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与智慧”的背后

1989-01-06 04:55孔建民
祝您健康 1989年6期
关键词:港姐竞选小姐

孔建民

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每年都要热热闹闹地大搞选美,其规模之大、耗资之多、影响之广越来越令人惊诧。近年来,选美活动更是名目繁多、不断翻新。譬如,各国有各自的选美活动,选出来的“佳丽”便冠以这个国家的头衔,称作“日本小姐”、“美国小姐”、“香港小姐”、“菲律宾小姐”等等。此外,还有世界范围的选美,譬如“世界亚裔小姐”、“欧洲小姐”,“美洲小姐”等。至于“美腿小姐”、“沙滩小姐”、“穿网衣小姐”、“无上装小姐”之类选美活动,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香港早在五十年代就有选美活动。那时的选美规模很小,而且时断时续。哪个商业机构或娱乐团体心血来潮,便举办一次,无论是选美活动本身,还是被选出来的“香港公主”,在民众中都没有太大影响,只不过是夜总会或酒吧俱乐部的余兴节目,其格调低下,笼罩着征歌逐色的色彩。

197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开始举办“香港小姐”选美。随着电视的日益普及和电视对人们吸引力的不断增加,“香港小姐”的选美活动越来越热闹,影响亦越来越大。开始时,仅选出“香港小姐”的冠,亚、季军和第四、五名,后来又增加了“青春小姐”、“最上镜小姐”、“友谊小姐”等名目。1985年,香港亚洲电视台为了同无线电视台争夺观众,开始举办“亚洲小姐”(香港区)和“健美小姐”选美活动。

这几年,选美几乎成了香港人人注目的周年盛事。每到五月前后,电视台为筹办选美活动都要忙上好几个月。赛前要组织报名和进行初选,去年参加“香港小姐”选美的竞争者,多达1300人。初试后复试,再经过一轮精细筛选,确定前30名,称作“准港姐”。接着,电视台要聘请有关方面的名师,对“准港姐”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项目包括仪态、美容、化妆、口才、舞蹈,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训练,使她们能在最佳状态下参加准决赛,以保证电视直播取得最佳效果。

从报名开始,香港的电台、电视台,报刊便围绕着选美开展了宣传战,除了逐个介绍有希望的“佳丽”的容貌、职业、年龄、爱好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外,关于她们的化妆、发型、服装、谈吐、身上的饰物、脚上的鞋袜、眉毛的浓淡、眼睛的大小等都在报道渲染之列,及至她们的父母、上司,同事、男朋友。总之,凡能挖掘到的都是热门话题。作为“香港小姐”选美活动主办者的无线电视台,掌握着选美报道的主动权。准决赛前最后两项大的活动是,电视台为“准港姐”拍摄户外的宣传广告片和对“准港姐”与评判员见面的夜餐会之详细报道。夜餐会上,“准港姐”们为了博得评判员的好感和取得大众舆论的支持,一个个克分施展才能;发挥洗势,如花间粉蝶,周旋于砰判员之间。这是决赛前电视台组织的最大的一次直播,常常能吸引大量观众。准决赛是又一次高潮,从30名,“佳丽”中再选出15名参加决赛。决赛是选美的最高潮。这一天,决赛现场总是座无虚席,记者们蜂涌而至,镁光灯四处闪烁,摄像机分布在最佳位置,电视直播车严阵以待……成百万香港居民被吸引到电视机前。选美结束后,当选的“香港小姐”们便一时成了最耀人眼目的新闻人物,对她们的宣传报道,新闻界常常要追踪很长时间。

选美,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无线电视台从1973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六届“香港小姐”选美了,它何以乐此不疲,一直兴致十足呢?

原来,香港商业性电视台的经营费用及获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以无线电视台为例,广告收入占了全韶收入的82%,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香港广告市场用于传播媒介的总投资中,无线电视台占去了58%,亚洲电视台占去了13%,所有报刊合占去26%,电台只占去3%。由此可见,无线电视台几乎垄断了香港传播界的广告业务。

无线电视台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广告客户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节目办得丰富多彩,能拥有比较稳定的大量观众,用一句行话说,就是收视率稳定。

如此看来,电视台对选美这般热衷、这般不惜工本就不足为怪了。香港选美活动总要持续数月之久,其间,参与竞选的小姐们时而在沙滩亮相,时而表演健美操,时而泳装出场,时而与司仪妙语对答……吸引了大量的电视观众。

电视台大搞选美,最终是为了通过争取观众来争取广告客户。其它各类公司的老板们也乐于向参与竞选的小姐们提供化妆品、服装,首饰等物,以及捐款赞助,藉此来扩大本公司知名度。那么,参加“香港小姐”竞选的那些年轻小姐们能得到些什么呢?

无线电视台举办选美以来,先后已有万余名年轻姑娘参加了角逐。按香港小姐竞选条件规定,参赛者的年龄必须在17~25岁,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证,在港居留18个月以上,必须未婚、没有怀孕、没有生过孩子等等。这些规定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竞选者必须是香港居民中的年轻处女。有人批评说,这样的规定适应了一部分人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即已婚或怀过孕的女性只是被某男性占有的女性,而“香港小姐”不应为个人“占有”。实际上,从美的角度看,婚姻或生儿育女后并不降低女性作为一个人的美学价值。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已婚女性就没有资格参加选美竞争了。

为了不使人们误认为“香港小姐”选美只是纯粹的肉体观赏,主办者常常要提出一些竞选口号,如“美貌与智慧兼备”等。港姐必须健美,但仅此还不够,还要在文化素养、仪态姿容,举止谈吐上高人一筹。每年的港姐竞选均有不同的主题,如1984年的选美就是以“阳光与活力”作为主题的,要求参加选美的小姐们把香港少女那充满阳光活力的精神与乐观开朗的性格表现出来。

至于参加选美角逐的人员组成,以前十一届港姐选美活动为例,当选的冠、亚、季军,虽说不上是大家闺秀,但都有较好的家庭和职业。33名“港姐”中,从事秘书工作的有7人;任营业主任、医务助理、宣传主任等职务的共7人;从事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会计等工作的共4人;此外还有“空姐”,模特儿5人;其余是学生。她们中间没有“吧女”、“舞女”或从事色情服务的女性,但是也没有所谓蓝领劳动阶层中的女子。这至少可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劳动阶层的女子同“吧女”、“舞女”一样被排除在外;二是真正的名门富户的大家闺秀并不参加选美。

那么,选美究竟会给“香港小姐”们提供什么机会呢?据香港人士说,无非是两条:一是跻身传播界当艺员或进入影视圈当演员,二是嫁得一个“好丈夫”。

中选“香港小姐”,红极一时,光是奖品就十分丰厚。84年“港姐”冠军得到的奖金和奖品价值达40万港元。有的大老板甚至捐赠汽车、别墅给中选“港姐”。旅游界,商界以及各种团体纷纷邀请她们参加各种代表团到世界各地去宣传,以扩大各自的影响。电视台、影剧公司也不示弱,他们在中选的“港姐”和“准港姐”中挑选各种类型、各种气质的漂亮演员,翁美玲等许多走红的明星都参加过选美。纵观前十一届中选“香港小姐”,后来成了家庭主妇的有6人,当了演员、艺员的有12人。难怪有人说,选美只是影视娱乐圈挑选艺员和为豪门公子哥儿们挑选妻子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当然,电视台因此发了财,老板们借机大做广告,获益非浅。所以有人说得更为深刻:选美不过是劳工市场活动中的一部分,参加选美竞争的女孩子只是为了就业或转换一份前景较好的工作而已。有些人在劳工市场上出售学识,有些人出售体力,而这些少女则出售“美貌与智慧”。

猜你喜欢
港姐竞选小姐
葡萄竞选记
竞选班长
缺牙小姐
“等一下”小姐
竞选班长
总统竞选品哪家强
今年港姐选美再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