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炎
专科词书抽样检查
利用暑假的间隙,我以一个普通使用者的资格对一些专科辞书试作了一次抽样检查。
所谓专科辞书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专讲一门学科的一卷,如《心理学》卷、《社会学》卷、《中国历史》卷、《新闻出版》卷;一类是独立的、不属于《大百科》的专科词典,如《文化学词典》、《人口学词典》、《人类学词典》、《中国语言学大词典》。
评价专科辞书有什么标准呢?作为普通使用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供基本知识或资料。如果除此之外,还能扩大读者的视野,介绍有关书刊,指出进一步寻求知识的门径,那就更好。
在抽样调查时,我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1)书中条目易不易找?(2)书中文字易不易懂?(3)内容方面有没有重大缺漏?(4)自一九七八年起,专科辞书有了哪些改进?
本文自然要举例说明,某书有什么优点缺点,但是指出一本书有缺点,并不是说全书毫无可取之处;指出一本书有优点,也并不是说全书毫无可议之处。我的目的不是挑眼找岔子,而是通过分析比较,看目前已有的专科辞书能在什么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看哪本书能应付新情况的挑战,哪本书还跳不出老框框;看哪些编者有远见,有新意,哪些编者由于某种限制,所提供的资料还不完美或叫人失望。
在专科辞书中,一个非专业人员容易不容易找到他应看的条目,获得他所想得到的资料呢?有时我感到很难,很费事。
固然,有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例如关于精神治疗问题,要找到有关条目并不困难。可是关于中国的气功,你虽然怀疑心理学辞书中有资料,可是应该看哪个条目呢?
一般的方法,是按拼音字母顺序,找“气功”这一条。但是你有走上岔道的危险。如果你查林传鼎主编的《心理学词典》(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八六),因为查不到“气功”条而认为书中没有气功资料,那是对的。但是在查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九)时,如果你也因为查不到“气功”条而断定书中无此项资料,那便错了,因为此书采用的是小条目主义,其中没有“气功”条,可有“动气功”和“静气功”两个小条。
也许你以为改变办法,按条目分类索引去找资料,可以按图索骥,可是你先得决定从哪里下手。要是你觉得气功是治病方法,在索引中的“医学心理学”这个大类里找“气功”条,那么在《大百科·心理学》卷(潘菽、荆其诚主编,一九九一年出版)中是找得到的,但在别的书里不行。如果你觉得气功是一种体育运动,到“体育心理学”这个大类里找“气功”条,那么在朱编《心理学大词典》中是找得到的,可在别的书里不行。原因是,辞书编者各有其分类法,你无法捉摸他们的构想。
可能你以为再换一个办法,先找总条,再找分条,会好一些,可是这也并非无往而不利。在《大百科》各卷中,开头总是来一个总条,后面才是一个个分条,比较易找。可是在独立的专科词典中,是没有总条的。例如在朱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心理学”只是个短条,内容有限,想从那里得到什么指引去找关于气功的资料,那是不可能的。
找资料仿佛大海捞针,无一定方向,浪费许多时间,这是普通读者在使用专科辞书时的一个大苦恼。
找到了所需要的条目,那里边的话是否都深入浅出,一看便懂呢?我觉得,多数好懂,也有少数条目好像八卦爻辞,叫人莫名其妙。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文章,讨论的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与国家现代化有什么关系。文章说,儒家有一个“大传统”(thegreattradition),那对商业、技术、经济的发展都是个明显的障碍;可是儒家又有个“小传统”(thelittletradition),那倒是今天东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19页)此说颇为新奇,于是我搬来了几种辞书,希望从里面得到一些启迪。
先翻开吴泽霖主编的《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九一),其中有“小传统”条,全文如下:“生活在较大的文化区和社会范围内的村民们所有的一种地方性文化。工业社会的文化称之为‘大传统。由于这一概念很容易产生民族优越感,所以现在已很少使用。”(700页)这里提到的东西不少,可是纠缠在一起,读来读去,还是不甚了了。
再查覃光广等主编的《文化学词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一九八八)可就清楚多了。依此书的说法,“小传统”“是一个复杂社会中具有地方社区或地域性特色的文化传统。相对于‘大传统而言。小传统的文化,一般有很强的区域性,变易性较大,当别的文化冲撞它时,其文化的结构就会重组,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44页)看了这一条,我才明白为什么《时代》周刊说儒家小传统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大传统则截然相反。
我知道法国杜尔凯姆(E.Durkheim)是有名的社会学家,可是在他的心目中社会学应以什么为对象我不大清楚。翻看王康主编的《社会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其中“功能学派”条谈到这个问题,这样说:“杜尔凯姆认为,社会应该对于像集体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民族返〔按:原文如此]类、社会事实进行独特的社会学研究和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心理学水平上。此外,他发现社会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成一个整体,并认为这个整体置于个人之外,又约束个人的行动。他的这种观点被称之为功能主义。”(106页)读了这些话,我如堕五里雾中。
再看雷洁琼主编的《大百科·社会学》卷(一九九一年出版),那就明白多了。书中“迪尔凯姆”[按:即杜尔凯姆]条这样说:“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惩罚。”(29页)两相比较,王编《社会学词典》远远不如雷编《社会学》卷对读者有帮助。
怎么把文字写得明白浅显,恐怕是某些辞书编者要研究的问题。有的话是探照灯,能使人心里透亮,有的话可是喷雾器,能叫人视觉模糊,不可不知。
目前国内出版的专科辞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是否能够令人满意呢?就我所见的二十来种而言,有的书能提供所需的基本知识或资料,有的可不能。
为什么不能叫读者满足呢?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资料不全或者陈旧,一是对所使用的术语没有加以必需的解释。
第一个原因可以《大百科·外国历史》卷(陈翰笙主编)为例。这书出版于一九九二年,可是讲奥地利历史只讲到一九七一年,讲南斯拉夫历史只讲到一九八二年,讲欧洲经济共同体历史只讲到一九八五年,甚至讲近在周边,跟中国打了许多交道的越南的历史也只讲到一九七八年。讲历史应当厚今薄古,可是这书却是远者详而近者略。再说,书中资料的配置也不平衡。在这一卷中,前苏联的领导人物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都有专条,然而美国的领导人物如福特(一九七四一七七年任总统)、卡特(一九七七一八一年任总统)可没有,甚至布什(一九八一一八九任副总统,一九八九一九二年任总统)也没有。北大西洋公约性质重要,书中是有条目的;关贸总协定性质也十分重要,但是书中没有条目。
《大百科·中国历史》卷(侯外庐主编,一九九二年出版)是一本好书,但是有个严重的缺陷。这一卷讲中国史,从三皇五帝起一直往下讲,都讲得很好,可是讲到一九四九年便戛然而止。如果你想知道一些近事,如土地改革、公私合营、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冲突等等,你只能到别的地方去找资料。这样编书,料想有某些客观原因,但是缺陷的存在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个材料不全的例子是《人口学词典》(刘铮主编,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谈到人口,有些问题是一般人都会关心的,例如全世界共有多少华侨?在各地如何分布?可是这本书“华侨”条(378页)并没有提供任何资料,甚至大致估计也没有。关于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书中倒是有统计数字的(445页),但那是一九七五年的数字。在这书出版时(一九八六),这些数字已经是明日黄花,到了今天(一九九三),更是意义不大了。
使用了术语可是没有加以必要的解说,可以《大百科·中国历史》卷为例。大家都说,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到一九四九年都是封建社会,这书也这样说,可是有的读者会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含糊笼统。从什么朝代起,中国社会便是封建社会呢?特征是什么?中国的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性质是否完全相同?中国的封建社会维持了几千年,面目是否始终不变?能不能说,领主封建制和地主封建制,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区别?如此等等的问题,《中国历史》卷本应该有一个专条来讲清楚,可是没有。对于一般读者,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这可不能不留下一个大疑团。
也许有人说,什么是封建社会,这个问题可以留给社会学辞书来讲。《中国历史》卷是历史辞书,只要讲历史事实,不必讨论什么术语或理论问题。要是这样,那么《大百科·外国历史》卷为什么又有“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这两个条目(326—328页)呢?,为什么对学习欧洲历史的人要说明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结构,对学习比欧洲历史更复杂的中国历史的人反而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呢?
有人说,查专科辞书有点像大暑天喝可口可乐,不能说全无好处,可是不解渴。我建议,编专科辞书的人为普通使用者着想,多来一些酸梅汤。
《大百科》七十四卷现在已经出齐,这对接触方面广、需要多种资料的人是一个好消息。这样的人所关心的是,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国的专科辞书所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已经开辟了什么新园地,走上了多少个新台阶?
在抽样检查过程中,我所见的只是一鳞半爪,不过印象是分明的。我愉快地感到,我们的辞书编者在许多方面都进步很快,下头分覆盖面和内容质量两方面来谈谈。
就覆盖面来说,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增加了许多新专科辞书。现在非但文科工作者一般都熟悉的文学、史学、哲学已有辞书,那些中断了一个时期而又复苏的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也有了辞书,些范围较窄的神话学、宗教学、民俗学也有了辞书。陈永正主编的《中国方术大辞典》(中山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一)是一本畅销书。它所讲的占卜术、星相术、择日、看风水、炼丹、气功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中有许多糟粕,可是我们不能忽视。马书田的《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不叫做词典,其实是一本神名词典,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多么善于造神,旧中国的神管得多么宽。在天上,固然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南斗、魁星等等一大堆,就是在家里,也有灶君、门神、床神、厕神等等。也许有人以为,研究这些东西是多余的,那么请注意,不久前报上还登载某地村民拆毁教室,盖起神庙来,华夏诸神的威力还不小呢!
其次,虽然《大百科·中国历史》卷由于某些原因以一九四九年为下限,可是其他各卷有的并没有设置这条界线。要是有谁想知道几十年来极左思想如何流毒于神州大地,他不妨看看《大百科·新闻出版》卷(梅益主编,一九九○年出版)。书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事业”两条,给我们摆出了许多惊人的史实,例如一九六五年,全国出书品种总数为二○一四三种,过了两年,竟降低到二九二五种。(53页)“文化大革命”为祸之烈,由此可见。
我们的专科辞书的编者有的非但已讲了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事,他们的视线还伸到了大陆之外,甚至国境之外。一九八三一八六年编《大百科·语言文字》卷时,编委们谁也不提港台语言文字学者,可是陈海洋主编的《中国语言学大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在取材方面就不这么狭隘了。此书有“当代台湾语言研究”、“当代国外汉语研究”等等条目,还用具体材料说明中国语言学如何受到西欧、苏联、北美语言学的影响,这是大大进了一步。我们还看到,《大百科·心理学》卷中“中国近代心理学史”条有一节专讲台湾地区心理学史(569页),《新闻出版》卷也有“台湾省出版事业”(331页)、“香港地区报刊”(384—385页)等条目,这都是先前难以看到的资料。
就内容说,我看我们的专科辞书近年来在三方面有进步。
第一,在处理历史事件时,一九八七年后的专科辞书能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这是先前出版的书刊所做不到的。例如关于前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关于斯大林和赫鲁晓夫问题,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各国概况》(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使用了感情强烈的字眼,如“叛徒集团”、“修正主义道路”等等(799—802页),然而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大百科·外国历史》卷则摆脱了前人的窠臼,以平淡朴素的文字把事情经过讲清楚。周一良教授说,《大百科·中国历史》卷“力求反映历史真实,对人物事件等一律不加评论”,我看这个原则在《外国历史》卷也采用了。
第二,在谈到生理、心理现象时,能以科学试验为根据。好比中国的气功,现在有人把它说得很神奇,有人又认为是一种骗术或催眠术。查《大百科·心理学》卷“气功疗法”条,那是这样说的:“实验研究表明,练功有素者入静时脑电波a波振幅明显增高,节律减慢;气功能明显提高人体痛阈和两点阈,并提高顺背和倒背数字的记忆广度……”(242页)这完全是科学记录,当然可信。
第三,是注意当前的学术争论,把各种不同意见汇集起来,扩大读者的眼界,启发读者的思考。例如覃光广等主编的《文化学词典》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条,把今天各派学者的看法一一陈述:(1)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儒道互补;(2)中国文化各时代的差异极大,不能认为存在着一种数千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或代表的一成不变的文化;(3)中国文化有不同层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容易变化,经典文化和社会潜文化相对稳定;(4)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封建文化,还包含着近代文化和“五四”以后的新文化;(5)中国文化不是一源分流,而是各种文化的大融合,是各种思想的互相影响和渗透。(86—87页)不搞一言堂,不墨守一家的学说,自由讨论,一步步接近真理,这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
专科辞书应该怎样编呢?我赞成朱智贤教授的主张:“词条尽量求全,求新,求精”(见《心理学大辞典》前言)。但是我想加上两条:
1.条目安排力求便于读者检索。
2.条目文字力求让读者一看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