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人们手中拿着书报。地铁站的自动扶梯上人们边“走”边看,不在乎只有几十秒的时间;小吃店里人们捧着书津津有味地“品尝”,而且看得出他们聚精会神,决不是装装样子。在公园的长椅上,在地铁车厢里看书就更不用说了。难怪人称苏联是“读书大国”。
据统计,苏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和个人常年订阅报刊、杂志,我国的这个数字为百分之四十。苏联是世界上出版书刊的头号大国。目前苏联每年出版的书籍总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可是,与读书的盛行相比较,书的出版还是跟不上,以至在这个出版大国也存在买书难的问题。一般群众觉得最缺的是文艺作品,尤其是那些俄罗斯、苏联和世界各国经典文学著作更是难买也难借。于是出现了“照相书”。有人渴望读到一本书,却又无处去买,便设法搞到一本,每页都拍成照片,这样一本书便装满一书包,随时掏出一张来看。这时,与读书的渴望相较,书的造价、读书的艰难都算不上什么了。
书报充满苏联城市生活空间,不仅是指它的实体空间,比如到处可见的书店、图书馆和报亭等等,而且书在苏联人的社会生活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各种读书团体、读者协会之类的组织不断增加。甚至书也是人们之间闲谈的永恒话题。朋友见面要交流自己读书的体会、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打听新书的出版信息。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