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用这句诗来形容改革开放的国策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变化,是再贴切不过了。短短十余年,中原大地百废俱兴,欣欣向荣,国民经济以每年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突飞猛进,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纷纷惊叹;中国人在创造奇迹!
其实,中国人不只是创造了奇迹,他们也创造了自身。一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民百姓,一些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小人物,成群结队地登上历史舞台,成了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样令红头发、蓝眼睛刮目相看。在著名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乡全椒县,有一个名叫林为民的人,就是无数企业家中的一个。
他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头发零乱,满嘴黄牙,未曾开言,总是先。“嘿嘿”憨笑。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普普通通的汉子,在当地竟成了神奇般的人物,谈起他的创业和奉献,没有不慨叹的。
了解林为民的人都说,他有两条腿,一条是艰难,一条是困苦,正是凭借这两条腿,他一步一步地迈向了成功之路。
对于正在人生的旅程中苦苦求索的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来说,林为民的经历,或许能给人们以某种力量和启迪。
流浪生涯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南京宣告解放,此后,解放军乘胜挺进,势如破竹。一个崭新的中国即将分娩。
5月21日,在安徽宿县一个私塾先生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以自己宏亮的哭声,迎接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
这位私塾先生名叫林运生,胸中颇富文墨,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很有些名气。教书之外,他还开了一爿书店,名目“振华书局”,既卖书,也经营文房四宝。其妻刘氏宝珍,是个裁缝,心灵手巧,揽得活儿挺多。夫妇二人勉强操持,虽然子女甚多,日子过得倒也红火。腐朽的蒋家王朝垮台后,他给新出世的儿子取名为“为民”。把书店命名为“振华”,从中不难揣测这位私塾先生的胸襟和抱负。
可叹的是,年轻的共和国走了一段曲折坎坷的路。林为民生不逢时。1951年,公私合营,振华书局被取消,林运生断了经济来源,家境便日渐萧瑟。尽管如此,林运生夫妇还是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送林为民上学,期望儿子学有所成,将来能够造福人民。林为民倒也不负父望。学习很用功,成绩优秀,尤其写得一手好字。林运生常常暗自引以为慰。
林为民刚刚读完小学,便碰上了三年全民大饥荒,举国上下,都为吃饭发愁,林运生一家数口毫不例外,也陷入饥饿之中。“人是一盘磨,睡着了就不饿”,辍学在家的林为民,只得跟着家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床上,与饥饿展开大搏斗。没日没夜地躺下来,肚子不断“咕噜”叫,又哪能睡得着?一家人大眼睛瞪小眼睛,无计可施。12岁的林为民再也躺不住了,他悄悄地溜出门,在街上毫无目标地幌荡。
街上,关门闭户,一片萧条。偶尔有拖儿带女外出逃荒的人走过,听他们议论,南方的麦子收割了。林为民想,南方有麦子,必定有热腾腾的馍,出去讨个馍吃,总比躺在家里饿死强。饿得头晕眼花的林为民,便稀里糊涂地爬上了一列刚刚启动的火车,向着梦中那长着白面馍馍的南方去了。
火车在夜色里气喘吁吁地爬行,蜷缩在货物堆里的林为民昏昏沉沉地做着白面馍头的梦。天明时,才发现这是一辆北上的列车,与他想往的南方正好背道而驰。12岁的林为民,首次品尝到希望化作泡影的苦涩。
在徐州,林为民失去的不仅是白面馍的梦。他同时失去的还有自由人的身份。下车不久,他便被作为盲流,关进了收容所,接着又被送往当地的采石场。在那里,他同成年人一样,干着沉重的搬运石头的活,每天却只有一碗“四眼汤”(清汤如水也,映入二目,故此得名),外加一个小饼饼。几天下来,林为民头晕目眩。虚汗淋漓,再也支持不住,又见左右不断有人倒下去,吓得他乘夜逃了出来。
茫茫四野,何处是归程?没办法,小为民只好靠乞讨度日。那年头,家家挨饿,人人自危,谁有饭食拿出来施舍?常常端了一天的碗,也讨不到能盖住碗底的稀饭。饥饿和屈辱,像是两根带刺的鞭子,不停地抽打着林为民。没有家庭可供他舔舔伤痕,没有亲人聆听他倾诉,有泪只能偷偷往肚里咽。
入冬之后,大雪纷飞,朔风凛冽,林为民的一身衣服早已破烂不堪.在寒风中,他像一棵枯草,瑟瑟发抖。饥寒交迫,终于,他病了。高烧不退。他连上门乞讨的气力也没有了。钻进一家草堆中,昏昏沉沉地睡去。几天之后,这家农户叉草喂牛,一把狼钩下去,差点没把林为民的头钩下来。
1961年春天,林为民流浪到固镇。一天,他到一户人家讨饭,这户夫妇结婚多年,苦于不曾生育,有意收林为民为义子,同他是否愿意。林为民心想,只要能管吃饱肚子,别说做儿子,就是做孙子也成。入户之后,林为民聪明勤快,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深得义父义母的欢心,他总算过了几天比较稳定的日子。
命运偏偏喜欢捉弄人:收留林为民以前,农家夫妇访医求药无数,总是怀不了孕;林为民落户之后,已经对生育不再抱希望的夫妇,却喜从天降,中年得子。只是这样可苦了林为民,他这个义子干儿在家中地位一落千丈,旋即变为长工,甚至沦为奴隶。每天天不亮,他就被叫起来打猪草,放鸭放猪,干粗活;夜里,义父又逼他到地里去偷队里的麦子。不肯去,就会遭到义父的殴打,不给饭吃。
一天夜里在义父的威逼下,林为民照例拿起一条口袋,偷偷摸进麦地里。那年头,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很紧,偷生产队的麦子就是破坏集体经济,同反革命罪没有两样,许多老实巴交的农民是宁肯饿死,也不敢动用集体一粒粮食的。林为民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父亲教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即便是沿街乞讨空腹而返,也从未萌生过偷盗的念头。对偷麦子,他既屈辱,又害怕。每次都提心吊胆,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正当他抖抖索索地把麦粒捋下来,往口袋里装,一道手电筒的白光把他照住了。他成了巡查干部的俘虏,被带到了公社里。
“谁叫你偷麦子的?老实交待!”
不为民不会撒谎,也不懂得“子为父讳”,他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个义父家,他是再也回不去了。
连城公社陈书记知道林为民的遭遇后,很是同情,就决定把他留在公社里当通讯员。打打杂,送送信,兼管三四个公社干部的伙食。林为民年龄虽小,却腿勤手快,在公社里,他围着围裙,手持大马勺,把伙食料理得有板有眼,外出送信送文件,健步如飞,速去速回,从不贪玩。公社干部从上到下都很喜欢他,对他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林为民尝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算是奔到。社会主义”了。
不久,公社新调来一位书记,此人喜欢拈花惹草,林为民不谙世故,无意得罪了他。这位书记怀恨在心,一俟陈书记调走,便借故把林为民发放到
农校放猪放羊。60只绵羊,80头猪,明明是4个劳力干的活。于今全要林为民一个人承担,他东奔西颠,累得精疲力竭,还总是顾此失彼。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恶意惩罚,一年以后,他狠狠朝书记门前啐了一口,毅然返回老家宿县。
此时的父亲,早已斯文扫地,终日以拾粪为业;母亲则在服装厂上班,每月挣20元钱,养家糊口。流浪了五年的林为民,突然归来,全家人简直不敢相信,“相逢犹恐是梦中”。母亲抱着他。“儿呀肉呀”大哭一通,兄妹们则围着他问长问短。这年春节,全家九口人,挤在一间半屋里。算是共享了一次天伦之乐。这是一次团聚,也是一次决别。不久,全家人被陆续驱赶到农村落户,父亲因为不堪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挂长绳于落日”,脚一蹬,告别了人世。苦于生计,母亲改了嫁。生离死别,家破人亡,林为民的心中盛满了悲哀!
林为民是作为知青下放到固镇县一个生产队的。有了五年的流浪经历,农村再苦再累,他都不在乎,只是队长的歧视使他不堪忍受。队长和林为民所住的那户人家有矛盾,无端地把林为民也株连上,对他横加挑剔,百般刁难,动辄训斥、扣工分,林为民实在受不了这窝囊气,不久又跑回城里。
赋闲的日子,他就去听大鼓书,跟着学会了打梨花简儿,还能唱两段。这其实就是一种乞讨的技艺,说不定啥时候就能用上一用。仿佛是有意要实习一下这门学问似的,他决定到合肥去投奔一位颇有本事的表兄,一路上,林为民就是靠打梨花筒“要门子”混的饭钱。岂料合肥这位表兄不欢迎这门穷亲戚,一家人对他冷若冰霜,林为民一气之下,当即起身告辞,摸黑拱进一草堆里过了一夜。次日买了一张去全椒的车票,寻到另一位表兄家。这位表兄名叫曹杰。待人十分诚恳宽厚,林为民的到来,曹家上下均不嫌弃,不但热情款待,还特地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在曹家住了一个月,林为民自觉过意不过,提出要回老家宿县。表兄把家里仅有的20元钱掏给了他,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曹家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林为民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从曹家感受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从而增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林家隔壁有家白铁铺子,林为民回宿县后,没事时就上铺子里转悠,一些诸如焊接之类技术不知不觉就无师自通了。他把曹杰给的20元钱拿出来,添置了烙铁、焊锡、钳锤等工具,在门口摆摊,修锅补碗。白天,他挑着担子下乡,一路吆喝着:“疤碗补漏锅噢”,“修钢精锅底噢”……把搜罗的活计带回家,连夜修补好,次日下乡再送给人家。当时,城里人习惯用痰盂作便器,日久腐蚀,送来修补的不少。林为民把破痰盂抱在怀里,先刮尽表层厚厚的尿碱和铁锈,然后烧红烙铁,加锡补漏。烙铁所到之处青烟直冒,一股浓厚的骚臭味直呛鼻孔。熏得人恶心,常常是一天忙下来,连饭都不想吃。后来,林为民拉扯着两个妹妹,也开了一间白铁铺,其时适值新淠河开挖,民工云集,没有电,林为民设计了一种小瓶灯,教妹妹学着焊,赶出来就卖给民工,生意颇红火,不到一年时间,家境竟好了许多。
世道仿佛硬要与林为民作对似的,生活刚刚有点起色,又碰上1968年取缔无证手工业。白铁铺子开不成了,林为民只好硬着头皮回到生产队,队长下令扣发他的口粮,逼得他只好重新卷了铺盖,再次外出流浪。
走到陆湖,遇到正在这里检查工作的固镇县生产指挥组组长高明德。高家和林家是宿县城的老街坊,过从甚密,林为民常常主动给高家挑水,帮着做些杂事,高明德平日就挺喜欢他。见着高明德,犹如他乡遇亲人,林为民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高明德把林为民拉进一间无人的办公室,亲切地问道:“为民,听说你下放在这里,却怎么也打听不到你,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呢?”几年来,颠沛流离的辛酸,沿街乞讨的屈辱,家破人亡的痛苦,受人欺侮的不平,饥寒交迫的窘境,走投无路的迷茫……如同三江春水一样涌上心头,林为民“扑通”一声跪下来,早已泣不成声。
握着小伙子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双手,听着他肝肠欲断的诉说,高明德心情沉重,他想:为民是个好小伙,不能眼瞧他漂泊沉沦,共和国应该拉他一把,给他一条出路。他决心给林为民安排一个工作。
不久,林为民便到国营连城农场当临时工,他修理农药喷雾器,驾驶拖拉机,样样在行,深得领导信任。一年之后,他又调到汾洪江林场,转为正式职工。至此,林为民总算有了一个归宿,告别了流浪生涯。
12岁到20岁,正是人生求知的黄金时代,别的青少年多半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而林为民却是手捧着讨饭碗在凄风苦雨中走过来的。上帝似乎不够公平。哲人说:世界上根本没有空无一物的时间和空间,在那看起来是空白的地方,实际上蕴积着最活跃的希望和动能。人生有得亦有失,林为民失去了读书深造的机会,却在生存的搏斗中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把黄连当饭吃,那么,尘世间还有什么苦不能尝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也是一种财富,是学堂里获取不到的财富。漂泊的途中,林为民有时喜欢哼着电影上一首插曲:“火红的太阳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赏,浪里格浪……幸福不会从天降,生铁久炼也成钢,只要努力向前进,哪怕高山把路挡!”是的,苦难锤炼了林为民钢铁般的意志,他要凭借这毅志,去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艰苦创业
1973年,凭借表兄曹杰的关系,林为民来到了全椒,在一家基层供销社当营业员。在这里,林为民的经营才干崭露头角。
进店不久,适值当地刚刚通电。在生活底层摸爬流滚打过来的林为民,求生的本能造就了他天赋的嗅觉:因为通电,势必会带来电线、电灯、插头、插座等电器的大量需求,就像当年开挖新淠河需要大量小瓶灯一样。他向供销社领导谈了自己想法,提议大量购进电器用品。供销社领导开始并不以为然,但碍于林为民是全椒县商界老领导曹杰的亲戚,也不好驳回,同意拿钱进货,条件是:如果销售失败,后果,由林为民承担。于是,林为民亲自跑供销,一次购进几十万元的商品。结果,一切正如他所估计的那样,货一到家,转眼间便销售一空,供销社盈利8万余元,全店上下大吃一惊,称之为奇迹。从“无”中生出“有”来,那是天才的创造。
仿佛林为民漂泊的命运并没有结束,在供销社干了三年之后,他又先后展转了几个单位。无论在哪里,他的聪明勤奋、吃苦耐劳的品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棉麻公司搞机修,他的白铁匠手艺派上了用场,轻车熟路,运用自如。在建筑公司当木工,他练就了一手绝活,制作的家俱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当时,木材供应十分紧张,公司领导派他跑采购,这是一份苦差,林为民并不在乎,走皖南,跑福建,餐风宿露,日夜兼程,既联系业务,也亲自当搬运工,别人一车厢装45立方,他亲自操作,一车厢竟能装上70立方,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二轻局见他是个采购好手,特意把他要了去,进门不到3个月,林为民就调集木材1000立方,为局里
创收20万元,别的单位想木材想得要发疯,而二轻局每个月都有六、七个车皮的木材源源发来,羡慕得人们直咂嘴。
1983年6月,二轻局建立全椒县手联社物资公司,由林为民出任副经理,主持工作。这是他亲手筹建的第一个摊子,主要经营木材和钢材。他全身心地投入,决心一试身手。至年底,创纯利近6万元,被局里评为先进企业。翌年初,他陆续购置了一批地产,建造了14间房屋,开始有了自己的不动产。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扩大经营,展翅腾飞之际,局领导竟决定把房产全部转给玩具厂。林为民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没有向上伸手要一分钱,辛辛苦苦创造的成果,何以就此付诸东流?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政府主管部门全凭长官意志办事,林为民生气也白搭。他辞职之后,这家公司不久也就垮了。
1985年6月,林为民到回收公司当采购员,第一笔业务就调集250吨钢材,赚了六万多元,相当于该公司全年利润的总和。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得不刮目相看。一个月后,林为民便担任公司综合经理部经理,着重经营农副产品。当时,安徽粮食大丰收,农民卖粮难,农产品价格不稳,凭着自己特殊敏感,林为民认为这只是局部地区的暂时现象。他以高于市场5厘的价格一举收购了70万斤稻谷,进而想把全县稻谷收购全部垄断起来,可是,公司领导怕担风险,没有同意。后来,福建等地的粮食价格果然上浮,仅稻谷一项就赚了十万元。当初要是采纳林为民意见,一个月就能赚它几百万元。到手的机会白白地失去了,他伤心得直叹息。由此,林为民深感独立经营、自主抉择的重要。年底,他拿出一万元风险金,承包了公司一半利润。第二年,他上交公司利润4.35万元,比规定的3.5万元还多交O.85万元。岂知不久,有人害红眼病,又不让他承包了,清理债务债权达半年之久。第二次经营又算泡汤了。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忙着欢度春节。林为民一看天气,阴沉沉地似要下雪,便惦记着肥西那批收购的大米。人们都回家过年了,碰上雨雪,大米没有人照管,后果不堪。于是,他驱车赶到肥西,连夜加盖雨布。此刻,正是除夕,万家灯火,鞭炮连天动地而来,人们都聚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台精彩的联欢节目,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而林为民却匍匐在黢黑的场地上,扯拉着雨布,绑捆着绳索,一直忙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用袖子擦了擦汗,吁了一口气。
返回途中,老天果然纷纷扬扬地下起大雪,缓缓落下的飞雪,象带着吉祥和美好祝福的天使,不一会儿功夫,便将大地罩在一片白晶晶的纯粹中。想到肥西那批大米幸免于难,这趟来得值得,林为民不由宽慰地笑了。他太劳累了,渐渐地蜷缩在车上睡着了。夜里两点,确切地说,大年初一凌晨两点,车过柘皋,开车的小郑大叫一声“兔子”,林为民惊醒,定眼一看,一只野兔顺着车灯光线狂奔。林为民来不及穿鞋,光着脚丫跳下车,硬是追赶了十多分钟,把这只上帝赐给的新年礼物逮到了。
兔年得兔,大吉大祥之兆也。一直运气不佳的林为民,无疑深受鼓舞。这年6月,县供销社成立物资公司,林为民挂帅承包,他把回收废旧钢铁列为主攻方向。
他的经营天才再一次得到发挥。当时,市场上每吨废钢回收价是400元。一般各回收公司都以300元左右征收,从中赚取100元左右差价。林为民不同,他敢以400元价格收购,甚至每吨410元他也要,贴本生意也做。同行们百思不解,都暗骂他是个傻蛋。
其实,林为民有自己一套生意经。他早已了解到,在钢铁厂,每两吨半废钢可以串换一吨成品钢材,而每吨钢材在市场上可以卖到1450元,七算八算,即便废钢回收一分钱不赚,通过废钢串换成品钢,每吨也能赚上近300元。生意场上如同棋局,有人能算三步,有人能算五步,多算一着,技高一筹,胜局在握,也就不奇怪了。
人算不如天算,这里还得有个机会和运气。机关算尽的人,运气不好,阴沟里翻大船的事也不乏其例。也许应了兔年得兔的吉兆,公司开张不久,即碰上毗邻的南京旧城改造,工厂商店大拆迁。消息传来,林为民望空三拜:天赐良机也!他立即带领全公司人马,直奔南京,安营扎寨,全身心地投入了废钢废铁的回收战斗。
从此,这六朝粉都的大街小巷,拆迁的工地上,到处可见林为民满身尘土铁锈油渍的身影。这里,是吃苦耐劳的竞技场,谁舍得流汗,谁的收获就丰硕。流浪儿出身的林为民是当之无愧的吃苦冠军,兼之他把满城收破烂的视之为兄弟,出手慷慨,深得人心,南京城回收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自然非他莫属。
开张不久,公司通过回收串换钢材1600吨,赚了30万元,两次组织出口1200多吨,赚了12万多,两项合计,共赚了42万余元。
林为民好不开心,乐得憨憨直笑,满嘴黄牙大大咧咧地露出来。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89年清理整顿,供销社物资公司“顺应时代”潮流,解体了。命蹇运乖的林为民,第三次受到打击。
中国有句古训:事不过三。林为民三次创业,三次失败,要是一般人,早就偃旗息鼓,洗手不干了。然而,苦水中泡大的林为民,似乎对苦难已经习以为常,挫折已经对他不起刺激作用。在他的辞典中,人生仿佛就是苦难,用不着大惊小怪。况且,这三次经营失败,其实都不是他本人的过错,而是新旧两种体制撞击的牺牲品。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走运,也不可能总是倒霉,林为民坚信,总有时来运转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1992年初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去南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针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非常精辟、深刻、系统的阐述,再一次吹响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号角,中国加快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
全椒县物资局局长郑德超,是一个颇有魄力的实干家,在新的形势鼓舞下,他和开发公司总经理龙武安筹建了物资再生利用公司。他们对林为民说,只要你是财神,我们就敢给你盖庙。1992年3月,他们聘请林为民担任物资再生利用公司经理,承包任务是年纯利10万元。
林为民又风驰电掣般地运转起来。
创业初期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林为民拼凑了一点钱,购得一辆破烂不堪的双排座,长年累月地奔波于合肥、南京、铜陵、马鞍山、宿松、舒城、宿县等地,到处收购废钢铁。经常不是车子熄火,就是轮子跑飞。有一次,去合钢拉成品钢管,一路上连爆三个轮胎,车子停在高速公路旁,动弹不得。时值夜里3点,林为民实在太困倦了,蜷缩在驾驶室里睡着了。一辆东风牌大货车从后面疾驰而来,一头撞在双排座的屁股上,硬是把它顶出14米开外,车上8根钢管如同8枚利箭,顺着驾驶室飞穿而过,把驾驶室穿透得就像是捣碎的马蜂窝,睡在驾驶室的林为民按说应该是血肉横飞、命丧黄泉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林为民竟安然无恙I他睡得太沉,纹丝不动,惊醒之后,发觉自己被8根钢
管牢牢围住。其中两根紧贴筋骨,两根紧贴头皮J这个奇迹,除了用上帝庇护,命不该绝来理解外,似乎别无其它解释了。
总之,为了创业,林为民把8条性命都豁出去了。
完全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1992年,林为民统帅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收购废钢达万吨,销售额近2000万元,上缴利税102万元,是承包任务的10倍,成为地、县乃至华东六省一市物资回收行业的佼佼者!
现在,这家回收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建立并巩固三个基地:一是以宝钢、马钢、合钢为中心的钢材基地;二是以山西为中心的生铁资源基地;三是以滁州市为中心的钢材销售基地。以此为依托,他们还与全国各地近百家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供销网络。耗资100多万元的公司新场地也已建成。
林为民终于踏上了成功之路!
牛的性格
在物资回收公司门前,停着一辆奥迪,一辆桑塔那轿车,据林为民的侄儿曹洪春(曹杰表兄的三儿子)介绍,除了这两部车子外,公司还有一辆奥迪和一辆面包车,送给一家钢铁公司在使用。笔者同林为民开玩笑:“林老板,你真舍得下本钱培养感情!”
林为民憨厚地笑了笑,诚恳地说:“与人相交,以信义为本。我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信待我。生意场上,不能只认钱,不认人。只要人情在,钱是赚不完的。”
接着,他又给我举了两个事例。
1992年,中行盖大楼,林为民当时答应按1500元一吨价格供应钢材。后来钢材价格涨到3400——3500元一吨,他仍按原定价供应。仅此一项,用生意眼光看,就亏损约20万元。那么,他为什么做赔本买卖呢?原因是,中行曾经在资金上支持过他。点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林为民的做人准则。
按照承包合同,林为民1992年上缴利润任务是10万元,可是,他却一次上交102万元,是上交任务的10倍J这又何必呢?林为民说,总公司摊子大,有困难。在我最困难时刻,总公司曾经支持过我。于今,他们有难处,算是我支持他们。全椒这方水土是培育我事业的根据地,不管是开挖河道,还是办教育等公益事业我都主动捐款支持。喝水不忘掘井人,这是林为民又一做人准则。
……
采访结束后,回收公司设晚宴款待。席间,林老板乘着酒兴,感慨地说道:“最近看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那上面几句话我很喜欢,‘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那是战场。生意场也是这样。就看你能不能吃苦。吃不得地狱般的苦难,就不会有建造天堂的力量.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我能吃苦。”
我素来不善饮酒,兼之近期身患胃疾,曾经发誓滴酒不沾。这次采访林为民,了解了他的经历,又听了他上述一番话,不由频频举杯,终因不胜酒力,乃至酩酊大醉。
夜半酒醒,林为民那朴实、憨厚的形象仍旧萦回脑际。我忽然想起,林为民是属牛的,牛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力和乳汁。他多么像一头任劳任怨、默默耕作的牛啊!
林为民说得对,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能吃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然而,今天的成功,不能担保明天的成功!眼前的顺利,不能免除日后的挫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福相因,幽微难明”,这是古人的总结。由林为民的过去,推测他的未来,新的沉浮仍旧是可能的。其实,人生并没有什么终极目标,所谓成功和失败,都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追求。人的自身价值,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寓于永无休止的追求过程之中。
责任编辑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