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传德
许多团干部都有这个感觉,为组织活动尽心竭虑,满腔热情,团员青年却无动于衷,反应冷漠。
怎样才能改变团的活动“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南京团市委一班人反省自身,悟出这样几个原因:活动机制封闭,供需难以对位;活动资金匮乏,巧妇难为美味;活动方法守旧,四肢难以伸展。归根到底,在于团的工作行政化,“官办”色彩太浓。出路在于强化群团意识和形象,走向社会化。
撤除“栅栏”开办“集市”
演讲会、报告会是团的通行活动之一。会场经常出现冷冷清清,听众无精打彩的场面。在怀疑自己工作价值之余,团市委的同志曾这样设想:是否有人非常想听报告会,但没有得到会议信息;有人徘徊在会场门口,苦于没有参加的身分;有的人对报告内容没有兴趣,但还得坐在会场“上班”完成任务。假如把演讲会报告会的封闭栅栏撤除掉,会怎么样呢?
1987年5月,团市委开展了“西方哲学著作引读”活动,举办了一个系列报告会。他们一改过去传统的做法,不再按团的系统层层向下发票,而是将报告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演讲人登在报纸上,35岁以下的年轻人愿参加者可凭身分证到团市委领票。不到两小时,1000多张票就被领光。会场座无虚席。
撤除栅栏,初见成效。团市委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
活动对象开放,参加者不局限于团员和少数骨干,而是面向广大青年,努力满足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青年发展需求。
活动内容开放。不要只盯着青年的政治思想进步,而要立足为提高青年人的个性素质服务。
活动观念开放。不追求所有活动的出勤率,而注重团的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的活动多举办一些,换个角度也可算出满意的出勤率。
面向青年,在开放的思想指导下,全市各级团组织放开手脚搞活动,“周末歌星自娱会”“预备企业家竞赛”“青年诗人角”……团组织各显所能,青年们各奔所好,团市委因势利导,开办活动“集市”,每月将全市面向社会的团活动信息汇总,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于月初公布,青年们根据需要自愿选择参加,供需直接对位。他们将这个“集市”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绿草地”—这是青年人展示青春活力,发展青春才华之地。
变“经办人”为“总经理”
“绿草地”活动每月一期,自1987年7月至今,共举办了17期,开展了189项活动,共有20余万青年踏进了草坪。试想,这些活动如由团市委独自经营,则会难于上青天。然而通过社会化的方法很轻松地办下来了,而且活动影响极好。团市委的同志有着这样一个清晰的思路:团的自身资源缺乏,而社会有着团的活动的丰厚资源。发掘社会资源,协调服务青年的社会力量开展团的活动,将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他们变活动“经办人”为“总经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三种活动“经营”方法。
“自荐承办”。根据自身条件与优势,结合社会与青年的需要,各单位团组织设计某项活动的具体方案,主动申请承办。
“投标承办”。团市委提出某项活动的主题、内容及要求,向社会招标,各团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投标,由中标者承办。“协定承办”。团市委就某项特殊的活动与某基层团组织或某单位协商议定,联合或单独承办。
实行上述活动经营方法后,一份份自荐申请表,承办投标书雪片般飞来。市青联科技组自荐办起了“青年科技人员第二职业介绍所”,吸引了数以千计的青年科技人员。市饮食公司团委自荐开办了“青年名厨上门服务”活动,为广大青年提供廉价味美的婚宴服务。1988年1月,团市委决定举办一场室内青年运动会。这个计划拿到“集市”上公开“招标”,引来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四五十家单位与团的组织争相投标,运动会的桥牌、围棋、排球、汽枪射击等10个项目分别由10个单位承办。一些小企业团组织也榜上有名。团市委没花一文,没出一人,一场有质量的室内运动会圆满完成。
1988年3月,团市委与14家厂商“协定承办”“有偿售后服务”活动。厂商之间签订协议,双方除帮助群众维修家电外,商店还得替厂家搞产品质量跟踪,厂家也为商店作技术指导。互助互惠,一举三得,一项活动不仅使厂商双方满意,也于无意识中给年轻人注入了现代商品经济意识。
“经营”直接面对青年需求市场,自然就是优胜劣汰。一次,某个团委拟组织一支青年农民赴川考察观光团,没想到在“集市”上吆喝了半天,只有一两人响应,最后只得取消。
团的活动面向了青年与社会,活动的价值也就由青年和社会来检验,行政的方法显得多余而日趋萎缩。
延伸工作手臂
过去挤上门的青年社团被我们一个个推出去,而今,团组织不但要吸收他们,还要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与他们形成合力。1987年10月,团市委开始把改革的目光移视到青年社团这支新兴的社会力量上。
1988年3月,《南京青年社团管理条件》(试行)正式出台。
4月,团市委专门设立了联络部,赋予其管理指导青年社团的职能。
5月,全市就有30多个青年社团到团市委报名申请。经审核,18个青年社团首批登记注册。
《青年企业家协会》为振兴南京献计献策;《青年翻译家协会》为南京外向型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雷鸟航空俱乐部》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滑翔机,争取有朝一日跻身于世界赛机之林。《公共关系协会》将成为全市政府、企业界、理论界、金融界、新闻界五路大军交流汇合的立体枢纽。
活跃的青年社团以其特有魅力吸引着青年,并簇拥在团组织周围,使团组织延伸出无数的臂膀,扶掖青年循着自己的优势发展。
如今,《南京日报》每月第一个星期二载有“绿草地”的年轻人版,在全市青年中成了“热版”;主办“绿草地”的团市委基层部成了青年人的“大本营”;基层部的电话成了青年人的一条“热线”。走向社会化的南京共青团工作,为青年人铺展出一片如茵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