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臧声远
做为“腥闻制造业者”,英国小报的世界里找不到真相与伦理。它们劣币驱逐良币,垄断媒体市场,进而干预政治。
1995年12月初,戴安娜王妃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的专访中,向全球数亿观众侃谈她的婚外情。伊利莎白女王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恼怒心情下,果断地命令查尔斯王子办理离婚。
在英国一干小报上演整整十年的这出宫闱连续剧,即将曲终人散;最尴尬的,其实莫过于这些小报。没有它们煽风点火,这桩姻缘不致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点;但王子伉俪劳燕分飞,小报的摇钱树也跟着倒了。许多人幸灾乐祸,等着瞧小报还能变出什么戏码,拉抬江河日下的发行量。
小报之“小”,是指它的开数仅有普通报纸的一半,但是发行量可一点也不小。它们包办英国畅销报纸的前5名,每日总发行量达1200万份,固定读者3000万,几乎涵盖英国大半人口。优质大报中最畅销的《每日电讯报》,全盛时期每天不过发行100多万份,小报的龙头《太阳报》却有400万份。若说小报是英国报界的主流,并不为过。
透气兼窥探
以绅士淑女教养著称的英国人,为何如此嗜读不入流的小报?
有人认为英国社会的礼教压抑太沉重,小报可提供一方透气的窗口。有人则把小报和英国人钟爱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统归为英国人冷漠民族性的产物,因为人与人之间隔着重重藩篱,所以特别偏好窥探与侦伺的文风。还有人归咎于英国社会阶级森严,升斗小民从大人物不可告人的丑事中,聊可满足“阶级仇恨”。
无论如何,小报已形成英国特有的大众文化。它拥有悠久的传统,规模也傲视全球。然而60年代末,一位澳洲人却彻底改变了英国小报的生态,他就是梅铎。
1968年,梅铎收购每周日出刊的英国小报《世界新闻》。靠着密集的电视广告,及连载导致保守党政府垮台的性丑闻案女主角活色生香的回忆录,《世界新闻》的发行量有如咸鱼翻身,梅铎也博得“扒粪人”的浑名。
为了充分利用《世界新闻》平日的影响,梅铎次年又向《镜报》集团收购亏损累累的《太阳报》,将它从一份左派的大型报,脱胎换骨为右派小报。短短9年内,《太阳报》的销路便凌驾它的母报《镜报》,跃登英国第一大报。
昔日英国小报老板,多少仍有几分政治人物的身段,晓得有所不为,梅铎则把小报带入一个新闻伦理归零的洪荒纪元。
梅铎为《太阳报》树立的风格,被众家英国小报奉为不成文圭臬。他以第三版固定的上空女郎养眼照、凶杀与灾难现场血淋淋的图文写真、斗大的耸动标题、鄙俗不堪的文字、煽情的种族沙文主义与右派爱国主义论调、对态度狂与畸形怪胎的偏嗜……为“低级趣味”写下新的低级注解。
《每日快报》集团老板马修斯,对低级小报市场的油水垂涎不已,1978年如愿创办《每日星报》。房地产大亨出身的他,想出看报送大奖的促销奇招,很快便与《太阳报》及《镜报》鼎足而立。为了对抗《星报》,两家小报竞相以奖额更高的宾果游戏,和加料的煽情报道,来巩固地盘。
不择手段比下流
1986年,另一家青出于蓝的小报《周日体育》问世。它堪称集龌龊与变态之大成,新闻亦极尽匪夷所思之能事,例如猫王复活、月球发现英军二次大战的轰炸机、小女孩怀了外星宝宝等等。英国政府对它满纸的幼齿裸照及色情广告忍无可忍,通令将它由报纸类转归色情刊物类贩售。
在新兴小报的恶性竞争下,80年代英国小报不但内容竟比谁最下流,新闻挖掘也越来越不择手段。
最常见的方式是所谓“支票换新闻”,亦即开出重金,向当事人或其周遭人士收买消息。
镜报集团一位高层主管坦白表示,靠传统的新闻调查采访方式,有时派出多组记者,磨菇十天半个月,还是一无所获。而且你能打探到的消息,别家也能。不如直接砸钱去买,不但省时省工,买到的也绝对是第一手的独家授权消息。
这种抄捷径的挖新闻方法,在乎的是报老板肯不肯开价,而不是记者素质。有些小报甚至几乎不需要记者,例如发行超过30万份的《周日体育》,上下竟然只有12名专职员工。金钱攻势宠坏了受访者胃口,有越来越多人除非记者付费,否则恕不接受采访,新闻自由受到莫大戕害。
在报社重赏诱惑下,主动登门求售内幕消息者络绎不绝。有些小报员工,甚至开办丑闻仲介公司,丑闻的生产日益制度化。流风所及,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黄色恐怖”中,个人隐私随时可能被周边的人或匿名窥视者拿去卖给小报,仿佛置身鼓励人民告密与互相监视的极权国家。
利源滚滚的印钞机
当花钱买不到消息时,小报便铤而走险,例如安装电话窃听器和隐藏式摄影机,擅闯私宅翻箱倒柜,架设长镜头相机窥伺,甚至潜入加护病房,拔掉伤患的呼吸器,追问只字片语。若连侵犯稳私也挖不到新闻,小报干脆凭空捏造,甚至自导自演,设下桃色陷阱,制造绯闻。有人感慨地说,英国小报光怪陆离,什么鲜事都有,就是没有真相。
小报骚扰最烈的,首推英国皇室。
黛安娜王妃曾怒斥小报:“你们让我生活在地狱里!”
英国报界传统上一直存在不过问宫闱私事的君子默契。30年代时,英王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的韵事喧腾国际,英国报界直到这位逊王为美人舍弃江山之前5天,始加以披露。
这种情况维持到60年代仍未改变。一名《每日快报》摄影记者回忆道,当年安妮公主参加女童军,英国臣民无不渴望一睹公主的英姿。他携着长镜头,爬到西敏寺大教堂屋顶枯候多日,终于抢得独家照。但是当他满怀兴奋,向老总献上战利品时,却被狠狠剋了一顿,底片也被一把烧掉。
报界长年自我设限,使得深宫内幕在英国人心目中,仿佛一座吸引力无穷的黑洞。随着小报生态剧变,旧日的君子协定自然不敌民之所欲。80年代后,皇室多次搁下身段,向法院状告小报。尤其戴安娜王妃,小报偷拍她在海滩和健身房的清凉照,渲染查尔斯王子与情人的闺房蜜语。“你们让我活在地狱里!”戴妃曾经如此表达她对小报的深恶痛绝。
小报与皇室固然有相克的一面,却也有相生的一面。没有小报拚命榨取皇室的娱乐价值,上演高潮起伏的肥皂剧,英国纳税人何苦花钱养这班不事生产的王公贵族。而戴妃在婚姻后期,多次授权她的密友向小报放话,吐露闺怨,报复查尔斯王子,也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印报机如印钞机般利源滚滚,提供小报老板兼并其他报纸的资本,充分应验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据统计,光是梅铎集团和镜报集团旗下的大小报纸,便垄断英国60%的报业市场。而梅铎近年大肆购并全球电子媒体,由昔日澳洲偏僻小城藉藉无名的地方报人,跃身为全球媒体霸主,仰仗的也是英国小报这只下金蛋的鹅。
媒体垄断已威胁到英国老牌的民主政治。诸家小报中,除了《镜报》属于亲工党的左派报纸外,其他全部一面倒向保守党。尤其梅铎的《太阳报》,简直形同保守党的传声筒。工党检讨何以连续4届大选都败给保守党,《太阳报》的偏颇言论是重要原因,因为它的死忠读者以蓝领劳工居大宗,恰好是工党传统的核心票源。
影响遍及政治
英国小报的政治影响力,也表现在党政人事层面。为能抓住社会大众口味,两大党往往向小报征调文胆。而党政文宣部门人员离开政界后,转往小报发展者也不在少数。
小报如此热衷政治,动机在于自保。既然政坛丑闻是小报的命脉所在,为防政客祭出新闻管制的撒手锏,小报惟有在政治立场上表态输诚。对照之下,保守党倾向于对小报采取姑息政策,工党则主张严加规范,小报理所当然与保守党结成生命共同体。
小报在皇室新闻上的逾矩作风,激起民众的反感,1992年英国政府授权凯尔克塔爵士领导的一个超然委员会,建议订定管制小报的“隐私法”。
数天之后,主管小报事务的文化部长麦勒,突然被小报揪出婚外情,仓皇下台。小报的动作,摆明是以丑闻作政治勒索。胆战心惊的保守党政府,不得不对隐私法采取拖字诀。
小报逃得掉法律,却躲不过民意制裁,近年发行量节节滑落。为刺激买气,3年前梅铎率先发动降价大战。财力不继的中小型报纸不是阵亡,就是被兼并。然而,英国民众忧心忡忡的,已不只是报业垄断的问题,而是小报报阀进军电子媒体,形成跨媒体垄断。
去年4月,英国政府针对梅铎集团和镜报集团,量身制定一套跨媒体托拉斯管制法案,封杀这两家市场占有率超过二成的小报集团经营电视台的权利。
梅铎暗示,为了规避管制,今后他将致力开发尚处于三不管状态的“资讯高速公路”多媒体服务;一如数年前他为突破各国对电视的锁国政策,而投入新兴的卫星电视业。梅铎是否会把小报文化,移植到这块资讯世界的处女地,引人关切。
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何以梅铎在澳洲办的报纸,不拿澳洲前总理霍克与他传记女作者的婚外情大作文章?因为澳洲人不吃绯闻这套。英国人在抱怨外国报阀败坏风俗之余,或许该检讨自己的国民性吧。
(赵洋摘自《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