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艺术

1995-07-15 05:30吴江蓝
读书 1995年4期
关键词:禅宗魏晋园林

吴江蓝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主编的“中国禅学丛书”首批推出黄河涛的《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任晓红的《禅与中国园林》两部著作。

这两本书的共同特点,都是从各自的实际材料出发,分析禅的精神如何渗透到中国艺术中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一书中,作者以禅宗精神为主,上连以玄佛精神为主的魏晋时代,下连深受禅宗影响的宋明心学时代,考察了儒、道、释三种思潮相互交融的过程及它们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在论述中,作者不同意将中国的艺术精神仅仅归结为以儒学为主或以道家学说为主。他认为中国的艺术精神并不是以某一思潮为主的静态体系,而是儒、道、释三家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它是一个动态体系。从动态中去考察中国的艺术形式的演变,追寻艺术精神的建构脉络,是作者的独到之处。作者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指出中国艺术从先秦两汉的自发时期到魏晋南北朝走向自觉,与佛教传入中国并中国化的过程相关。没有这个外因的变化条件,中国艺术精神与相应的艺术形式就不能完成自觉的飞跃,亦即不能实现魏晋时期从走向山水为特征的玄佛艺术精神,向中唐后走向内心为特征的禅宗艺术精神,以及明中时后走向世俗为特征的心学艺术精神的转换发展。

从禅宗的美学意义出发,两书的作者考察了它对具体艺术形式的影响。在《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一书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探讨了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及禅与文人画。在《禅与中国园林》一书中,作者从禅的精神深发开去,将禅的意趣、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园林风格、形态、布局等联系起来,揭示了禅的精神渗透到中国园林中,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作者又非常细致地周旋于园林内外,将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构造情趣描摹得淋漓尽致,禅理、禅趣、禅境尽透其中,引导人们理解禅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从而真正能从艺术精神,即美学的高度欣赏中国园林。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黄河涛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八月版,11元;《禅与中国园林》,任晓红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八月版,9元)

猜你喜欢
禅宗魏晋园林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园林》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灵 山
魏晋风骨养万世
中国园林“缀玉集”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