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丹尼尔·格雷蒙
某天下午,纽约市天气潮湿阴沉,令人郁闷不适。我上公共汽车准备回旅馆时,中年的司机面露热切笑容,向我问好。
“您好,”他说。他向每一个乘客都这样打招呼。
公共汽车在市内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慢慢前行,这位司机不断声情并茂地介绍:那家商店正在举行惊人大减价……这所博物馆有精彩的展览……下个街区那家戏院刚上映的电影你们听说过没有?乘客下车时,人人都不再绷着脸孔。司机大声说:“再见,祝你今天过得开心!”大家都报以微笑。
这件事在我脑子里已将近20年。我认为这位司机是他那一行中真正的状元。
贾森则和他迥然不同。贾森是某高中的优异生,立志要进哈佛医学院。有一次,这个男孩在物理测验中只拿到80分,他觉得可能影响到他实现进哈佛的梦想,便带了一把切肉刀回学校找物理老师理论。争执时,他刺伤了老师的锁骨。
这男孩显然天生聪颖,怎么会做出那么没理性的事呢?答案是:智商高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取得杰出成就。心理学家认为,你是否能出人头地,智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决定作用。其余的百分之八十来自其他因素,包括我所谓的“情感智慧”。
以下是情感智慧的一些要素,以及促进这种智慧的方法:
一、自我觉察
即某种感觉一产生你就能觉察到。这种能力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分。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
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的直觉——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梅斯奥在他的著作“笛卡儿的谬误”(Descartes Er—ror)中所谓的“身体标记”。直觉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例如给怕蛇的人看蛇的照片时,即使他们说不觉得怕,放在他们皮肤上的传感器却会探测到汗,而出汗是焦虑的表现。就算只是把照片在他们眼前一晃,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看见是什么,一样会出汗。
只要努力练习,我们就能对自己的直觉有更敏锐的觉察力。例如,有个人遇到了不如意事,懊恼了几小时。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到有人提醒,才讶然发觉。要是他能觉察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项要素,那就是:赶走坏心情。
二、驾驭心情
跟好心情一样,坏心情也能为生活增添趣味,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关键是必须保持平衡。
我们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制。但是我们能决定让这种情绪左右多久。美国心理学家黛安·泰丝访问过400多名男女,问他们用什么方法摆脱恶劣心情。她这项研究——以及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教人如何驱走坏心情。
大家都想避免的各种心情之中,愤怒似乎最难应付。公路上有辆汽车突然插入你车子前方,你的即时反应可能是心里暗骂:“这混蛋!差点就撞到我1我可不会让他就这样跑掉!”你越这样想就越生气,可能因而失去理智,鲁莽驾驶。
怎样才能使自己息怒呢?有一个怪论说,发泄能令你觉得舒服些。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这是最糟的做法。勃然大怒会刺激脑部的唤起系统活跃起来,令你怒气更增,而不会平息。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评断”,即自觉地用比较积极的角度去重新看一件事。就以那个突然插入你前面的司机为例,你可以告诉自己:“他也许有急事。”泰丝发现,这是极有效的止怒方法。
另一个有效办法是独个儿走开,去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你气得已无法清醒地思考,冷静一下尤其有用。泰丝发现,大部分男人出去开车兜风之后,就能恢复心平气和——这个事实也使她领悟到驾车时须更加提防别的司机。另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运动,例如去散步一段时间。无论你用哪一种方法,切记不要再去想那些令你生气的事。你的目标应是把心思转到别的事情去。
重新评断和转移心思这两种方法都能助你减轻抑郁、焦虑和怒气。此外,深呼吸和冥想也是对付坏心情的犀利武器。泰丝还说:“祈祷也能纾解不好的心情。”
三、自我激发
有建设性的自我激发——即鼓起热诚、干劲和信心——是争取成就所必须的。专家对奥运选手、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做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有个共同特征:能激发自己苦练不辍。
要激发自己去争取成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天下无难事”的乐观态度。心理学家马田·实力曼建议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特别雇佣了一批在普通才能测验中不及格、但是非常乐观的求职者,然后拿他们和那些在才能测验中及格、但是非常悲观的保险推销员互相比较。结果他发现,乐观组在第一年的业绩比悲观组高百分之二十一,第二年更多出百分之五十七。
悲观的人遭人拒绝时,可能自怨自艾:“我是个失败者,会一辈子都做不成一宗买卖。”乐观的人则会这样自我开解:“也许我用错了方法。”或者:“碰巧那顾客心情不好。”乐观的人把失败归咎于客观环境而不是他们自己,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与练习,悲观的人就能学会思想比较开朗。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你一发现自己有消极、自暴自弃的思想就把它控制住,你便能把情况重新评断,觉得还不至于太糟。
四、控制冲动
能否自我调节情绪的一个要素,是要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抑制冲动。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斯切尔于1960年代开始在史丹福大学一所幼儿园内做的实验,证明了这种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为了帮助自己抑制冲动,有些孩子闭上眼睛不看眼前的诱惑,有些则把头枕在手臂上,或者自言自语、唱歌、甚至睡觉。这些坚强的孩子都得到了两粒果汁软糖。
这项实验更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后来的后续调查。那些4岁时就能为了要多拿一粒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压抑心中的喜好。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熟,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相反的,那些急急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你面对诱惑,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你的长远目标,例如减肥或考取医学学位。这样你就比较容易自制,不会去拿那一粒果汗软糖了。
五、人际关系
与同事、情人、朋友或家人相处,鉴貌辨色、善解人意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几乎不知不觉中发送或接收情绪。例如有人对你说“谢谢你”,从他的态度,你会感觉到他是正在打发你走、真正感激你、还是只不过在敷衍你。我们越善于从别人发出的信号辨别这个人的感受,便越能控制自己发出的信号。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罗拔·凯利和珍妮特·卡普兰在贝尔实验室里做的研究,证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多么重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是工程师就是科学家,在学术智商测验中得分都很高。可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出类拔萃,有些人却碌碌无为。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那些表现突出的人都人际关系良好,交游广阔。凯利发现:“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总是很快就有回音。”
这个事实再一次证明:一个人是否能出人头地,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而不是智商。
(钱武摘自美国《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