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志
人间百病,不乏疑、难、杂、怪之症。即便是医林高手,也常会望而生畏、绕道而行。那么,在攻克疑难病的漫漫征途上,有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开路先锋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一则社会新闻
今年2月,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社会新闻:离休干部王天伸患晚期食管癌,已17天滴水不进,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王的两位贤媳焦急万分,恰好从电视里得知西安有专治食管癌的新药,便匆匆动身直奔西安。下火车后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位于小寨南路101号的西安疑难病医院。院长余文新望着风尘仆仆的求药者,深为她们的孝心所感动,破例优先供给了新药——食道宁。两位贤媳如获至宝,连夜赶回上海,将药送到老人的病床前。老人服后症状大大改善,竟然逐渐地恢复了进食。
这则原本是宣传敬老新风尚的报道刊出后,却在大上海引起了另一种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响。此后半个多月内,每天都有近百位上海人为了给患病的亲人购药,或乘飞机,或坐火车,日夜兼程地涌向西安,硬是踩出了一条千里求药路。西安疑难病医院为了减少病家的往返路费,不得不立即为此设立了一个邮购小组。不久,余文新院长又亲自赴沪坐诊,一时传为沪上佳话。
一条秦川汉子
食道宁的神奇功效不胫而走,患者纷至沓来,交口称赞。可这药的发明者余文新院长却谦虚地说:“作为一个医生,我最高兴的莫过于病人在我们这里得到康复。我们就是要尽力挽救那些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患者。”
这位年届不惑的秦川汉子,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他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祖辈曾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中医。由于对中医的酷爱,他潜心钻研祖辈用心血积累起来的知识遗产,领悟其中的精髓。同时,他也不墨守陈规,努力从现代医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经过多年的艰苦磨练后,他终于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只要回顾一下他的艰辛历程,人们就不得不承认他确是条刚毅的硬汉。为了采集草药,他不顾严冬和酷暑,先后6次只身闯入素有“草药聚宝盆”之称的秦岭深山,涉足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为了搜集民间验方,他披星戴月、走村串寨,几乎将古长安周遭的土地一步步地丈量了一遍。为了体验药性反应,他一碗接一碗地喝着难以下咽的苦汤。苍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成功了,收获了!食道宁、强痛停、强力痹痛热宝、消咳乐等多种专攻疑难病的中药制剂相继脱颖而出,就好似敬献给这位秦川汉子的朵朵鲜花。
一家特色医院
改革的大潮使许许多多有用之才如鱼得水。历经了无数次的艰难曲折之后,余文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于1988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疑难病医院——西安疑难病医院。他决心在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同时,团结更多的医学专家,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集团军,向千百年来危害人民健康的疑难病发起猛攻。
医院挂牌不久,就在医疗实践中充分显示出了活力。滴水不进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他们收治;多年不能直立行走的脊柱畸形患者、口眼歪斜的面神经麻痹患者、病情危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头痛患者,他们收治;其它各类疑难病如肺癌、胃癌、乳腺癌、小儿麻痹症、类风湿、牛皮癣、肝腹水的患者,他们也收治。几年来他们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患者,这样的医院自然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该院的特色不仅体现在治病上,也体现在医院管理上。首先是不拘一格聘用人才。现在全院300多位职工中,主任、副主任医师就有80余人。其次是凭着一般医院少有的优质服务来提高知名度。疑难病病种繁多、病情各异,且用药范围极广。但全院人员都围着病人转,有时甚至专程驱车百里到深山老林中去寻药。同时,该院还依靠高科技的力量来寻求自我发展。院内建立了一个疑难病研究所,20多位科研人员专攻130多个课题,并具备了毒理、药理试验条件。
总之,只要在医院的楼上楼下走一遭,只要看到那种与众不同的分科方法,只要看到医护人员来去匆匆的身影,人们就自然会感受到这家医院的特色之所在。
一个真诚祝愿
面对着患者和家属送来的许多颂匾、锦旗、感谢信,余文新并没有满足。更没有居功自傲。他每天仍然被众多的患者包围着,不停地望、闻、问、切,不停地在他那古黄色的特大处方上奋笔疾书。他深知医学和其它科学一样,是永无止境的。他还要努力前行、继续奋进,去完成开路先锋的神圣使命。
八百里秦川物宝天华,三千年古都人杰地灵。我们真诚地祝愿余文新和他的疑难病医院在攻克疑难病的征途上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