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申请办法:中国公民凭户口薄或居民身份证向公安机关领取出国申请表,无需再提供国内外其他证明。
本刊特别企划/把人字写得更大
户籍管理,坚冰悄然解冻
离家园之后,其主要去路只有城市,而可怜的城市自身都难以为继,又何能容纳得下这群无业的流民。就这样年复一年,民工潮愈演愈烈,户籍改革的题目就这样必然地提了出来。浙江省苍南县有个龙港镇,10年前那里还只是5个荒凉的小渔村,如今龙港镇的人口已达13.5万,社会总产值18.5亿元,人均纯收入2765元,并完全拥有城市具备的一切服务功能。农民靠自己的双手在田野上建起了自己的城市,圆了庄稼人百年的梦想。像这样的“农民城”在我国不止一处。令人遗憾的是,龙港镇至今未被接纳为“市”,龙港人依然是农业人口。
户籍改革风起云涌
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已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目前城市的福利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民的粮食供应基本放开,商品粮食的标准不复存在。住房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在进行中。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已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使农民进城参与公平竞争成为现实。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社会上的人财物随着市场而动,必然会使户籍管理的控制手段越来越弱。这一切为户籍体制改革做好了充分准备。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的通知》,“允许那些长年在城镇务工经商有固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迁入城镇落户,并给这些农民取名‘自理口粮户口。”据初步统计,当年全国共办理这类户口四五百万户。
1985年,我国首次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把户籍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同年7月,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给那些在非户籍登记地长期居住的中国公民以合法的身份和相应的地位。
准确地说,以上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城乡壁垒,敞开了城市的大门,促进了城乡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但对已有的户籍体制触动很小。真正的户籍体制改革是从90年代开始。
1992年广东省政府给各县市放权,决定从当年开始,各县市可根据各自的经济承受能力,自行调控城镇人口规模。
1993年12月,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推出“蓝印户口”,规定只要在上海投资20万美元或100万人民币,或者购买居住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商品房的外地人都可以申请“蓝印户口”,一年后可转为常住户口。在上海之前,我国已有一些大中城市推出了“蓝印户口”。武汉市率先在全国大城市中推行“蓝印户口”,勇敢地走出了户口迁移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1992年度的全国人口统计,首先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还户口的本来面目,打破了传统的以吃粮为标准的“二元结构”模式。目前,国务院已成立了户籍改革领导小组,不久的将来全国户籍改革的总体方案必将出台。
公安部作为全国户籍工作的主管部门,已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户籍管理的总体方案,有关部门对此方案很感兴趣。
公安部建议:取消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实行以居住地来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来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恢复户口的本来面目。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实现以公民住房、生活基础为落户标准,同时与政策控制相结合的户口迁移制度。建立以科学合理的户籍登记内容为基础的高效实用的户籍统计体系。逐步实现居民身份证、公民出生证为主的证件化管理(一人一证,一户一本),取代现有的户口簿册证明身份的传统模式,以人口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代替落后的手工管理。
责任编辑:杨晓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