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有个机会,和团的高层领导说说心里话。
我担任团县委书记已有3年多,在我们市9个县区团委书记中间,不算老也不算新。平心而论,作为团的基层干部,贯彻上级团组织的各种指示精神,我是毫不含糊的。年年团市委综合评比,我们县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是有一个问题,尽管上级团组织三令五申,我真是有点含糊。
问题就是订阅团内报刊。我当乡团委干事时,县里团组织订有《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还有我们省的《××青年》,小学里有《中国少年报》;我当乡团委书记时,团省委出了一张《××青年报》和《××少年报》;3年前我当团县委书记时,团市委又把《××团讯》改为《××青年》,新创办一张《××少年报》。团内报刊越办越多,我们的负担越来越重了。
我常常对同志们苦笑:“团县委快成报刊发行站了,我这个书记就是发行站长。”这不是牢骚,说的都是实情。1994年,我和副书记用了一个月时间出席各级各种发行会,安排团内报刊在县内订阅;1995年9月又开始忙活发行;去年更不得了,麦子还没收到场上,各家团报团刊的发行人员就开始登门,怠慢了哪家都不行。我们团县委8个人(县委宣传部和计生委抽借2个)有6个投入发行大战,整整忙了4个月。往年11月中旬,发行工作就结束了,去年12月初,我还在跑各乡和各厂矿追加订数。本来我们9—10月份安排两项工作,一是和县科委开办团支书科技培训班,一是和县文化局开展评选“乡村歌手”活动,只好延期了。
其实,团员青年是喜欢和需要团内报刊的,我们基层团干部也有责任宣传好发行好团内报刊。可是,现在团内报刊过多过滥,我们真的招架不住了。我发现,有一部分团内报刊在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方面的功能越来越淡,创收的意味却越来越浓。上级团干部收入普遍偏低,搞点创收我们都能理解,可是谁理解我们呢,基层并不是富得流油啊!
我在报纸上曾看到一些文章,批评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搞地方保护主义,保护落后。我认为在团报团刊的发行工作中,保护落后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有不少团员青年向我抱怨,我们想看的订不上,不想看的拼命订。我所在省和市办的报刊,思想水平和内容质量无法和团中央的报刊相比,也比不上外省的,但是你非订不可。去年,团中央发了文件,要求基层团组织订阅《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团省委转发了团中央文件,同时也发文件,要求订阅《××青年》杂志,经费也从团费中支出;紧接着团市委也下文,要我们紧急征订团市委的《××青年》和《××少年报》。原想硬着头皮搪塞,一看不行。团省委和团市委的文件附有各县的任务数,还注明实行报刊订阅一票否决,如果完不成订数,你干得再好也不得评先进。那几天,我们团县委几个人愁坏了,拿着计算器算来算去,要完成各级团组织的订数,钱总是不够。最后只好确定一个方针:为了保先进,先完成团市委的任务,再完成团省委的任务,团中央的报刊视情况而定。说句心里话,这个方针我们是不情愿的,有什么办法呢。
难啊,团内报刊的发行工作难啊。好在我的部下们都够意思,骂娘归骂娘,干还是干。我们县有个贫困乡,每年发行工作都是老大难,按照上级规定,平均两个支部要订一份《××青年报》,这个乡要订30份。团组织没钱,乡里又不给,为了不拖全县的后腿,乡团委书记硬是找做生意的朋友要来2400元,完成订数。令人痛心的是,我们花钱订了许多报刊,有的根本就没人看,从邮局取来就等着卖废纸。
拉拉杂杂说这么多,不是叫苦,只想如实向团内各级领导反映基层的情况。我希望咱们团内的各级领导能找出一个好办法,把我们从愈演愈烈的团内报刊大战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多做其他的事情。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团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