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电脑作为计算机的美称,名副其实。比如一个知识密集的程序,可以解决通常需要具有一个专家的专业智能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电脑是“专家”。然而,电脑毕竟是人造的工具,不可能具备人脑的全部功能。但电脑这个“人造的智能工具”的特性,恰恰构成其优势。因为聪明的发明家,集中人类科学精华,参考人类大脑机能,创造出的电脑,不仅可以模仿人脑某些功能,而且可以集中放大,使之专而精,使电脑的功能超过人脑的局部功能。而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成为专家也正是人人追求的目标。过去我们习惯于从杰出人物那里寻找秘方,但杰出人物的杰出过程十分复杂,何不问问电脑如何成为“专家”的呢?电脑并不复杂,相信拆开看看,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人脑智能,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马会不会比人聪明
自1946年第一台电脑诞生以来,发展迅速,经历仅40年,跨越了四代。其分代是功能分代,更是贮存文件工艺技术的分代。第一代主要基于真空管,第二代基于晶体管,第三代基于集成电路,第四代基于大集成电路芯片,到1978年,围绕微处理器形成了单户的个人电脑,电脑正随着硬设备的发展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而电脑与人脑实现高级功能的首要条件是一致的——良好的硬设备。
人脑的硬设备特指物质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脂类。人脑智能的高低首先在于物质基础的发育状况。科学研究早已表明,一个人成长到18岁后,脑质才达到成人的平均量1400克。
电脑凭硬件突破而飞速发展对人脑提出的第一个思考是:能否找到一批特殊的食品,使人脑的智能在物质基础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尽管“营养配餐”早已被提出,却尚未被普遍重视形成风气。如豆类、胡麻油、核桃仁,据说都是智能的最佳食物,可是还没有在农业和植物中得到足够重视。据说在一些农村,豆类被广泛充当牲畜的食料。说个笑话,这样继续下去,马会不会比人聪明?智能食品一定还有很多很多,可是它们是什么呢?绝大多数人知之甚少,这岂不是说,在食品科学和营养科学方面还有许多的事有待我们去做?
而电脑凭硬件突破飞速发展对人脑提出的第二个思考是:人们在对待身体方面的做法有没有错误?比如不吃早点的习惯,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有病魔缠身之时才想到生命诚可贵……在开发智力提高人口素质的时代,人们在其最根本的基础上是否下了功夫?学生的食堂是否达到了最起码的要求?可以说“热爱身体”是智能开发的第一口号,提高智能应该从增强体质入手。如果有了这样的思维,就绝不会有那么多科技人才因弱躯拖累而影响其事业。
电脑“神通”如何令人羡慕?
电脑的神通主要在于数据库。其功能是收集数据,维护信息,并通过程序作出决策。数据库可提供的产品是信息。服务过程可能涉及很多数据处理或简单查询已存入的信息。可见,数据库是电脑真正的“脑”。电脑之所以逞强,关键在于它具备数据库开放系统。
其实人脑也有自己的“数据库”,且比电脑数据库更为开放更有潜力。电脑充其量只能是人脑数据库的一个子系统。可是,我们对“人脑数据库”各层次利用得如何呢?若你想发现自己的身体尚需开发的“新大陆”,有两条建议你不妨听一听:
1.你有时忘记要做的事吗?可准备一些卡片,随时记下要做的事,放在桌上或口袋里,必要时“编入”目光空间,你的记忆会像电脑一样精确。
2.把你的耳朵伸长,把你的眼睛擦亮,把电视和书本打开,访访朋友。如果只靠你的大脑本部,闭目塞听如何能行?只有通过多种渠道给你的大脑输入、存放大量“程序”和信息,你才会博学、多智、能干。
人脑的“软件”是什么?
没有装入任何程序的电脑称为“裸机”,裸机无法运行。因此,程序是电脑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种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以及一些说明程序的有关资料,都称为“软件”。扩充电脑功能,协助电脑维护和操作以实现电脑自动管理的程序系统叫系统软件。针对电脑特点的合作对象而编制的应用程序叫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共同构成电脑的软件系统。软件又是现实可见的,它可以输入主机,显示于屏幕,打印在纸上。
而人脑的“软件”或“程序”是什么呢?过去对于“思想”“知识”“思维”“心理”,我们总觉得很抽象,无法想像它们的存在,现在通过与电脑对比,我们终于“看到了”智慧在人脑中存在的方式,终于明白“意志”“信念”和“思想”都真实存在,它们不过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
尽管电脑与人脑的程序输入方式不同,电脑要依赖人脑来建立软件,而人脑只能靠自身建立自己的软件。但无论如何,人脑的智慧与电脑的智慧都是一系列的程序。
早有人说过:人也是一台机器。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不能把人看作一台高级电脑?看作人间没有超人只有生理人与知识程序的组合?看作只因人们拥有的程序和生理不同才有不同的人生?
尽管一个人不可能“想成为什么,什么就是你”,但是,一个人若装入什么“程序”,就会是什么人。人的自然程序装入,不仅要靠读书,还需要实践。
如何提高人脑的
“反应”和“自控”?
在运行上,电脑的最大特点是用索引进行选择和存放。因为大集成电路是电脑贮存器的“脑细胞”,有存放信息的地址,可以寄存信息。虽然电脑选择“思维”的速度和灵活永远比不上人脑,但在信息永久性和清晰度上胜过人脑。
电脑运行特征是由操控系统特征决定的。
而对于信息记忆的永久性和清晰度问题正是人脑智能开发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电脑的操控和运行来分析提高人脑的自控与反应的途径。
电脑操控系统可分为键盘输入、算法语言、系统软件、熟练操作和标准输出几方面。其共同特点是规范化和简明化。这两项能否引入人脑呢?试想:
A.通常电脑只有“键盘输入命令”一个控作入口,输入信息是具体的信息,因此,电脑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准确无误。
而人脑有众多个信息窗,进入人脑的信息总是“立体式综合信息”,反应命令又只能由人脑自己判断决定,因此复杂化。自然,要反应准确,不可能让人脑像电脑一样只留下一只眼睛,并由外界来下命令。人必须利用好每一个信息窗,综合判断,按一定原理决策,形成确定的反应命令。
B.算法语言对操作人员与电脑而言,均不可少。因为其职能是将人的思维翻译为电脑可进行处理的信息。没有算法语言担任“翻译官”,人与电脑的合作不可想像。
人脑的记忆也有一定规律,只有信息以某种特色出现才可能给人脑留下深刻的记忆,形象记忆、声音记忆往往比抽象记忆来得牢固。因此,讲究记忆方式,转变思维方式,对提高人脑记忆有重要意义。
C.系统软件可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程序,使更多的非电脑专业的人员能直接上机按人脑语言迅速进行操作。
对人脑而言,经验与知识,正是“系统软件”。有了它们,则反应快且少出错。因此,进行实践,总结经验,将许多自然规律装入人脑,是提高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D.标准输出是电脑提供服务的特征。无论是屏幕显示,还是打印输入,电脑的输出可以忠实于其“思维”内容,绝对准确。
人脑的“输出”,则主要是表达能力。表达不好,就如电脑打错了文字一样。表达是对心理的反应,表达必须有最起码的原理,有如电脑打印系统程序或显示系统程序。人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可能给脑子里装上敏感而又有效的表达经验或程序,从而提供高效的输出。表达差,必然抹煞思维的好成果。
根据以上种种,我们不难明了:电脑虽由人发明,但谁又能说它不是人类之外的尤物呢?它集中的不仅有生物的优点,还有非生物的原理,一台大电脑无疑比一个普通人更富有使用价值。电脑家族确有自己的客观优势,向人脑挑战不能说没有。因此,我们若反过来向前人创造的高智慧的电脑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想必也会有益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