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
今年是电影诞生100周年。历史走到本世纪末,许多观念发生变化,许多问题值得重新认识。好莱坞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无论从电影本身还是从工业生产、无论从消费主义还是从整个艺术类型的变化来看,它都很重要。好莱坞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电影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为此,本刊特邀了几位对好莱坞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对这个本世纪最莫衷是的文化怪物发表看法。他们是:电影评论家邵牧君、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电影评论家戴锦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传基、文学评论家李陀。
戴锦华:我觉得中国广大观众包括知识界对好莱坞充满了误解。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奥斯卡”仅仅只是一个美国国内的电影奖。许多人一提起好莱坞一脸神往,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崇美情绪,而是对好莱坞的绝对无知。
美国文化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它基本可以用电影来体现。这点可以由里根当选美国总统证明。美国文化的精髓就是电影。好莱坞是高度发达的文化工业和商业结合的产物,它身上融入了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霸权,是世界其他民族电影难以匹敌的。好莱坞向全世界炫耀它的生活方式、文化浪潮,通过一些廉价的人道主义、伪人性的悲欢离合,成功地给挣扎于商业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以慰藉。它以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理想道德给境外观众堂皇而虚幻的美国梦,使人们看过电影后有勇气再多活一个星期。通片谎言不着一句谎话,这是好莱坞电影的最大特征。
周传基:好莱坞我研究几十年了,否则我不敢发言。1991年我到美国,邻居就是一个专给好莱坞写剧本的。我小心地问他怎样看好莱坞,他脱口而出:“垃圾!”美国及欧洲许多文化人是以不看好莱坞为荣的。
好莱坞有什么好?!金像奖有什么意思?!好莱坞的流水线像绞肉机一样,不管送进作坊的是什么,出来的全都一样。据统计,有的导演一年要导9部电影,一个多月一部。有的甚至在完成一部电影之后,还没来得及看完下一个剧本,就得走进另一个摄影棚。平均一年3部电影的约翰·福特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不要跟我谈艺术,那没用!”在类型片中,西部片的社会环境永远是“拓疆”时代的,包含着资产阶级文明与西部蛮荒之间的对立格局;强盗片的社会环境永远是大工业城市的无政府与法律之间的对立格局。西部片明星米奇姆说:“七年了,同样的服装同样的台词,变化的只是片名和女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胜利的全面出击,等等,自欺欺人,这就是好莱坞!”《飘》的编剧说:“好莱坞在一夜之间给观众的错觉胜过黑暗时代,正是好莱坞使美国人民迟迟不能成为有文化的民族。”
李陀:我反对好莱坞,但也喜欢看“007”。看好莱坞电影我常有一种讥嘲的心理。好看的规范是多年形成的。好莱坞和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关系血肉相连,源远流长——
戴锦华: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好莱坞没有你说的那么复杂,它就是美国200年创造的,与美国文化有绝对的同一性,是不可学的。
李陀:——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被商品化,文化也被商品化了。文化的商品北到了晚期成为工业。电影、体育、儿童玩具都成了文化工业的一部分。文化工业的建立是本世纪一件大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影响很大,其中好莱坞是这一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现在回头看“法兰克福学派”,不管他们自身有多大弱点,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一个很大贡献。文化工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好莱坞,它是对20世纪文化工业反思的很好文本。
好莱坞的电影既是文化也是商品,每部影片带有商品的所有品格,且是垄断的、晚期的资本主义商品的品格。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产品中推行它的意识形态。人们走进电影院,从没想过电影后面有资本运作,没想过它跟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有内在联系,也没想过蕴藏其中的文化霸权和种族歧视。如《狮子王》,黑毛狮子全是坏狮子,金发狮子全是善良而正义。这样一部典型又典型的种族主义影片居然在中国大受欢迎,简直不可忍受。
邵牧君:在如何对待好莱坞电影这个问题上,我与诸位有巨大冲突。这种冲突基于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我认为电影是种非个人的艺术。很多年来对好莱坞电影的反对基本上出于四个方面:一是反对商业文化。这就是为什么在欧洲这个传统文化极其深厚的地方,反好莱坞尤为激烈;二是道德观念上的反对。反对者认为代表美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所宣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完全不可接受;三是经济上的反对。因为好莱坞压迫了许多国家自己的电影工业;四是出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如何看好莱坞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我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成为一种商品,消费文化成为主导文化,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代表商业文化精髓的好莱坞电影横扫全球就是明证。这种情形下,观念跟不上,死守传统文化未免迂腐。商业文化就一定是洪水猛兽?它就不能表现人类理想?戴女士说好莱坞电影是谎言,而哪种艺术又不是谎言呢?好莱坞从来不忌讳说自己是梦,多活一个礼拜有什么不好?这本身就是好莱坞电影作为艺术的意义。
戴锦华:邵老师以好莱坞成王的事实逆推它的合理性,我觉得不能成立。好莱坞电影征服全世界,到底是由于它的艺术,还是因为它背后有一个推行其文化模式话语霸权的强力集团?我以为这不是电影艺术的抗衡,而是经济实力、文化霸权的抗衡。但我们不能因为好莱坞的霸主地位就拜倒在它脚下。事实上,电影的历史就是反好莱坞历史。但这种反抗极为艰难,像先锋电影新浪潮等,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失败。
邵牧君:是啊,这种失败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电影是一种非个人化的艺术。从电影史看,要把电影个人化的多是些不搞电影的人,如作家、画家等。他们都想把电影跟商业分开,但后来都发现不可能。先锋派为什么消亡?为什么新浪潮被主流电影吸收?为什么张艺谋陈凯歌要改变方向?因为电影本身是集体艺术,有工业化性质在里面,这是不可否认的前提。
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艺术观念也在变化。好莱坞的艺术不是个人化艺术,而是工业化艺术。不能说只有个人化才是艺术,非个人化不是艺术,卖座的就不是艺术。那太矫情了。据我所知,许多追求个人电影的艺术家最高理想也是为了冲进好莱坞,为了进入工业电影。
周传基:但他们的艺术往往被好莱坞这架绞肉机绞得稀烂。比如雷诺阿,这位拍过《大幻灭》《游戏规则》的大导演,进入好莱坞后拍的《吾土吾民》是什么东西?再看吴宇森,拍过我们喜欢的《英雄本色》后,在好莱坞却拍出了《终极标靶》这样的片子,太可怕了,好莱坞在吸收他们之后又毁灭了他们!
邵牧君:可同样的背景下也有脱颖而出的。去美国之前谁知道意大利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电影天才斯可西斯?可进入好莱坞后他却拍出了以《纯真年代》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影片。文化和经济的渗透已进入各国电影艺术。对好莱坞的抵抗虽归于失败,但它们对电影艺术的贡献却被好莱坞吸收。就像日本没有一流的科学成果,但生产出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产品一样,好莱坞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艺术精神,却创造出世界上最卖座的电影。这是意味深长的。
戴锦华:看来历史真的走到了这一步:用电影来表自我,进行艺术探讨是一件太昂贵太奢侈的事情。电影必须被一个工业系统接纳,电影的铜臭味是永远洗不清的,电影艺术是最不纯洁的艺术。也许该承认电影说是这么一个东西,而好莱坞在最大程度上附合了这个东西。你不要以为好莱坞就是艺术,是文化,是至高无上的人类精神的体现,不,它只是一个事实,一个产品。好莱坞的每一部新片不过就是福特公司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制造出来的一款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