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瑞垠
我有两位朋友N和G,N住北方草原,G住南方半岛,彼此是同行,以爬格子为世人所知。
初春某日,细雨淅沥,我正在寒舍与一气功师探究瑜伽功之奥秘,蓦地,门铃“叮咚”作响,我忙去开门,见是一位白发、瘪嘴、躬背的老人。颇感陌生,不敢贸然相认。
“不认识了,我是N啊!”客人顿生诧异。闻声,我方恍然太悟,殷殷邀至客厅,递烟沏茶。
才两年不见,刚交50的N,竞衰老成若般模样,委实令我困惑,N似有察觉。
“日子过得不顺畅……”N说。
“是否遇到了啥不幸?”我问。
“没灾没祸。”他答。
“那究竟为啥?”我越发不解。
“啥都看不惯,啥都没意思,啥人也不想见。”N脸色沉郁得让人难受。
“既如此,干嘛来见我呢?”我忍俊不禁地问道。
“你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个倾吐对象。”
“为啥?”
“我谁也不想说,我甚至也不想以文字来倾诉了,孤独是美。”
“啊,先生,正是这孤独害了你!”气功师禁不住发出感慨,“我不是吓唬你,你已经病得很重……”
“我也知道,我的心比我的外貌还要衰老,”N说,“可我一直在吃补药,虫草、鹿茸、人参、龟鳖丸、三株日服液……,凡新研制、新发明的我见啥买啥……”
“不要迷信补药,”气功师说,“先生,你要善待生命,走出孤独。”
“我也想这样做,此番南下,即是一次尝试,”N苦涩地一笑,“然则,我担心一回到北方,就又回到孤独之中,那对我简直是一种诱惑。”
“这就难了……”气功师有点沮丧。
“喂,”我碰了下气功师,“教他几套招数。”
“自然可以,”气功师说,“不过,气功之气与意念、心境息息相关,《红楼梦》上不是说‘心病终需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嘛!,话到此,气功师起身告辞,我送至门口,他对我悄然说道:“这位仁兄若不走出孤独,战胜自我,不出半年,即会抑郁而亡。”
后来的事实,竟被气功师不幸而言中,只是,N的死期比气功师的预料延缓了1个月。我只能叹息,视为人生一谜。
N走了,我的挚友中还有G,其实,G长我近20岁,说是忘年交更确切些。我与G已有十多年未见,但一年总要通几回长途电话,从他那朗朗话音中能感悟到G的思路明晰、身心康泰。但我对他之思念日见弥笃。说来也巧,N殁后一月,我与G竟在一次笔会上不期而遇,晤面的最初一刹那,真令我惊诧莫名。年近8旬的G童颜鹤发,腰杆挺拔,精神健旺,谈笑风生,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像是要年轻20岁。与会者也都惊叹不已,一个个向他讨教个中秘密,如何“活法”?
“G先生,总说‘生命在于运动,你是否特别在意这一点?”有人率先提问。
“运动自然要运动,否则全身的骨骼会锈蚀的,”G洒脱地笑道,“不过,运动时也有个心境问题,我特别在意心境。心境乃是调节人生老病死的总枢纽。”
“‘心境?”另有人接话,“能否说得具体些。”
“好吧,我有四句话:忘掉年龄,走出孤僻,荣辱不动,调适心情。”G说。
众人摇头晃脑,纷纷复诵,凝望着G,等待着他的阐述。
“先说忘掉年龄。通常我们谓年轻人具有‘年龄优势,但对老者而言,年龄却是一笔财富,只是很少有人看到这一点。一提到老年,总想到黄昏、夕阳、暮云、夜色,既如此,不若忘掉年龄,少忆旧,多前瞻,将每天的生活都编织成一幅新的画面,不仅要跨过21世纪的门坎,还要活得更长一些,如此,你就不会懒散,不会懈怠,生命就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
“第二,走出孤僻。孤僻几乎是老年人之通病,自我封闭,远离人群,自以为是,昏昏糊糊,随之变得困顿、萎靡。我则反其道而行之,广交朋友,接纳吸收、渴求一切未知的事物,与众人同乐而不独乐。心有郁结,与人倾谈,以求化解,以求转移。总之,务必将自己看成社会群体中之一员,而非脱离社会群体之一员。
“第三,荣辱不动。我之所以生活到这般年岁,战乱灾祸、酸甜苦辣什么没有经历过?我从不沉浸其中。那样,岂不是自我缠缚?宋代词人方岳写道:‘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借此,与诸君共勉。
“第四,调适心情。这与前述三点密切相关。此话好说,做到却并不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关键在于要悟透,所谓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哪还有什么值得顾恋的呢?我尤其欣赏徐志摩《再别康桥》开头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不是虚无,而是彻底的唯物论,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倘能如此,那么,就没有什么事会让你寝食难安,耿耿于怀,你无求无欲,便可以豁达地面对一切。”
G说到这里,停下,环顾众人:“咦,我们不是来开笔会的吗?我尽扯这些做啥?”
众曰:“先生宏词高论,不似笔会,胜似笔会。”
一阵豪迈的笑声,溶入了西陵峡若隐若现的波光岚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