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升
致读者——
⑥结束的讨论和没有结束的思考
4月,本刊一组“救救当今的年轻父母”的文章以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的讨论启事,如石击水,一下子在社会上激起阵阵涟漪、在广大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短短数月,近千封来信及参与讨论的稿件寄到了编辑部,这些来稿的作者遍及全国各省市,此外还有远在海外的留学生以及在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上直接参与讨论的外国友人。令人感动的是,山东五莲一中的卜易、湖南衡阳铁路二中的袁昌强等教师,不但就此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且自己接二连三地寄来讨论稿……
众多的来稿围绕编辑部提出的问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比较集中的观点是:一、中国的父母是当今世界上最苦最累的父母,中国的父母应该尽快从子女教育的重压中解脱出来,创造人生价值。“希望应该从父母自身开始”,父母身体力行的奋斗和创造才是对子女成材的最好教育;二、造成当今中国父母最苦最累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教育的现状,中国年轻的父母们以及他们的子女就不可能从苦与累中解脱出来。读者强烈呼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
由于我刊版面所限,编辑部决定从本期起结束这次讨论。但没有结束的,是这次讨论带给我们的共同思考。刊物不是职能部门,我们的讨论虽不能直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却可以获得社会的关注、引发读者的共同思考,这就是本次讨论的初衷。谢谢参与和关注本次讨论的广大读者!
由于本次讨论来稿众多,编辑部人力又有限,不可能——给作者回信并退稿,敬请谅解,并再次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