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获得了592张推荐票

1988-08-23 03:48关庚寅
中国青年 1988年9期
关键词:东沟团县委技术培训

关庚寅

有人说当团干部难,难得就像平衡木上的体操运动员,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场地上,做出一连串高难动作才能得分,否则,偏左或偏右……

孙殿东1972年入团,从1974年担任基层乡镇企业团支部书记那天起,至1981年调到县委党校,整整8年,都是在“平衡木”上度过的。多年的团干生活,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无论办什么事情,考虑得都很周到,哪怕是发电影票,也很注意纵横关系。自然,他的理智强了,感情淡了,火性脾气收敛了,似乎失去了青年身上那种最有活力的东西,常常处于一种欲闯不能、欲休不忍的困惑状态。他朦朦胧胧觉得,共青团似乎还有什么东西引诱着他,去寻找……

1984年春,当组织上决定调他回团县委任副书记时,他二话没说,马上报到。

谁知,当他骑着自行车下乡调查两个月后,竟失眠了,几天几宿睡不着觉。

三中全会后,农村商品经济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上层建筑,也冲击着共青团的围墙。素以灵活、敏感著称的团干部们,审视了时局,纷纷作出了迅速的选择,开始“胜利大逃亡”。有的成为行政官员;有的投入了“全民经商”的行列;就连县里一位全国闻名的红旗团支部书记,也买了一台拖拉机,跑起个体运输……然而更多的农村青年还是老守田园,致富无门,靠天吃饭。即使有些青年挣了钱,也只知道盖房子娶老婆,很少用于生产性的智力投资。农村这些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的人是这副状态,自然,一个贫困的幽灵在东沟县大地上恶性循环:教育落后—观念陈旧—传统经营—生产力水平低下。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共青团却没了活力?共青团真的山穷水尽了吗?他通过大量的调查,得出一句话:要改变共青团的面貌,在农村则必须同时改变农村面貌。这不仅仅是党的任务,也是共青团的任务。

他在夜风中沉思。渐渐地,一个带领全县青年为发展生产力艰苦奋斗的设想,在他脑中形成了……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而又不会青史留名的会。

那时他还不是正书记,可他的表现欲太强烈了,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走“平衡木”。孙殿东根据东沟县的实际情况,慷慨地提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大方案,在县里打三大战役—在县南部沿海,搞开发性实用技术培训;在县中部平原,搞庭院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在县北部山区,搞永逸性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在战役中培养东沟一代青年,发展壮大团的组织。

消息一传出,立刻众说纷纭。有人指责他显大气,好大喜功。也有人说他傻,闯腾一阵也是费力不讨好,功劳只能记在别人头上。更多的人是怀疑和不理解:你在共青团的岗位上还能呆几天?把大话喊出去了,等你拍屁股一走,谁给你揩屁股?再说,就算你不走,这样傻干也不会马上见成效。真不如拿出共青团的看家本事,搞点有声势的活动,弄些短、平、快项目,既有名堂又有影响。再拉拉关系,不愁以后没有好去处,何苦干这种差事呢?

是的,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已30出头,何尝不愿意有一个好去向,然而,他总觉得改革开放的环境恰好给共青团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应该拼尽气力去探索一条振兴团的事业的路。

他豁出去了,他不愿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也不愿意当孬种。

于是,一个以团县委为核心,各乡团委为纽带的播火网搞起来了。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团干们,担负起改变一代人的艰苦重任,办起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点燃了开发东沟大地的星星之火。

从此之后,孙殿东每逢年节总发誓:要和家人好好团聚,可每一次都是他坐不稳、站不牢,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惹得家人不知所措。他呢,一头扎到乡村去,才心满意足。

为了实现三大战役的宏伟设想,他拼了。夏天,他爬山越岭,满身汗水,忍着蚊虫的叮咬,一个乡一个乡的扇风点火;冬天,他常常忍饿挨冻,蜷缩在冰窖一样的小招待所里,蒙着黑亮的被子,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精心备课。

然而,刚开始时,他却遭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

一个晚霞似火的傍晚,他风尘仆仆地来到一个乡政府所在地,准备找乡党委书记汇报工作。恰巧,乡党委书记正陪客人在小餐厅喝酒。他虽然饿着肚子,但很知趣,悄悄喊来服务员,请她转告书记:说团县委一个姓孙的找他汇报工作,两分钟就行。

不知是乡党委书记喝多了,还是心中根本没把团的工作排上号,把手一扬:“没时间!”

一些乡党委书记不理解他,青年们也不理解他。

每当他召开青年座谈会时,马上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哎,团怎么上起农业课来了?”

“你知道葡萄怎样越冬,对虾怎样育苗吗?”

孙殿东苦笑了一下,看来农村青年也变得“识货”了,是不见真佛不烧香。幸亏自己钻研了几本农业科学知识,否则真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他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便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讲起养殖方面的新技术,直讲得农村青年目瞪口呆,暗暗叹服。孙殿东并没因此满足,他每到一处,都真心实意帮助青年解决问题:帮助有志气的技术农民筹款;帮助无致富门路的青年学技术,提供信息;也帮助被包办婚姻困扰的青年男女冲出罗网……孙殿东出名了,他讲的政治课,小青年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那位曾无意冷落他的乡党委书记也不好意思了,来到县里,主动负荆请罪,硬拉他去喝酒,喝完酒,商量请他到乡里去办培训班的事。

几年来,在他这个农业大学的“校长”和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全县70%的青年受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多达7万人次,很多青年成了名副其实的农业专家。在全国举办的青年百业知识竞赛中,东沟团县委获得了组织奖。无疑,他们为东沟的经济起飞,为东沟海产品出口创汇名列全国第一作出了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来,他们还利用寒暑假,对在校初高中生进行了轮训,使他们一离开学校,就成为农业生产上的生力军。由于团组织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使其越来越有吸引力,团员的队伍也从14000多人发展到17000多人。

权威,是以牺牲为代价换来的。自从1986年初春孙殿东担任团县委书记后,团的工作日新月异,在全县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县造纸厂失火,有关单位先后组织了两支清理火场队伍,干不到一天都便畏难退阵了。孙殿东一声令下,只用一个小时,一支1500人的救火队伍就奔赴火场。青年们大战4天,冒着炎热,没有一个退却,把火场清理得干干净净。

1987年夏连降暴雨,县城围堤出现险情。生死关头,孙殿东一声令下,立即组织起2700人的青年抢险大军,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加固了围堤,转危为安,全县人民脸上露出了笑容。还有,孙殿东一声令下,全县的文体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读书声、歌舞声弥漫着小小的县城……

他和他的事业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彰。团辽宁省委树立他们为全省青年战线的一面旗帜;团中央青农部授予他们全国实用技术培训先进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团中央及本刊举办的五四奖章评奖活动中,他获得了592张推荐票,名列第一。

他的赤诚之心得到了回报。这时有人劝他:“得了,见好就收吧!”他不置可否:“干什么职业无所谓,关键是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

“怎么,你要干一辈子共青团?”

是的,作为一个35岁的老团干部,他快转业了,但是,他爱共青团,他把心交给了共青团事业,只要他干一天,就要干出个样来。

猜你喜欢
东沟团县委技术培训
内蒙古小东沟花岗岩体特征及找矿意义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东沟别
通海团县委开展“青年之声”团支部授牌活动
东沟“84.6”暴雨洪水分析
如何加强数字电视技术培训工作
和龙市百里坪东沟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