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波
在巴蜀书社首批推出的《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中,有一册专著相当引人注目,这就是由杭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闻人军撰写的《考工记导读》。
按照巴蜀书社出版该套丛书的宗旨,作者们主要应面向中青年读者,将我国古代几十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必读古籍作比较通俗而又系统的绍介。一般而言,《导读丛书》的作者多为我国文化界声望极高的耆宿老将,如为《梦溪笔谈》导读的胡道静,为《红楼梦》导读的邓云乡等,而闻人军教授虽然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甚富,成果显赫,却刚刚迈入不惑之年。因此,在诸作者中只能算作“小字辈”。然而,也许正是由于“后起”之故,他的导读摆脱了以往校注类史集专著的窠臼,取得了较新的立意。
《考工记》是战国初期成书、第一部系统总结我国手工业技术的古代论著。由于年代邈远,文字相当奥涩。加上各代史学家们的注文掺杂其中,释解不一,一般人读来几如天书。更为疑难的是,文字的解释必须与现代科技知识相符合。为了将这部先秦古籍的庐山真貌清晰地勾勒出来,作者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撰写方法,使初学者在走入《考工记》的“迷宫”之后,有路可寻,感到豁然而悟。
内容翔实丰富是《考工记导读》的第一个特点。由于作者对《考工记》的研究已积日匪浅,深知前辈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疏漏。将这些研究成果中的观点、方法作一番梳理介绍,对这部身兼史学研究性质的《考工记导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作者的知识之渊博、治史之严谨,由此可略见一斑。书中对《考工记》历史背景、科学价值、成书源流、研究方法在相当广度上的浓缩,使读者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来认识这部珍贵的先秦古籍,而不是孤立、简单地从文意上进行解释。
该著的第二个特点是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是由《考工记》作为技艺类百科全书的性质所决定的。清代素负盛名的史学家戴震曾作过《考工记图》,但从现今的科学眼光来看,许多图解主观臆断,舛误杂陈。闻人军的图解以古文物的实物摄影相片为依据,辅以精心绘制的图片,较为真实地再现了战国初期兵器、农具、乐器等古代文物器械的外貌与结构,与《考工记图》相比,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考工记导读》中最有特色的章节是“《考工记》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章中,作者不但介绍了传统史学考据论证式的研究方法,而且结合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对《考工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设想。作者认为,应当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考工记》的内容与结构,以获得对历史之谜在深一层次上的解开。《考工记》本身在编写形式及内容组合上已具有系统论与控制论的色彩,对于我们也具有启发意义。作者的论述不但是自己研究思想的结晶,对于后代的研究者也不乏启迪与引路作用。
(《考工记导读》,闻人军著,巴蜀书社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