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对付“心灵地震”的妙法
沈志红
公元一九七六年一个深沉的夏夜,华北平原发生古今中外罕见的大地震。在骇人的电光和巨响声中,美丽的唐山市倾刻间夷为一片废墟,数以十万计的男人、女人、老者、儿童,在七彩缤纷的梦境中永远离开了人间。
在遍体鳞伤的幸存者中,有为数众多的青少年。就在昨天,他们还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憧憬着未来,在朝阳下谈论着理想,在同爸爸商量远游的计划,在妈妈面前撒娇……而今天,他们必须面对惨不忍睹的,事实,残酷的现实使他们惊恐无比。很多人由于过度恐惧而出现了严重的情绪低落,孤独,迟疑,焦虑,头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神经精神障碍。尽管救灾人员想方设法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然而悲剧正在悄然酿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间出现了大批精神焦虑症和精神抑郁症病人,甚至出现暴力犯罪和自杀倾向。
党和政府对此极为重视,紧急动员全国著名医学家,云集唐山,共商良策,拯救这些因遭突发灾难沉重打击而濒临彻底崩溃的心灵。专家们认为,任何社会心理因素都可以人的大脑为中介,导致躯体或精神疾病。大地震这样的恶性强刺激,作为一个应激事件,使这些青少年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其中,那些平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由于应激反应超过了他们自身的调适能力极限,便发生了多种精神性疾病。失去亲人的巨大创痛,使病情逐渐加重,并加速了病程的发展。经过反复的科学论证;一张防治应激事件所致精神性疾病的处方开出来了:
一、帮助青少年树立应激社会的观念。教育他们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不断适应外界,并在外界刺激促进下实现的。应激因素或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生活在有应激事件的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对应激应抱积极适应的态度,应有必要的思想准备。追求所谓无刺激的平静社会,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幼稚的幻想,有害无益。倘若平时有应激社会的观念,遇到突发事件,则易很快镇静下来,对事件进行较好的处理。如国际体育大赛,对参赛的运动员和教练来说,是一种很强烈的应激。若对可能出现的应激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能临危不乱,转败为胜。
二、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他们适应应激阈值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遇事冷静,沉着对待,善于思索,能较好地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三、给青少年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诱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淡化应激事件造成的恶性刺激。
四、积极开展奉献爱心的活动,提倡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团结友爱,造就一个温暖的外环境,充分发挥集体的调节作用,平复青少年心灵深处的创痛。
五、对应激反应自我调节不满意的青少年,由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树立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应激因素的观点,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平息回旋在他们心头的大地震冲击波。
负责管理这批青少年的专门教育工作者,按照这一心理卫生防治方案,进行了十分艰苦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当辛勤的园丁看到一批批身心健康的年轻人走向社会时,他们不无感慨地思考着:心理卫生问题不仅是涉及个人健康的问题,而且是有关整个社会的问题。如果全社会都来重视国民的心理卫生问题,将避免多少诸如犯罪、自杀等不幸事件的发生,人世间将会是何等的和谐和美好!
不良心理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
钱群
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精神因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并推测年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素中,精神创伤可能占捉首位。据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儿童中,约有28.4%的人曾有紧张性刺激的精神创伤。国外有人研究了50名患者,把每个病人的生活情况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经过绘成一张图表,结果发现有2/3的患者在生活受到刺激时,疾病发生或加剧。最近,我国北京市心理卫生学会副会长刘福源等开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课题,在京通过专家鉴定,这项研究也充分证实了病态心理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他们采用心理个性测试量表与生活事件量表相结合的方法,选择193名类风湿病患者和111名正常人进行对照,从个人应激情绪体征和具体生活事件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发现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个性在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内外倾性格及掩饰程度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祖国压学认为:“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脏气血充盈,能使筋膜得到濡养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情志失调、悲哀太甚、极度惊恐,势必会导致肝的气机不畅、血不营筋,使关节屈伸不利。
由此可见,保持正常的心理应激状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是预防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外一些专家在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中证实,缓和紧张的精神压力能起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者在对39名关节炎重病人的受治过程中,经过20周的生物反馈、松弛的训练及自我默想的训练,使疾病出现明显的缓解,恢复了健康,重、新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