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东 麦庞
这有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这是一个时刻与五菱脉搏相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凝聚力的团体。
1995年4月,南京,“红豆杯”第二届全国企业舞蹈大赛赛场。
镜头扫向1994年广西柳州“6·17”特大洪灾:电闪雷鸣、巨浪滚滚,冲垮桥梁、淹没村庄。紧急关头,20多位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以他们的血肉之躯架起一座“桥”,病弱的孕妇、携孙的大娘、拄拐杖的老翁踏着他们的脊梁,蹒跚地走向安全的彼岸……
——台上,《桥》缓缓地诉说,向人们娓娓道来人民子弟兵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台下,观众们已是泪流满面,被节目强烈的艺术魅力所震憾,为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所折服。一位观众硬咽着问道:“这是真的吗?”评判席上,评委的眼中噙着泪花,久久不能自抑……
“红豆杯”专业组金奖第一名:柳州微型汽车厂五菱工人业余艺术团:《桥》
激动的姑娘小伙子们紧紧相拥,他们哭了,这是喜悦的泪、这是激动的泪,这泪中蕴含了无数个日夜拼搏进取的艰辛。他们相互擦拭队友脸上的泪痕,面对著名舞蹈研究专家资华筠由衷的称赞,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成功了,五菱艺术团。洋溢着五菱人的骄傲,五菱企业文化,再一次闪耀出其璀璨耀眼的光芒。五菱艺术团刮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的“柳州旋风”。
成功的获得绝非偶然,但也不是招之即来。38年的风风雨雨,五菱人以实实在在的内涵树起了一座伟岸的丰碑;在建功立业的创业过程中,五菱领导班子睿智慧目:“五菱不应是精神的荒原、文化的沙漠。五菱人要创造微型汽车精品,同样要生产文化艺术精品。”于是,1990年,五菱工人业余艺术团应运而生,没有掌声和鲜花,留给五菱人的只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困苦的路,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希望之路。
这是一支纯业余的队伍。演员来自工厂各生产车间和处室,他们当中有工人、干部、教师、技术员,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大多是生产一线的骨干,是五菱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小小团体中,青年党员占9%,怀着同样的志趣他们走到了一起。五年来的一千多个日夜里,他们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为工厂服务,长期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再苦再累都坚持到底。当别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之时,他们却挥汗如雨地苦练基本功;别人成双成对出入酒吧舞厅,他们却在忍受着排练带来的伤痛。为了艺术团,他们毫无保留地把黄金时光投到排练场,承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张拥军的哥哥不幸车祸死亡,为了不耽误演出,他忍着巨大的悲痛擦干眼泪回到排练场;廖仁峰排练时摔伤了腿,手腕骨错位,还坚持向编导老师主动请缨上高难动作;六七个皮嫩的艺术团队员,在光着上身打地滚的训练中,脊背擦破,鲜血染红背部,伤口又被热汗浸湿,疼得心直发颤……尽管如此,有些演员还坚持参加自学考试,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呢?一位演员如是说:“五菱给了我一方施展才华的天地,在艺术团里,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而是代表着全体五菱人的精神风貌,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真诚希望我们的舞蹈,我们用心血换来的那‘台上一分钟能给所有的观众带来欢笑和美的享受……”
简短的言语,道出了艺术团成员工作的艰辛,也道出了艺术团成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他们不去仰慕功名利禄之类的东西,不去幻想心智、能力和机遇不可抵达的虚荣,而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用青春、汗水塑造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感、优秀高雅的艺术精品。五年来,该团参加过省、市、全国各级比赛演出108场,获大奖达17次之多。曾到过北京、南京、重庆、桂林、南宁等地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在这五年间,编演了38个舞蹈节目,其中《五菱人的风采》、《预备役炮兵显神威》、《祖国啊,请检阅》、《桥》、《雪山高呼唤》等大型舞蹈,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艺术团由此荣获“全国十大企业舞蹈明星”光荣称号。
对于艺术团来说,他们的演出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文艺演出,而如一座“桥”,架起了五菱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人们通过节目看五菱艺术团、通过艺术团看五菱人、通过五菱人看五菱企业,艺术团也由此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舞台以外的效应:一次出访某发动机厂,获得了5000台发动机每台便宜100元的优惠;一个节目《桥》,搭起了与某地汽贸公司建立起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打开了一方新的市场。这对艺术团来说,才是莫大的成功。以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以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便是五菱工人业余艺术团的真正内涵所在。
艰辛的跋涉换取今日累累硕果,每一次成功,艺术团成员都是新感觉,回头看看走过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五菱人无比欣慰与自豪。然而路还在延伸,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希望之路在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