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伟
大约3岁时,父母离异,我便从大都市滚到乡下,水一把泥一把在川南乡间小道上踽踽独行。后来回京城,轰一声响应号召,汗一把泪一把又到远郊偏僻山村插队。后来的后来上大学、当教师、做记者,直到今天干编辑,可谓命途坎坷。
大约14岁,迷爱文学。17岁时写部长篇送到出版社,说是情节语言都像《艳阳天》,因而原封奉还。之后挑灯借月苦爬格子,24岁才犁开文学的处女地。之后的之后咬牙发愤,写短篇、中篇、长篇、剧本、诗歌,寄出去无数次又被退回来无数次,终于勉强滑入作家协会,事业不能说不艰辛。
爱上文学不久又爱上一位少女。结果初恋粉碎,接踵而来走马灯似的接见各类女性,然后骤然结婚、得子。然后的然后离婚、再婚,目前总算过起安稳的日子。婚恋亦颇具挫折。
坎坷、艰辛、挫折,绝对是人生摆在你面前的一杯杯苦酒,你无法逃脱。
我曾想做个大文豪,被誉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或海明威什么的,我曾想娶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像普希金那样为她决斗而死也在所不惜;我还想前程似锦,一路顺风,不用费劲就能拥有。真够滑稽的,是么?
的确,踏入社会以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时代不需要孩子。任何想当然的念头都必将破灭。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只能做好准备:如何对付天上掉下来的石头、铁块或玻璃磕子。
正视现实生活
冬天就要来临,这不可抗拒。你不能因为怕冷而拒绝冬天,整日耽于春天的梦中。你先要把自己放在现实里。
“勤奋出天才”,这是句名言。因此有人说,只要不断努力,肯定能成功。我想泼点凉水。因为任何名言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偏见”。勤奋可以出天才,但不是必出天才。天才还要加上别的:环境、机遇、能力等。
人才一般分为两种:可以点燃的“木头”和不能燃烧的“石头”。对于“木头”,不让它燃烧是压制人才;对于“石头”,非要用火去烧烤也是扼杀。“木头”与“石头”各有各的用途,不可强求一致。
我的一位朋友,练习书法20年,成绩平平,毫无灵气;另一位朋友染指丹青方3载,硕果累累,大作斐然。所以,成与败的几率并不相等。正视现实就是不把成功当作目的和负担,而仅仅当作一种标准。
就像跳高运动员面对横杆,你曾100次越过,但这一次没能超越,你觉得打击太大,受刺激。可是,一次和100次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即便再有100次失败,也不能抹杀你的100次成功。同样,你曾100次地碰掉横杆,这次却一跃而过,你欣喜若狂。一次比100次,弥足珍贵。成与败就像一页书的正反面,这一面也许还是失败,翻过去就是成功。
6年前,死攥笔杆、写下洋洋百万言、二卜大几的我,尚无一字付梓,格外心灰意懒。当时,我借作品主人公的嘴,口占一首《钗头凤》:
白细手,黄连酒。满腹经纶何所有?鸿运落,春梦破,心血耗尽,声名未获。错!错!错!
笔已旧,人徒瘦,此生枉被文学诱。青春过,幸福没,劝彼来者,休搞创作。莫!莫!莫!
尽管现在读来有点谐谑之味,心情却是真实的。真是思悠悠,恨悠悠,肠断“文学洲”!然而,渐渐方才透彻:文学仅仅是一种爱好和寄托。你能成名,早就成了;没能成名,还欠火候。再说,成了名不还耍笔杆子么?好好耍着就是了。一念之差,茅塞顿开。写作成为一种信仰和乐趣。成功不是生活的压力,更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你淡忘成功、专注努力的时候,成功才会敲门。
及时调整自己
冬天来临,严寒毕至,你还穿着单衣,所谓“要风度不要温度”。这只能损害身体。你必须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现实。
你受挫后,应当及时调整以下6种心境。
把波动状态变成冷静状态人的心境有如湖水,稍遇微风便会泛起波澜。当外界的刺激引起心灵上的兴奋,或需要做出抉择时,心情就不会平静。在恶性刺激下更是如此。因此,当挫折降临时,务必要保持冷静,任何冲动都只能加剧不幸。冷静就是控制自己的情感,排除外界干扰,理智地分折事态因果,找出解决和弥补的办法。
把倾斜状态变成平衡状态人对外部事物,总会保持不同距离。人与人也有远近亲疏。人往往在心理上确立一个支点,来达到认识和保持与外部事物间的平衡。这种平衡相对稳定,并随时间不断加深。然而,一旦外部事物发生严重的、逆转性的变化,人的心理天平就会陷入倾斜状态。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预料不幸的事什么时候发生,然而,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幸的反应,我们却可以做出价值观上的调整。失恋后可以重新考察你的爱是否值得,落榜后可考虑你的努力也许不够;遭劫后可采取“身外之物不足虑”的态度……总之,修正价值观,目的是不付出新的代价和牺牲,并勇敢地迎接挑战。
把对抗状态变成坦诚状态人往往不愿意承认现实。过失发生后,一般热衷于看重谁的责任,一味地推卸、转嫁,企图得到与己无关的结论。“这都是社会的不公平!”不愿意从主观上找原因,从中汲取教训。所以有人破罐破摔,屡屡受挫。
我认为,过失是最不客气、也是最真诚的老师。没有一件坏事不能给我们带来警醒和提示。打破一只罐子,我们今后会轻拿轻放;被蛇咬一口,再过草丛会多看脚下。面对过失,我们应当承认既定的事实,从中学乖,跌倒后再爬起来。一个人坦诚地认识过失,才能避免更多的过失。
把闭锁状态变成开放状态心灵像一间屋子,有时打开了窗户,有时却关闭着。封闭的心灵和社会格格不入,没有朋友,你便缺乏承受打击的能力。
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开放心灵,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思想,胸襟开阔。当挫折发生后,才不会觉得孤立无援,陷入绝望的境地。
有人自卑感很强,没做事前,总说自己不行;做错一件事,立刻包揽全部罪过。这样就筑起了高高的封闭的围墙,从而酿成个性悲剧。
把空虚状态变成充实状态空虚是浅薄的表现。这样的心灵宛如干涸的沙漠,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他们否定一切,干什么都没意思,没劲头。在第一次打击下就退避三舍,成为生活的局外人。
社会学家约得森的统计和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不是感到快乐自在而是感到烦恼和无聊。灰心丧气的人十分脆弱,稍微一点挫折就能把他们吓倒压碎。只有充实忙碌的人,才能乐观积极地对待挫折和不幸。
把混乱状态变成清醒状态当人们遇到麻烦事时,一切都会乱套,人的心境也会陷入混乱的状态。这时,最可贵的品质就是清醒,它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智慧、胆识和经验。
在关键时刻,晕头转向、乱了方寸的人,只能出丑,把事搞糟。在危急关口,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常使功亏一篑。唯有清醒才能潇洒决断,应付一切突如其来的袭击。调整好你的心理天平,保持良好的心境,你就能从容自如地对付任何意外和不幸,就能适应任何恶劣的环境。
寻求最佳对策
严冬无情,你必须穿上御寒衣。主观心理调整完成后,你应采取行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生就是不断地解决难题。”一口气吹不散头顶的乌云,你要选择最有效的手段。
迅速适应刺眼和昏暗从阳光下猛然进入昏暗的地方,眼前模糊,什么也看不见,过一阵才能辨明景物;在昏暗的地方呆久了,乍见天日,难以适应刺眼的光线。当挫折突然降临,我们应当迅速地理解和适应不幸。
生活就像波峰浪谷,总会有起有伏。如果能缩短起伏的周期,提高效率,新的高峰就会及早到来,你的奋斗才会频放光彩。
打破现状重新选择人们常在两方面失之偏颇:一是理想化看待生活,二是不愿打破常规。学生想考名牌大学,工人盼拿高额奖金,科技人员望出新成果,然而现实总是跑偏,不会完全按既定轨道运行。干部想保住地位,小商贩想保住摊位,名人想保住声誉,富豪想保住财产。谁也不愿失去已得到的东西。
但是,有时候失去就是得到。你应该大胆地打破现状,作出新的选择。
和自己赛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多人爱攀比。因此,这山望着那山高,见着人就有气。向高标准看齐,固然能鞭策自己,但有时却容易被这根“马桩”拴住。
我主张和自己攀比,和昨天赛跑。人应该不断进步。那你就回头看看,昨天跑了多少米?今天再增加一点行不行?
在我发表作品后,有位朋友说:“你应该搞个大部头,像某某某,来个轰动1”我付之一笑。说实话,我何尝不想?可是,时机条件不成熟。我也有自己的计划,我打算多尝试一些艺术样式,积累经验。于是,我停写小说,改写诗、散文、社会心理通俗读物、艺术通俗理论、拍电视片、做录音磁带、编时装、字帖、辞典等等。总之,步步有脚印,我就觉得开心。
不幸是难免的。对坎坷、艰辛、挫折保持冷静清醒,应当作为生活的座右铭。你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总会有磕磕绊绊。受挫是人生中途的温柔的碰撞,唯有它忠实地提醒你:“朋友,放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