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强
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恰似喂猪。无需追溯甚远,在“八亿人民八出戏”的时代,左右是这么几个节目。你想看别的?对不起,没有!如果不怕惹麻烦,也可以看几本书,不过能看的书也只有那么几本。对于享受什么样的文化消费你根本无权选择(当然这已谈不上享受了)。我们一贯强调“文艺工作的目的是教育人民”。你需要吃什么我知道,所以我给你什么你就得吃什么——此乃喂猪。
现代的文化消费方式好比放羊。羊在草地里,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更进一步说,你爱吃什么我就种什么。商品社会的特征是消费引导生产,市场规律迅速占领了历来由主义和精神统帅的文艺阵地。羊出了栏就再也回不去。由猪而羊是大势所趋,虽然放羊的结果很糟,谁也不能再把羊变成猪。文化消费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导,但是人文学者的意志不能直接加之于无规则的消费结构,他们只能通过对社会机制的影响对文化消费产生作用。我们只能期望一个更合理的社会结构拯救这个不合理的文化消费现状。这是个由标见本、由本治标的过程。
现在盛说“高雅、深沉的艺术濒临死亡”,那么,这种艺术曾经灿烂地活过吗?“中国人不爱书”,那么,曾经爱过吗?当然,我们可以回答“是”,但这个“是”颇勉强吧?必须承认,你在提这些问题时是在以喂猪的观点批评放羊的时代,羊是不会理你的。然而,牧羊人将何等茫然与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