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健全人活得更潇洒

1995-01-01 09:36桂慧樵徐青杨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5年2期
关键词:油桶热线三轮车

桂慧樵 徐青杨

“朋友您好,这里是亲心热线”。一位热情,嗓音甜美,披着满头秀发的姑娘正坐在电话机旁与远方的朋友交谈。您也许会以为这是电台热线节目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其实,您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一位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还不到0.01度的残疾姑娘自己掏钱办的电话热线。她,就是轰动楚天大地,年近23岁的女青年——秋云。

辛酸的童年辛酸的梦

童年,曾给多少人留下温馨美好的回忆,然而,她的童年却浸满了辛酸的泪水。

因为残疾,她被托儿所、幼儿园拒之于门外,带托可以,但要交50元钱。母亲那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还不够,哪来的钱去交那昂贵的费用。可怜的母亲只好带着幼弱的秋云去印染厂上班。机器的轰鸣,灰尘的侵袭,还有厂里个别头头对母亲的喝斥和批评,幼弱的她便开始尝尽她那颗稚嫩的心不该遭受的苦难。4岁那年,她来到奶奶家里,总算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7岁那年,同龄的孩子一个个背着花书包上学去了,而她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她因视力障碍再次被无情地拒之校门外。读书,对她来说是一个永远也难圆的梦。

不知是天赐还是她的求学诚心感动了学校,8岁半那年,她终于被一所民办小学破例收为插班生。为了珍惜这来不易的读书机会,她每天最早到学校,最迟回家,用勤劳的双手打扫教室,整理课桌。上课时她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就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记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看不清书上的字,她就请同学帮助放大一遍;晚上那15瓦的灯泡简直使她无法鉴别字体,她就用一面镜子对准灯光,让反射出的光再照到纸上。她说,她从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看待,别人能做到的,她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年,她由一字不识的文盲一跃而成为优秀三好学生,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

好不容易考入武汉市43中学,老师和同学们都被她那勤奋求学的毅力所感动,纷纷来帮助她克服困难。她的班主任邱朝霞更是百般爱护她,她因此改名为秋云(“秋”与“邱”同音)。她说邱老师是她最敬爱的人。然而,生活又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由于家境贫寒刚念完初中二年级的她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校园,蹬起了笨重的三轮车,开始了她那小摊小贩的艰辛历程。她说,她无权去选择生活,但生活却常常在残酷地选择她,她只有咬着牙挺着不让生命之舟被恶浪所覆没。

“抗争”,使她获得新生

在苦难中成长的她并不屈服于苦难的嘲弄。生活给了她艰辛,而她要用那双柔弱而坚强的手托起它。春夏秋冬,风来雨往,夏天卖汽水、西瓜;冬天卖甘蔗、水果。当时的路面凸凹不平,到处是积水,她常常是踩着载有七八箱汽水的三轮车从吴家山汽水厂颠颠颤颤运到古田一路电影院去卖。有一次,她送4桶重600斤的油从古田一路到集家咀,途经一陡坡时,由于油桶太沉,三轮车翻了过来,油桶滚出了好远,她自己也摔在地上。她无力弄回沉重的油桶,只好花钱请人把油桶搬上车,自己又竭尽全力地踩到目的地。半夜时分,她才往家里骑。路上也看不见行人,只有路灯把她那孤独而疲惫的身影拉长又缩短……

生活的艰辛使她日益坚强,为了寻找生活,19岁那年她在占田二路开了个副食店,而店址所在的地方原是一个又大又深的坑,她要把它填起来。于是她每天踩着三轮车到处寻找残砖破瓦,然后,又一车车地往回拉,她苦苦干了一个月,手磨破了,鞋蹬穿了,硬是把坑填起来了。后来,她把自己用双手建起的店铺又取名为“诚诚”副食店。她解释说:“商店要诚心对待顾客,顾客也要诚心对待商店”。之后,她又在副食店里增开了一部公用电话。但她并不是为了赚钱,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周围的居民而已。她收费低廉,而且节假日和每晚9点后实行的全都是半价,深受顾客的称赞。可是她为自己能干出健全人所不能干的事情而感到欣慰和舒畅,更视为是一种潇洒。

“热线”,心灵的彩桥

生活稍稍安定的她又只身出外打工。她到过北京、西安;到过广东、海南。当过包装工、搬运工、打包工,帮人整理过资料,也当过接线员……她说女孩在外打工很艰辛,尤其是眼睛残疾的她更是步履维艰,只有靠加倍的勤奋来赢得别人的好感。打工归来,她没有带回令许多人向往的金钱,但却带回一个全新思想。那就是她梦想有一天能在电话里和各种各样的朋友交流,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获得帮助;让那些渴望理解的人们觅到知音……她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夜间生活热线“今夜不寂寞”的启迪和主持人宇涓小姐、丁冬先生的帮助下,她梦求已久的热线“3839513”,终于在去年8月初正式开通了。热线开通那天,她竟接到了近百个电话,这更坚定了她办好热线的决心。于是,她干脆把小店让给妈妈经营,自己则再租用一间房屋专心投入热线中。别人都说她很傻,她说:“干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个人开头,别人有别人的理想,我有我自己的追求。”但她并不只是单纯为了热线而办热线,也不是仅仅为了认识几个朋友,传播自己的经历。而她要用这条热线在空中架起一座心灵的彩桥,让所有处于困境迷茫之中的人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紧握生活的楫橹,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有意义的人生。和她通话通信的朋友都深深被她这种执著的追求和诚诚之心所感动。

一天,一位中学生拨通了倾心热线:“秋云阿姨,我是武汉市17中学的学生,我的同学韩青得了骨癌,需要钱治病,你救救她吧!”放下电话,秋云心情沉重极了。她拿不出钱,几个月来,那积攒的一万元钱已花光了,眼看交电话费的日子快到了,她正在为钱发愁呢。

这天晚上12点,秋云关闭了电话,踩着一辆借来的三轮车出门了。离这儿不远,有一个生意兴隆的集贸市场,一些做生意的人在这里进了货,晚上要连夜运到长途汽车站,好赶第二天一大早的车回去。她去了那里,专挑路远和货多的活干,这样可以多赚一点钱。她从晚上12点多钟一直干到凌晨5点才回来,精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睡会儿,8点钟又起来接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当人们听到她亲切甜美的声音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她昨天夜里整整蹬了一夜三轮车。她悄悄地干了3天,第四天夜里,几个夜间巡逻的人扣住了她和三轮车。她将4天踩三轮挣来的120元钱连同口袋里的80元一起送到韩青的病床前。

现在,秋云一天要收到十几封甚至好几十封信,一天也要接好几十个电话。但她从不吝惜邮费,一封一封地回信,全是靠视力还不到0.01度的左眼贴着纸面一笔一画,用心灵的感应去写成的。尽管一个月下来,她的电话费高达千元以上,但她从来不要朋友的资助。一位广东朋友寄来3000元汇款,无偿赠给秋云办热线,而她却一分不少地退了回去;一位姓陈的美籍朋友得知她的事迹后,专程从国外赶来武汉看她,并带来了许多平时无法看到的珍贵物品,但秋云只收下了他送的一支笔,因为笔可以用来为朋友们写信。甚至连素不相识的德国、日本和东欧的朋友也给她伸出了资助的手,可都被她一一谢绝了。

秋云所在的生活小区有一位做钢材生意的老板,经常来诚诚副食店打电话,当得知秋云自费办了一个电话热线时,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他找到秋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声音甜美,记忆力又好,何必干那吃亏的事情呢?这么样,你只帮我接一接客户打来的电话,我每月给你800元钱。”老板的厚爱还是被秋云婉言谢绝了。那位老板惊异地看着她,半晌说不出话来。

每月800块钱,秋云知道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再说还可以接济并不富裕的家。然而她怎能放得下自己心爱的热线呢?不仅如此,她还把她以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部用在了热线电话和购买书籍上。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扩大知识面,更好地为朋友们服务,她买了近万元的书,如饥似渴地吸取书中的营养,这些书使她受益匪浅。她常常用书中的名言警句,高昂的诗词来激励孤独无助的朋友们。现在的她又参加自修函大。她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不懈地走下去,都会微笑面对人生。

她选择了这样的“潇洒”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是多少人所向往的东西。有的人腰缠万贯,一掷千金,以此为潇洒人生。而秋云却以奋斗拼搏为潇洒,以让别人过得更快乐更潇洒为潇洒。“黑夜给我以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她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到了光明,她还要为更多的人寻找生活的光明。对于潇洒,一千种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而秋云选择了这种潇洒。她说:“一个人如果想在世界上活得洒脱,他应该付出实际行动。”她确实按她所说的去做了,而她又是如此的谦虚。她在日记中写道:“有一种感受无须用语言来表达,有一份思绪不必用空间来填补,有一段历程何必要文字记录……”

“苍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秋云,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因为残疾,她可以不必去如此奋斗,别人也没有理由去责备她。然而,她从来就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反而把生活的苦难当作前进不息的动力,她要和她的热线一样,在唤起迷茫之中的人们时去获得新生。我们笔下的秋云比起一些健全人来,活得不是更潇洒吗?”

(攸莉摘编自94年11月6日《特区青年报》)

猜你喜欢
油桶热线三轮车
背火桶
油桶呀油桶,你怎么了?
三轮车竞速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避免出错有三招
鸡汤热线
车轮上的数学问题
Q&A热线
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