有一步一回头。不舍的,依然是她尚小的独生女儿,但不再有过多的顾虑和担忧——在生活上,她的女儿学会了冷静地面对一切,学会了在平凡中积蓄力量;在学习上,她的女儿在北京二中这所市属重点中学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以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优异成绩取得了保送本校高中的资格。这对于长年在外,只能隔山隔海望着女儿的父母来说,能不是一种欣慰吗?!

更令父母骄傲的是,我不仅自14岁就在全国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并多次在全国获奖;而且在考大学时,受了父亲的影响,我在自己喜爱的文学与向往的外交事业之间,首先选择了后者。当我走进外交学院的大门时,父亲笑得开心极了,逢人便说:“我和女儿是校友。”另一方面,从小的独立生活使我牢记自尊自立,再加上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凭着自己的能力勤工俭学,从“大一”当家教,“大二”当夜校英文教师,“大三”当英语导游,直做到毕业前一天的“外企”职员。而毕业时,又是因为父亲的影响,我没有进可以赚大把钞票的“外企”,而是选择了相对清贫的外交外事工作。

抚今追昔,几多辛酸,几多苦涩,几多深情,几多厚爱,无不让我感慨万端,让我由衷地爱着我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交官父亲。

现在,父亲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任一秘、领事部副主任。为了支持妈妈的新闻事业,他没有强求妈妈留在使馆,而是顺应她的意思,当她在使馆待了一年以后,同意她返回国内。这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独立开伙做饭的外交官来说是何等不易啊!难怪有人说:“老杨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哪怕稍微自私一点儿,也不至于到老还在驻外使馆里过单身汉的日子。”

的确,父亲为人敦厚善良,对同事对朋友都以厚道出名。对我来说,则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深深父爱,还有穿透云霄的——

万里亲情

每逢有人从比利时回国,我总能收到带着父亲浓浓爱心的各种各样的“洋货”。一次,一位叔叔来电话,说父亲托他给我带了整整一箱子的东西,让我尽快去取。

见了那位叔叔,他拎过一个沉沉的箱子:“喏,这是给你的。”我不好意思地说:“您瞧我爸这人,让您带这么多东西,真给您添麻烦……”

还没等我说完,叔叔就连连摆手“唉,你怎么不理解当父亲的心呢?你爸在那儿天天念着你,说你有出息,又孝顺,一有人回国,他就巴不得把所有能带的东西都带给你。你还说这话!”

得,倒是我的不对了。

回家打开箱子,好家伙,比利时巧克力、奶糖、大榛子、夏威夷大果仁,甚至泡泡糖、面包干……简直可以开个食品店了。而事实上,这些东西北京都有,价钱甚至比比利时还便宜,可是,面对这无尽的爱心,我能说什么呢?

后来,父亲又托人给我捎回各式衣服。我的衣橱鞋柜挤得再也没有一点空隙。而望着这些对我这个工薪女子不大能派得上用场的高档时装,我也只能在频频感动中频频叹息。

我不得不对父亲再三说衣服多得够穿两辈子,可他依然爱心有加地托人捎回。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心痛地说花那么多钱买一大堆我不太喜欢的衣服实在是可惜,父亲才真正扼腕收敛。这以后,父亲不再托人带大包的东西,但小包还是源源不断。

有一次,一位叔叔打电话来,说爸爸托他给我带回一样我最喜欢的东西。待我“打的”去取时,发现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石榴。而父亲信中说,为让人带这石榴,还请此人吃了顿饭,说女儿最喜欢吃石榴。唉,连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爱吃上石榴了。

有人说,爱之至深有时可变为“智碍”,行为也随之而愚。我看父亲的言行还真应了这句话。可是,又有谁能否认,正是这些“愚行”,渗透出亲情的暖流,滋润着两地长相守望的心?又有谁不被这些“愚行”渗出的浓浓亲情所感动呢?事实上,父亲给我的,何止这物质上的浓浓亲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身教胜于言教的——

人生追求

父亲深爱着他从事一生的外交工作。在他与母亲结婚没多久,他便对我说:“杉杉,我希望你能天天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虽然你还小,可你是中国人,你应该关心中国的事情。对吗?”我点点头,觉得父亲说得特别有道理。从此,不爱看新闻的我也坚持天天看新闻。这以后,他又时常给我讲些有关外交工作的故事,使我从小对学识渊博、机智幽默的外交官充满了敬重和崇拜,以至于暗暗下决心,长大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但另一方面,我从小就深深地喜爱文学,特别是在北京二中这个作家的摇篮中,我一篇篇稚拙但不乏真诚的笔耕之作频频见诸全国各大报刊,并多次在全国获奖,使得我的作家梦也越做越圆。父亲自然很欣喜。他说:“无论你走哪一条路,文学也好,外交也罢,都需要广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因此,他鼓励我多读书,读好书,并常常和我交流读书心得。即使在他远驻国外的日子,我们也通过书信交流。这使我受益匪浅,并深深折服于他的深刻与渊博。

在我考上外交学院后,他送给我一套《新中国外交风云》,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咱俩是校友了,我希望你将来比我出色。”同时,他又常常提醒我:“从事外交工作,仅有流利的外语和广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他对我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一直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毕业前夕,我正在一家“外企”“打工”,每天虽然只干半天,月薪比父亲干3个月赚的钱还多,这使得我在面对双向选择的毕业去向时,有些倾向于“外企”。一天晚上,父亲拿出一摞厚厚的相集,指着那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很动容地为我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后他说:“我不想影响你的选择,我只想告诉你:我干了一辈子外交,虽然清苦,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钱固然重要,但生命中,总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说这话时,父亲态度平和,话语却坚定有力,以至于我望着他,望着他满头的白发、眼角的皱纹,以及目光里的坚定和执著,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这就是中国的外交官!一位在外交战线上奋斗了一生的普普通通的外交官!

正是这一席朴朴实实的话,正是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我最终还是无怨无悔地走上了与父亲同样的路。

如今,父亲远驻比利时,还常常在信中问起我的工作,时时给我以鼓励。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记住,我为你骄傲!”而我,也常常骄傲而自豪地说:“我,是外交官的女儿!”

(王伟摘自《家庭》199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外交官外交妈妈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争做世博外交官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