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位青年标兵的重访 老话题里的新故事

1990-08-28 03:47赵杰
中国青年 1990年9期
关键词:先进人物老店领奖台

赵杰

再见陶克良时,他已全无4年前的风采了。

4年前,做为杭州市“双优杯”服务竞赛标兵,他与郑蓉、张伟、余桂红等10名青年站在了领奖台上,那一刻他也许踌躇满志,也可能思绪万千,但他可能绝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结局。那时他是明星,闪烁得很亮很亮。可是半年后,他在自己的光辉里晕眩了,他从看淫秽画册发展到搞淫乱活动,终被判处劳动教养3年。明星殒落了,从领奖台到教养所,从青年标兵到阶下囚,陶克良的人生经历令人深思。

4年,不长也不短,陶克良完全变了模样,那么其他的青年标兵呢?

我决定做一次4年后的重访。

“我是一个人”

坐在我对面的余桂红已在沉静中显出老练,我很难再想像出4年前在领奖台上她竟手足无措。

4年前,她是杭州市一家百年老店日化柜组的组长,她热爱自己的工作,为此呕心沥血,她身为柜组长,既要带领大家站好,柜台,又要跑厂家找货源。日日早出晚归,她的标兵称号,是靠勤奋工作干出来的。1987年,余桂红因工作的劳累病倒了,她患了肝炎。病休半年后,余桂红重新上班,这时她发现柜组中有些人在经营中提取回扣,余桂红正直的心发抖了,她知道,百年老店的“门面”是人撑起来的,几年来她辛勤地劳动不都是为了商店的名誉吗?余桂红忧心忡忡地向商店领导汇报了此事,但令她失望的是领导对此视而不见,不以为然。余桂红茫然了,她觉得一下子仿佛失去了什么。工作中的苦和累,别人的非议,对先进的压力,她全可以忍受,而缺乏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对她来说难以承受。她的信念动摇了,她在想自己拼命干是为了什么?她以往的一切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百年老店的兴旺吗?而个人的名誉对她来说并不重要。面对现实,余桂红“想开”了,与其这样无谓地拼命,不如去过平静的生活。1988年9月,余桂红终于离开了这家百年老店。

余桂红的感受绝不是个别的。话务员小陈对我说:“说真的,还是当个平民百姓的好,荣誉来得突然,给人的压力也大,让人感到受不了。我老想,当初要是没评上标兵,我的生活也许会恬静得多。”

营业员小诸告诉我:“当上先进固然是好事,同时压力也就来了。有时候一些活明明别人也可以干,可我总听别人说:‘她是先进典型,让她干去好了。我犯什么傻啊。”

我认识一位青年交警,他以出色的工作多次荣获劳模、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但他认为先进同样是人,同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因此,根据规定该住的房子他住了,该拿的煤气他拿了,久而久之,在一些领导和同事心目中,他不再像是个先进了,尽管他的工作比以前更出色。

我们往往要求一位先进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圣人,当他以某项工作突出于众人之前时,我们便总是希望他在任何方面都是楷模,而这种要求的实现则往往是以先进人物牺牲其本该有的权利和个性为代价的。这种“严格要求”使许多先进人物,特别是还有几十年路要走的青年感到难当其任。有一个小幽默是这样的:老师问学生:“最完美的人在哪里?”学生答道:“在悼词里。”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那些工作出色,但同样是普普通通的人给予更多一点的理解呢?

当我告别余桂红时,她对我说:“以后参加座谈会什么的就免了吧,我现在生活很安静,我这里的同事都不知道我以前是个标兵,这样很好,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啊。”

“我寻求超越”

郑蓉那“东方式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4年后再去拜访她,一是为了了解一下她4年来的变化,同时也想再见识一下她那微笑。

郑蓉可以说一直是个成功的人。当她在华侨饭店当餐厅服务员时,她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市“三八红旗手”、市“双优杯”竞赛标兵的称号,同时被推荐为市七届人大代表,她也从服务员升为领班。当她与华侨饭店的合同期满后,她面临走与留的选择。留下来,当然不成问题,领导已做出挽留,并做出了某些暗示,她已在这里为自己打下了基础,她的成就也与这里领导的培养分不开,无论从哪方面考虑,留下来是最佳的选择。但郑蓉决定离开这里,理由只有一个,她认为自己还该有更新的发展,而现在正是一个机会,她不想错过,尽管她是在这里成为标兵、成为先进的。郑蓉走了,她到了中外合资的新侨饭店,成为众人羡慕的公关小姐。可一个月后,她又离开了新侨饭店,来到杭州大厦任餐饮部副经理。对于她的变动,不少人难以理解。郑蓉说:“公关小姐的工作与我想像的相差太远,陪人吃饭,游览,我不适合干这个。”到了杭州大厦,她如鱼得水,别人干8小时,她要干十几个小时,报酬并不比在“华侨”当服务员时多,但她的才智、能力得到了发挥,这正是郑蓉所需要的。将来呢?她还会再离开杭州大厦吗?郑蓉说:“会的。我要寻求超越,只要有更适合我的工作,我还可能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我不是先进吗?先进不就意味着走在别人前头吗?每个人都要不断地调整,寻找自己最佳的支点,这样才能不落在别人后面。那种先进人物只能窝在一处干到老不能流动的观点应该过时了。”

“再给一个舞台”

在中国,先进人物在获得社会承认的同时,往往也就开始承担起一般人感受不到的压力。先进人物如同我们一样都有一个他赖以生存的“小环境”,它对先进人物的影响是直接的,而领导者的态度和工作艺术往往是在这个小环境中对先进人物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青年摄影师、“双优杯”标兵张伟的变化可以说明这一点。

张伟从1981年从事摄影工作以来,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成为全市照相行业的青年标兵。成为先进后,他依然同过去一样努力工作,可他从此听到的表扬却少了,后来连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也未被评上。张伟感到困惑了,是不是同事对他看法变了?是不是别人嫉妒而对他刁难?在一串的胡思乱想中,他开始怀疑自己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是否真有意义。于是、他内心绷紧的弦松弛了,有半年的时间,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活跃。张伟的波动,牵动了经理黄荣海的心,老黄找来张伟,语重心长地说:“张伟,你是先进,不是同事们有意为难你,而是对你的要求更高了。他们时时刻刻以标兵的标准衡量你,评价你,你是不是时时以标兵称号激励自己呢?”一番话,使张伟心中惭愧。标兵称号,这只属于过去,不属于现在,更不属于将来。而在别人眼里,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以标兵的标准衡量你,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究竟干得怎么样。于是,张伟又重新振作起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1989年6月,张伟被任命为杭州照相馆的副经理,标兵终于没有倒下。

黄荣海说:“作为一个青年先进典型,在成长过程中有些思想波动,出现低潮,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荣誉,经受住考验,同时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摆脱负担,再给他们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

对几位青年标兵的重访结束了。陶克良的沉落令人痛心,余桂红的选择可以理解,郑蓉的不断追求让人振奋,张伟的重新振作给人欣慰。世界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道路,我们本无权力要求他们都遵循一种生活方式,可我们真诚希望他们的人生总是辉煌。

希望他们坚强些,时时反省自己,不要为先进的称号而晕眩,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希望人们能客观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

希望我们人人争当红花,同时也不羞于做绿叶,公平的竞争本是高尚的,失败后要有不服输的勇气,也要有祝贺胜利者的气度,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希望。

猜你喜欢
先进人物老店领奖台
百年老店 传承创新——记山西鑫炳记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语视听牛永胜 以客户为主,20年老店的“生意经”
百年老店
琵琶老店琵琶声
老骥伏枥显担当
因为这3秒,美国队拒绝上领奖台!
东京奥运会:用回收塑料造领奖台
冠军领奖台(寓言)
领奖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