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迹前后

1991-01-01 08:43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1年3期
关键词:杨虎城西安事变张学良

吴 王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发表了对时局宣言,提出了八项抗日救国的主张。

杨将军在西安事变前首先提出对蒋实行“兵谏”的主张,发动西安事变时,杨部担当了大部分任务。张学良将军于12月2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失去自由。在整个“西安事变”期间,杨将军始终顾全大局,力撑西北危局,坚持释放张学良的要求,坚持“三位一体”的整体利益,坚持发动事变的初衷,为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将军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上溯到1923年,在榆林通过民主主义者、革命的教育家杜斌丞介绍,结识了陕西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魏野畴,以后在杨的部队里就有了共产党人的活动,1927年起建立了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在全国“清共”,“剿共”,杨依旧任用和保护共产党人。有人问杨为什么任用共产党人?杨说:“共产党一不爱钱,二不怕死,为何不用。”西安事变时,杨将军在“止园”宴请彭德怀、贺龙、叶剑英、李克农、罗瑞卿等红军将领,作陪的有陕西省原教育厅厅长、杨的挚友李百龄。杨对李说:“你看,这些人都是当代英雄,可是蒋先生却把他们当匪来剿。”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不久,为了争取与杨虎城将军合作抗日,毛泽东、彭德怀于1935年12月5日写信给杨将军,派汪锋送往西安,同杨面商。信中表示:“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镳并进,则河山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前军之力。……如荷同意,即祈派遣代表,前来苏区,商洽一切。”同时,南汉宸代表北方局派王世英到西安同杨将军商谈。1936年4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又派与杨有世交关系的王炳南回国,到杨部做争取工作。1936年8月13日,毛泽东又给杨虎城复信,派张文彬送去,商谈双方建立秘密联络站和发展西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问题。通过多次商谈,杨将军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对内战、合作抗日的政治主张,双方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西安事变爆发,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南京方面,亲日派打起讨伐张、杨旗号,英美派则力求和平解决,出现“戏中有戏”的暗斗;地方实力派态度不一,社会舆论纷纭;英、美帝国主义国家在南京和西安之间进行调停;苏联则产生了严重的误解。中国共产党表示积极支持张、杨两将军,派出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同志前往西安,与张、杨结成三位一体的领导核心,逼蒋抗日。经过谈判,终于使蒋介石在事变的最后时刻,接受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杨将军经历长期复杂的斗争,政治经验丰富,对蒋的本质认识较深。他一直认为:“蒋介石这个政治流氓,中国任何军阀包括我们在内,都‘缠不下(陕西话:对付不了),哪一个不失败在他手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够得上蒋的敌手。”杨对如何放蒋,认为必须仔细考虑,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放蒋必须三方面取得一致的意见。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没有经过商量就释放蒋介石,通知杨为蒋送行。杨到达时,蒋已出来上汽车,杨不好在蒋面前同张争执,只得陪张同去机场。上机之前,张学良用红铅笔写了一个手令,命令杨虎城代行他的职权,他送蒋回南京。等周恩来听到消息赶到机场,飞机已经起飞了。

放蒋的消息立刻传遍全市,人人惊讶。杜斌丞说:“这简直把革命当儿戏,孺子不可教也。”一些军官双手抱头,一言不发;有人拍桌顿脚,痛哭流涕,一个个对没有作任何解释和说明的情况下突然放蒋,感到气愤,沮丧,对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更是困惑不解。

蒋介石回到南京,继扣留张学良之后,又威逼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当杨将军乘坐的轮船行驶在太平洋途中,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

1937年6月,杨将军离开西安,到了上海,准备出国。当时在上海的何香凝女士会见了杨将军夫妇及其长子杨拯民。

何香凝女士在住所的楼梯上迎接杨将军,因为她腿脚不好,下楼困难。会见时,何女士说,她把自己的衣服都送给蒋介石了。“九一八事变”时送去一套,“一二八事变”时又送一套,“何梅协定”签订,再送一套,凡是逢蒋介石对日本屈辱的事,何女士就送一套女人的衣服给蒋,讽刺蒋不配做个男子汉。何女士说,她把衣服都送掉了,可是蒋还无觉悟。

何女士表示她很赞成西安事变提出的八大主张,赞成放蒋,她对杨将军充满了敬意,送了两部画册给杨,在画册上题上上下款。会见约有三个小时,何女士还亲手做广东菜请杨将军一家用餐。杨将军在告别何女士回住所的路上,对儿子拯民说:“何女士有学问,有气节,是值得我尊敬、学习的巾帼英雄。”

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1937年5月27日,杨虎城准备出国、离开西安的这一天早晨,部队、学生、市民纷纷自发到机场欢送,一路高呼“拥护八大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群情激昂,气氛悲壮,这是为杨将军送行,也是对南京政府的抗议。

杨将军被迫出国刚刚七天,抗日战争便爆发了。他在船上致电南京,表达抗日的迫切心情,要求归国参战;但是蒋介石却要他在国外继续进行所谓“考察”。杨将军在国外的五个月时间里,足迹遍欧美各国。他利用这一出国机会进行抗日宣传,并通过宣传对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做了许多工作。杨将军说:“我得罪了一个蒋介石,却振奋了千百万爱国人士。只要全民奋起,抗日救国,我死而无怨。”

1937年7月25日,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一些教授,邀请杨将军座谈。有人提出:“中日两国多次发生冲突,中国政府何以不请求国际联盟或海牙国际法庭仲裁,却一定要诉诸武力呢?”杨巧妙地反问他:“如果贵国的加里福尼亚州遭到侵占,不知各位的心情怎样?当年华盛顿总统武力抗英,受到贵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我看不诉诸武力,只靠谈判,恐怕贵国今天不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吧?”还有人提出,西安事变扣蒋,是否一种犯上作乱?杨将军回答道:“如果说我们犯上,那么不知诸位对克伦威尔如何评价?是否要把这段历史重写一下?”

1937年10月间,杨将军先后收到几个电报。宋子文来电说:“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王炳南来电说:“请立即返国抗敌。”在欧洲的原十七路军的一些人,分析形势,多数人认为杨目前不宜立即回国,需一方面看形势发展,一方面征询国内有关方面的意见,然后再定行止。也有一些人主张杨立即回国,为抗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又担心杨回国安全没有保障。杨将军经过考虑,决定马上启程。他说:“我们发动双十二事变是为了抗日,现在国内全面抗战已起,如我们仍逍遥国外,实无脸面对中国人民。至于我回国之后,不管蒋介石怎样对待我,我绝不后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

1937年11月30日,怀着一颗舍身报国之心的杨将军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遭到蒋介石囚禁,从此过着长达12年的铁窗生活,受尽国民党特务的凌辱和折磨。蒋介石先后派要员亲信对杨软硬兼施,威胁,诱降,劝杨“悔过”,揭发共产党的“欺骗”,杨将军大义凛然,坚定拒绝。1943年杨将军老母弃世,于右任等人请求蒋介石放杨奔丧,蒋就是不放,以后,杨妻谢葆真不堪摧残,病逝狱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积极设法营救杨将军,俱未能成功。1949年9月重庆解放前夕,民族英雄杨虎城将军和他的次子、幼女被秘密杀害于中美合作所,牺牲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

(原载《共鸣》1990年第2期任真缩写)

猜你喜欢
杨虎城西安事变张学良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西安事变背后故事
瘾君子张学良
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从“除蒋”到“释蒋”原因考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角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真相
杨虎城之孙杨瀚披露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