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羽
在美国吃饭,绝对不必担心餐具方面的交叉污染而导致“甲肝大流行”。原因很简单:大多数餐厅,尤其是快餐厅的餐具,多为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或纸制品。就餐后,人们把这些纸杯、纸盘、纸碗和塑料刀叉、汤匙,以及残留食品,一并倒入垃圾箱中,交叉传染的媒体也就此而消失了。那些长期使用的餐具,如金属或瓷器制品,也一定经过洗碗机的消毒处理。这里需要消除一个小小的误解:不少朋友以为洗碗机光是用来洗碗的,其实真正的脏碗、刀叉、杯、筷等,在洗碗机中是很难洗净的,大多先要经过热水冲洗(所幸美国洗涤池上都有热水供应),再放入洗碗机内——洗碗机真正的功能是用各种洗洁剂和上光剂为餐具、酒具消毒、上光的。
在美国吃饭,一是讲究快,二是讲究营养。每天早起,开车上班。早餐是再简单不过的:一杯牛奶(需是低脂的)加麦片放入微波炉内,一分钟即好;同时,两片麸皮面包已放入烤面包机内,烤好的面包夹上果酱或花生酱,再来一根巴拿马香蕉,这顿早餐也就大体完成。或者在上班路上停下车来,买一块糕点加上一杯咖啡。当然,“汉堡王”或“麦当劳”也是一种选择,而且绝对不必下车,在车窗里就可以付款取货。中餐一般多在单位餐厅里吃。简单的也就是一块三明治加一杯饮料。不少公司虽无餐厅,但员工休息室内多设有自动售货机,出售饮料、袋装小吃。咖啡多是免费供应,而且还有一台供人随意使用的微波炉。在某些大学的学生中心或休息室,也备有微波炉供学生使用。即使是餐厅,也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你自带食品也可上那里就餐。甚至你要给食品加热也可请餐厅工作人员协助,而且免费。至于晚餐,可能变化就要多一些。双职工家庭多喜欢上餐馆,或叫餐馆送菜上门(只需电话预订即可),有的则是买现成的“比萨”——意大利馅饼回家。一块大号“比萨”15美元就可买到,4个成年人吃也是足足有余。厚实的大面饼上夹杂各种奶酪、黄瓜片、青椒块,以及许多叫不出名的玩艺儿,五味俱全,辛辣为主导,管保你吃后欲罢不能。正宗的“比萨”大多供一家人吃1~2顿。这与国内街头号称“意大利馅饼”的油煎萝卜饼实在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餐馆真正是五花八门,“吃在美国”常会使人产生出是否“还在美国”的疑惑。一条街上吃下来。几乎是周游了大半个世界。从肯德基炸鸡、麦当劳、中法合璧的越南莱、泰国饭、印度食品、墨西哥餐、意大利餐,直到名扬天下的中国餐,应有尽有。仅中餐馆就各色兼备,以广东风味为多。尚有台湾菜、上海菜、川菜、淮扬菜,从南到北,不一而足。其竞争激烈的结果,是使食客们大饱口福。在加州的中餐馆,四五块美元即可吃一客名叫“布非”(buffet)的自助餐,东西自己拿,吃到你不想吃为止。一周内总有次把次可以去这种地方走一走。当然,法国餐厅里的正宗“布非”是50美元一客。称为“色拉和汤”这样的大型自助餐厅也要20美元才能吃得下来。那倒是正宗的美式自助餐,环境也极优雅、豪华,只是你要吃惯生菜。否则一个月内你的“内部”状况都难以恢复,
至于美国家庭中的拿手戏是罗宋汤之类的名堂,一锅汤烧上大半天,三层楼里四处弥漫着香味。那内容丰富至极,从豆到菜,无所不包。美国人烧菜,很少要洗,至多用水一冲即入锅,放入量须按食谱而定,所以,一边翻看食谱,一边用各种量杯酌量添减,哪像烧饭,倒像是做化学实验。前期工作完成后,将原料置入电烤箱或微波炉,设定好时间,即去一边读书看报,蜂鸣器一响,即可取出食用。连做蛋糕、煮咖啡、榨果汁。也一概如此。感恩节火鸡是最有特色的食品,不能不说。火鸡买来后,可直接放入电烤箱内,但加工过程中要多次涂抹“烧烤酱”。取出后,吃多少切多少,余下的则放入冰箱。火鸡肉香而细腻,但掌握不好则食之无味,如同木渣一般。关键倒不在口味,而在做与吃的过程,全家人忙进忙出,其乐也融融。中产家庭中的全套豪华餐具都为这餐火鸡宴而尽情展示,烛火摇曳,银器闪烁,往往是未吃火鸡就已领略到洋餐的豪奢与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