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 晓明 魏群
“惠州在哪里?”“在深圳旁边。”几年前,当别人问起惠州,惠州人只能借助声名赫赫的邻居显示自己的方位。再往前推几年,连爱吃荔枝的广州人都很少知道,惠州也是个盛产荔枝的地方。1979年,惠州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6亿多元,在全省处中下游。除了6家小糖厂,惠州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据说直到1984年,市委机关的办公室里,用的还是手摇电话机,居民还要买柴买草,打火造饭。其窘迫落后可见一斑。
1989年,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突然名声大噪。海内外新闻媒介频频注目,中外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宾客云集、饭店爆满,原先苦于自己城市知名度不高的惠州人,真有点难于招架了。
难怪我们一行人来到惠州,市长连声抱歉,说无法抽身会见我们,只得委托市政府的小黄同志介绍情况。小黄连珠炮般地向我们发射了一串串数字:1989年惠州市社会总产值69.4亿元,比1980年增长4.9倍,国民总产值39.07亿元,是1980年的4倍,比1988年增长了12%;城市职工年收入2365元,农村人均收入943元,分别比1988年增加20.1%和15%;外贸出口额2.2亿美元,是1980年的12倍……
小黄表示了他的担心:“我们怕新闻单位把我们说满了。对于这些成绩,我们是很不满意的。”
不过,我们发现,小黄的笑容里洋溢着自豪。尔后,我们还发现,这自豪属于每一个惠州人。
惠州起飞的“秘诀”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距广州160公里。站在惠州大桥上,你可以看到今日惠州的美丽风姿。湖光山色之间,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这些现代化建筑的周围,偶尔散落着几间低矮的瓦屋,让你依稀联想起旧日的小城。
面对今天的惠州,我们思索,我们发问,为什么短短的几年,这个落后的南国小城会发生如此巨变?
“当然是中央的政策好啦,没有改革开放,惠州做梦也没有今天。”惠州人如是说。
我们半开玩笑地请市政府的同志讲讲惠州起飞的“秘诀”,他们笑了:“没有罗。实事求是,结合本地情况,把中央给的政策用好用足就是罗。”言语之间,饱尝改革开放甜头和实惠的惠州人,情不自禁地流露着对党中央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衷心的拥戴。
1984年,可以说是惠州发展的转折点。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等地区率先崛起,强烈地震撼和刺激着惠州人。机构调整后的惠州领导班子,反复思索着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这个落后地区,改革开放的大文章怎么做?
常委会。三级干部会。论证、争辩、研讨。惠州市的大大小小的决策者统一了思路:我们承认落后。落后不等于没有优势。别辟蹊径,方能出奇制胜。惠州的优势是,人均占有土地是沿海开放地区的1.5倍,回旋余地大;惠州是广东的主要产粮区之一,有农业做后盾,海岸线长,有天然良港;没有包袱,一张白纸,好写文章。
面对铺就的“白纸”,惠州人挥毫命笔。文章的题目就是:紧握住引进外资这个龙头,带动本地工农业的发展。为了摆脱资金和市场问题的困扰,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攻方向。为避免重蹈其它地区的覆辙,以引进起点高、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为主。
题目难出,文章更难做。外商肯不肯来惠州投资呢?惠州市政府勒紧腰带,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上,力争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几年苦干,惠州境内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马路不平的现象大为改观,市容市貌也增添了好几分秀色。
改造投资“软环境”的工程也在进行。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市政府合并机构,裁撤冗员,改变了以往多头审批,互相扯皮的现象。市政府做出了铁的规定:凡符合惠州市审批权限的,限6日内答复。不在惠州市审批权限的,6日内一定报审,不得延误。
菲利浦公司对此颇为满意。本来,他们和北方某市签订了投资意向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半,连可行性研究的报告也没批下来。他们只好南下惠州,另找合作伙伴。在这里,他们没有听到“研究研究”之类的习惯用语,一经拍板,一切便都顺顺当当。从签订合同到正式投产,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办一个企业就让一个企业成为样板,这是惠州人吸引外商的高招。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大型企业—信华精机有限公司在惠州落户以后,惠州市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企业排忧解难。水的问题,电的问题,信华公司一个电话打来,市长亲自出马去解决。在市政府的帮助下,信华公司1986年5月立项,11月就建成投产。1989年,信华公司产值近3亿元,创汇4200万美元,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国际B级标准的厂家,效益可观。
一花引来万花开。继信华菲利浦之后,18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找上门来,安家惠州。截至1990年5月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3.3亿美元,引进了14万台(套)设备。其中
38%属于80年代先进水平。1990年上半年,外向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0%以上。
据说1984年以前市领导班子开会,讲到工业情况时,寥寥数语就结束了。今天,只要你有耐心听,惠州人就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企业和产品。“……惠州生产的高级汽车音响,中国之最,出口100万台,去年在英国评第一;惠州生产的TCL电话,中国第一,惠州的产品打入6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是的,中国人原本就很聪明,博大的土地原本就潜藏着种种优势和条件,一旦政策的法宝启迪了沉睡的心灵,开动了僵固的大脑,打开了封闭的思想库,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就会让天地变个模样。这是惠州腾飞的“秘诀”,也会是整个民族腾飞的“秘诀”。
惠州,青年人的舞台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惠州,也在拍打青年的心灵。如果说,仅仅几年前,惠州青年的梦想还是进国营厂,当工人,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话,那么,今天这种梦想已成了古董。勇于进取,不靠别人的恩赐生活,已成了他们的人生信条。
蔡育民只有29岁,这位当年的团支部书记已经是惠州市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了。这是一个团办实体,他的公司职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就是这些年轻人,去年人均创利15万元。他们在去年9月创办的惠升印染有限公司,年产值7000万人民币,创汇1000万美元,是惠州市的创汇大户之一。
“今年我们准备再发展4个合资企业。这样,我们公司的产值就会搞到1.5亿,创汇2000万美元。”蔡育民很平静地对我们说。
他如此平静,因为对他来说,雄厚的资金虽然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却不是唯一的追求。他有更高的境界,他们的口号是“创汇育人”,“在另一条战线上为共青团事业服务”。当他讲起他们已经拿出10万元建起惠州青少年基金会的时候,当他讲起几年后惠州的土地上将矗立起一座壮观的现代化青少年宫的时候,当他讲起他们是在尝试和摸索一种新的体制管理模式的时候,他显得非常激动。
蔡育民深信,不懂得经济工作,不涉足经济领域,在今天就不会真正关心和引导当代青年,就不是真正懂得团的工作。他雄心勃勃,也许他踩出的路会是共青团改革的一条新径。
“你这样年轻,别人服吗?”我们问。
“在竞争中,没人注意你的年龄和资历,主要看你的信用和才干。”
“听说你过去是个演员,怎么当上了总经理?”
“一个靠机会好,一个靠自己努力。对我来说,这里是更合适的舞台。”
改革开放给青年提供了以往难以想像的机会。青年在选择机会,机会也在选择青年,而且越来越苛刻。所以不难想见,为什么蔡育民在繁忙的商务中挤出时间,读完了三年电大的经济管理专业,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下班之后匆匆赶入各种培训班,学缝纫,学烹饪,学英语,学会计,学管理。有位青年说:“我就喜欢这样,和机会作双向选择。我失败了,决不埋怨别人。我会挖空心思,东山再起,抓住下一个机会。”
粮店的营业员经过刻苦自学,担任了中外合资电脑公司的管理人员;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一番苦干,成为中国最大电话生产公司的副总经理;高考落榜的青年以200元起家,开办烧鹅摊档,成为拥有百万家产的私营业主……这些抓住机会的年轻的成功者,就是当今惠州青年心目中的佼佼者。他们暗中瞄准这些佼佼者,决心有朝一日和佼佼者平起平坐。
也许在这些青年身上,有着种种缺欠和不足,有些令,人忧心不安之处,但是,不论他们有何种过错,他们仍然是惠州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力军。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惠州的土地上流过他们的泪和汗,惠州的前景里编织着他们的梦想。
惠州的今天是他们的,明天更是他们的。
“90年代看惠州”
我们一行在广州逗留时,听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来到惠州,方知此话并非戏言。
眼下的惠州,外商港商进进出出,城内城外,劈山开岭填湖,一个个工业区正在兴建,全市简直成了一个大工地,当年开放深圳的时候,也不过如此。惠州团市委的同志说:“这还是小打小闹,要去,就去大亚湾!”
大亚湾地区位于惠州市东南部,距市区40多公里,与深圳市的宝安县接壤,至香港水路只有47海里。说惠州出名得利于大亚湾,并不为过。美国熊猫汽车公司投资10亿美元的熊猫汽车厂就设在这里。第一期投资为2.5亿美元,计划于1991年生产出第一批轿车,1995年达到年产30万辆的能力。熊猫公司在大亚湾征地50平方公里,设有生产区、旅游区和公寓区。几年以后,这里将成为熊猫汽车城。距熊猫城10多公里处,将出现一个石油化工城,英国亮牌石油公司和我合资,打算投资24亿美元,建成一座年处理500万吨原油,年产45万吨乙烯的石油化工企业。另外,令人瞩目的惠州港也在建设之中。它建成后,可有200个泊位,总吞吐量每年1.2亿吨,成为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90年代拿下这几个大项目,惠州将大大加重她在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生活中的份量。
我们来到了“熊猫”工地。数千根巨大的钢梁早已耸立在那里。一个巍峨高大的组装车间,初露端倪。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们难以抑制内心涌动的激情,惠州宏伟的发展远景深深吸引着我们。此时,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知识分子,那么多高精尖技术人才纷纷来信来电甚至亲自前往,要求到这里创业,他们都是有志有胆有识之士。现在“熊猫”的电脑里已经输入储存了2000多份人才档案。是啊,资金、技术、设备,这有形的财富固然十分可贵,而知识与人才,这无形财富的聚集更是一种力量的显示。我们相信,一旦这知识和人才源源不断地融进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土壤就将变得更加丰厚,更加坚实。改革开放正是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着人才,凝聚着知识。
自从今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视察惠州,肯定了惠州市改革开放的成绩以后,惠州人的步伐迈得更坚实有力了。名声在外,惠州人的压力也更大了。市领导班子反复告诫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忘乎所以。既敢想敢为,又慎之又慎,这就是惠州人的风格呵。
我们向惠州的同志告辞,举手挥别之间,他们还在叮咛:“千万不要拔高!我们还有薄弱环节。10年以后欢迎你们再来!”
我们心里默默地为惠州祝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