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章
我国古代的兵书,不但为今天的军事家们所“宠爱”,而且也受到了企业家和管理学家的“钟情”。在日本,中国古代的兵法成为经理人员的必读书;在美国,中国古代的兵法成为大学的教材。中国古代兵法在国外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市场,是因为这些兵法中包含着大有用场的管理思想。
“武为表,文为里”——管理之宗旨
古代兵家非常重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早在战国时代,《尉僚子》就对此发表了十分精辟的见解。它说:“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意思是说,军事较之于政治,是从属的,而政治较之于军事,是主导的。《孙子兵法》中也有“五事”“七计”“道”为首的说法,在《形篇》中就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此处的“道”,即指“政治”,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
现代管理中,存在着一个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如何摆正这一关系呢?我以为同样应以“道”为首,这里的“道”,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法律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企业的经营离开了这个“道”,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改变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使企业误入歧途。所以,这个“道”是现代管理的关键因素,应该把它作为宗旨。
运筹伐谋——决胜之本
运筹,是军事家们必备的基本功,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说的运筹的重要性。我国世代相传的孙膑赛马和“围魏救赵”的故事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因此,历代兵家,都十分强调先谋后战,以谋为本。
运筹伐谋,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现代化要求各个企业能够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和物力,作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商品经济又要求各个企业必须具有顽强的竞争力,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战略决策。任何决策的失误,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给个人带来不幸。所以,运筹伐谋是决胜之本,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经理人员,必须具有运筹伐谋的基本功。
因“势”而动——成功之路
历代兵家,不仅强调战争中要有正确的战略决策,而且还要求兵家具有审时度势,因势而动的风度。《孙子兵法》中《虚实篇》说:“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是说,打仗作战是无固定态势的,指挥员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手、不同的地形等采取适当的部署。
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因势而动是通向成功之路。企业战略方面的关键问题,是执行问题,是怎样使之不断适应新情况,也就是如何使之付诸实行并保持灵活的问题。尤其在当前这场影响全球的新技术革命面前,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产品的寿命周期短,买卖次数频繁,价格变化快。这就要求企业家要有敏锐的应变能力。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家应能对环境中各种不断变化的情况不断地作出反映,只有这样,企业的经营才会成功。
教戒为先——力量之所在
训练是军事上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司马法》说:“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吴子》也说:“用兵之法,教戒为先”,练兵,主要是练心和练技术。练心就是注意思想教育,《登坛必究》说:“练兵之法,莫先练心。”练技术就是练就一身精湛的军事技艺,《正司堂集》说:“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
作为企业,也应重视训练。企业职工没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日本丰田汽车厂就十分注重训练,所有进丰田的人,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否则不能工作。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应该高度重视训练的问题。企业的训练工作,无非也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职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职工;二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成为有娴熟技术、能胜任工作的技术工人。
知彼知己——竞争之要则
战争是流血的竞争。因此,兵家告诫各级指挥员,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管子·七法》也说:“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阵也。”就是说,不了解对方情况,不可轻易进兵,不要轻易约期会战,不要贸然行动,不要轻易列阵交战。
这一点,对于指导企业管理也具有意义。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之间也存在一个竞争问题。尽管这种竞争不同于战争,但这种竞争也会造成这样一个结局,即优胜劣汰。企业家要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竞争对方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与自己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竞争措施。只有如此,方能“出奇制胜”。
气和则心齐——生财之道
气和,就是内部团结。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说:“气和则心齐,兵虽百弓,指呼如一人”。《吴子·图国》中专门讲了这个问题,指出“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这就是说,一支内部不团结的部队,是不能打胜仗的。
气和,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却是生财之道。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占上风,不是靠企业中某一个人的个人竞争,而是依靠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的相互协作。日本丰田公司第一任老板丰田喜一郎跟职工讲过这样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他说:“我们整个丰田汽车厂等于一个划艇,每一个职工就是划艇的人,统一听厂长号令,一个口号一个行动,这样才能保持高速度,不这样,我们就不能竞争,就要失败。”
(摘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