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盛象
在香港尖沙咀爆发的一场经济大战,曾经轰动全港,波及世界。这一大战的主角,就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的华人船王——包玉刚。本文详述了包氏吞并英资怡和洋行下属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场资本战的概况。通过介绍包氏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透视经济信息、商学原理和经营策略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令外国人大惑不解的包玉刚
包玉刚是一个经营有方,发迹最快的船王,三十年前他连一条船也没有。从1955年买第一艘商船至今,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终于一举成为世界头号船王。
包玉刚身体健康,喜欢运动,最爱游泳和打网球,他在球场上认识一个球友,是在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任职的英国人桑达士。包的外貌并不出奇,身材1.73米,不算高大,体重140多斤,不显块头,是个普通中国人的外表,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寻花问柳,不玩麻将纸牌,作风稳健,谈吐文雅,是个正人君子。所有这一切都会给东方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然而欧美人却不一定欣赏。在桑达士眼里,成大器的人物应该象希腊的两个船王奥纳西斯和尼克斯那样,长于抛头露面,善于狂语滥言,经常能做出些吓人一跳的举动,诸如娶个总统遗孀之类的出奇新闻。因此,桑除了与包打打球之外,并无意以他为友。然而,包具有东方人特有的耐性和毅力,每每做出些使他目瞪口呆的事来。蓝眼球们对黑眼珠内心的奥秘发生的兴趣,从有些轻视变为迷惑不解了。
桑最后一次轻视包是为买一艘7200吨干货轮的事。当时,包向桑申请贷款:“我有机会以100万美元买一艘船,准备租给日本航运公司,为期五年,日方银行愿向您开出75万美元的信用做为担保。”在桑的眼里,包只是个白面书生,看不出他有什么经商的才能,更不相信一向谨小慎微的日本银行会给他开什么“信用状”,便满不在意地信口回答:“只要开来‘信用状,就来支款吧!”事后桑遇到了包的父亲,对他说:“你们的包先生发疯了!”意思是说,他竟想买船经商。他哪里是那块料!当包带着信用状来见他时,桑惊得目瞪口呆,瞅着包的一对黑眼珠愣得说不出话来。心里在想:这个包怎么会取得日本人这等信任?奇怪!银行最重要的是信誉,话已出口。只得成全他了。从此以后,桑不再敢轻视包了,说得确切些是有几分钦佩了。
包的第一艘船运转了刚刚一年挂零,到1956年就变成了七艘。从此以后,来往于世界四大洋上的商船队中,包氏的船只有增无减,所有这一切,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那时,希腊的两个船王各有500万吨总吨位,比包略多一些,他们都采取自己经营的方式。在埃以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关闭,货多于船,海运业务异常繁忙。奥纳西斯讥笑包不会赚钱,对包说:“难道你不知道往返四次过洋就能捞回一条船的道理吗?”当然,包不但知道这一点,而且还知道比这一点更为重要的另一点,即如何长期稳定的抓住货源,事实证明了包的远见卓识。1973年埃以战争结束之后,包已预见到苏伊士运河将会开放,海运业务中船会过剩,因此他曾感叹地说:“海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苏伊士运河开放之后,希腊两船王的大批货船停港待货,每日消耗着几十万美元巨资,哪里还顾得上发展呢?可是包却不同,由于日航公司有稳定的日货货源,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不断增加的货源,尤其到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开放政策逐渐使中国成为香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口货物有增无减,包不但没受冲击,还有所发展。
包的持重,不爱出风头的性格,使他长期成为一个埋名的富翁,直到1979年九龙仓大战的前夕,甚至在香港除了李嘉诚,没有人知道他确实有多少资本。这也是他能藏尖不露而一举击败强大对手的有利条件。可见伏兵和出奇制胜在资本战中的惊人作用。
李嘉诚和他的智囊团
包之所以能战胜怡和,是由于借助了李嘉诚智囊团的一臂之力。李嘉诚是香港七十年代崛起的一位富商,如果说包起家的秘诀是联合汇丰,借助日航,那末李的起家诀窍则是善于用人。他有一个卓有成效的智囊团,每当关键的时刻,它都会给李及时地提供准确的情报,有效的抉择方案。
李的胃口很大,地产好景方未兴艾。他的谋士几乎把整个港九的每一块土地、房屋都思量过了,他的智囊团几乎把每个上市公司的股市行情都分析透了。加上李特有的挖“墙角”绝技相配合,他就能获得许多公司的绝密情报。功夫不负有心人,智囊团终于掌握到一项重要绝密情报:英国在香港最大的英资怡和洋行,虽然是九龙仓有限股份公司的大东家,但实际上他占的股份还不到20%,简直是少得不成比例,这说明怡和在九龙仓的基础薄弱。尖沙咀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其旁边的大量九仓名贵地实际地价已寸土千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未动,股票面值低得不成样子。这些都是争夺九仓的有利条件。如果大量购入九仓股票,即使股票价上涨五倍,也不会超过每股所代表的地价,只要偷买20%股票即可与怡和公开竞购。持股的百姓,在相同的出价下,当然愿意卖给中国人。因此,有把握早日购足50%股票,取代怡和成为大东家。这样就有权运用九仓的名责土地发展房地产,堪称是一本万利。
李嘉诚听到这一信息,当即决定:分散吸进九仓股票,从1978年起李便悄悄地分散户名吸进股票。使每股10港元的九龙仓股票上涨到30余元。到九月份,李已掌握了18%股份。
怡和洋行自恃财大气粗,量无人敢与他较量,虽得知九仓股票日日上涨,估计可能有人吸入股票,但并未认真对待。因为他自己也知情,九仓股票偏低,迟早会有许多人倒买九仓股票,出现上涨也不足为奇。
李乘怡和的大意,将股票吸进到与怡和旗鼓相当的程度。这时,已进入了战术决策阶段了,如果继续吸入股票,股价必然再涨,怡和定会警觉。偷袭战必将转入阵地战。两军对垒,李的实力能否取胜,已到了关键时刻了。李只得将家底和盘托出,求计于智囊团。李毕竟属于新富,老底还显得太薄,他的谋士已发现,在阵地战阶段,双方拚实力则李难于取胜。
李的智囊团真不愧为一流水平!他们丰富的社会知识,长期对社会的洞察,加上对每个要人的内心分析,在这里都一股脑儿化为金钱了!他们的方略是寻找一个代替自己向怡和作战的人,将全部股票高价卖给他。若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神机妙算!李的谋士们确知包玉刚有雄厚的实力,只是不为世人所知罢了,他们查到了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海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这预示包将向海运以外的方向投资。
两巨头“密斟”
1978年9月的一天,在中环文华阁的的高级隔间里有两位身穿中式服装的本地客人,使用普通话进行了一次短暂而又神秘的会晤。时间虽只二十分钟左右,却决定了价值20亿美元就九龙仓脱离英资怡和洋行,落入包氏家族之手的关键性交易。真是一诺千金!
这两个人中,一个是地产商李嘉诚,另一个就是船王包玉刚。
这究竟是怎样一笔生意呢?简单地说,就是李将手中的2000万股九仓股票全部转卖给包玉刚,包将帮李搭桥从汇丰银行中承购英资和记黄埔股票9000万股。两人皆大欢喜击掌定盘。
为什么是皆大欢喜呢?李知难而退,退中获利,既卖得人情又富了自己,岂不英明!包则借李智囊团的情报、信息和卓越的判断将实现久日的宿愿,仅此一个妙计,出千金巨资都买不到,何况李已为他打好了赢得价值十亿美元的九仓主权之基础!包自知确有实力,胜怡和心中有数,此妙计正用得上,而且也唯有自己才用得上,不费吹灰之力一举获得18%的九仓股票,开盘就有与怡和相等的实力,怎能不高兴!
是怎么体现一致对外的呢?李自知不是头号英资的对手,而甘做包的前锋,将冲锋陷阵的成果交给包;而包凭着与汇丰长期合作关系,把三号英资和记洋行的9000万股黄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偷偷转手卖给李,使李嘉诚能战胜和记洋行,这不是中国人联合击败在港英资的“统一战线”吗?可见,这两笔生意只是香港中英资本大战的序幕而已!
李嘉诚成功地为幕后的包玉刚打了个掩护,当李被怡和发现之后却停手不干了,使怡和误认为已化险为夷。而包接上来吸收九仓股票,怡和又误认为是有人盲从李,顺势抢购而已,还在讥笑他们自找倒霉,料定九仓股票不久即会下跌。等怡和发现九仓股票持续上涨而不回落,值得警惕时,包已大刀阔斧,仅用一个季度就吸入了另外1000万股,占有30%的九仓股份了。时值1979年初,股票价格已达50港元,怡和才知上当,心急如焚,立即研究对策,出高价回收九仓股票,准备决战。
然而,包却突然把全部股票于1979年4月转卖给隆丰国际有限公司了,作价每股55港元,外界人又不解其意,其实,隆丰乃是包氏财团下属的一间上市公司。转此一手是名转实不转,不但不是退却,反倒是做好了决战的准备,真不失为一招进可攻退可守的妙棋!一旦得手即可得到九仓,一旦失利赔掉一个隆丰就能推卸全部法律责任,此乃舍车马保将帅的高招。
“空城计”的胜利
至此,包已做好了决战前的一切部署。于是,包只当无事,话别亲友,扬长而去,到英国“办事”去了,这是包唱的空城计。
怡和得知包已离香港去英国,觉得战机已到,立即布置反攻。于是令其下属“置地公司”登出广告回收股票。
其实,包玉刚怎肯在激战前夜离开前沿呢?只是因为自己已做好了准备,只恨决战时机来的太迟而耽搁时间,才有意暂时避开的。怡和却正中此计。其实,早有家人电告在英国的包玉刚。包在置地公司登出广告后的第三天,即6月22日中午乘飞机返港,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在两天内向股市收购九仓股票2000万股,每股出现金105港元。又令在全港各大报纸上登大幅广告宣传反击。一夜之间,香港已家喻户晓。凡手中有九仓股票的人都很清楚,这已是最后的决战,也是股票的最高价码,况且又是直接付现金!此时不卖,更待何时,无不争相抛售,对每个持票人来说都是一本十利的好买卖!
对包玉刚来说,在九仓的总计一亿股票中,若能占得5000万股,即取得绝对稳固的大东家资格,现已握有3000万股,再购入2000万股,即将怡和完全击败。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绝对的经济优势,难保全胜,因为出价低者必然得不到股票。
怡和看罢包的广告,仅付之一笑,并不采取措施,认为包这次确实疯了。他怎么会把20亿现金钞票放在家里,如果放在别处,两天之内怎能零付这么多钞票?即使把印钞机对着付款口现印也没有这么快!何况包并无权力印钞呢。如果包的广告错了,那么包必将惨败:等到股市上有人叫卖九仓股票而包的经纪人不敢应答时,包就必露原形。到那时,九仓股票会一落千丈,怡和即唾手可得,最后受害者也必然是持股票最多的包氏自己。因此,怡和认为包的败局已定,不必采取任何新的行动,只要两天一过,守株待兔就行了。
香港的市民也认为包实在冒险。1965年好端端的一个恒生大银行因出现挤行事件,几天便被挤垮,投身汇丰了。而包氏自己不开银行,怎能在两天之间付出20亿元呢!其实,何止20亿,2000万股,每股10元,现钞共计21亿,总还得允许多收一点吧!这相当一个中等收入的雇员九万年的薪水啊!
然而,出奇制胜是万灵的策略!
令人吃惊的是:包氏于23日清晨九点半开始付款,股市经纪人全部出马还是应接不暇,包玉刚当真在两天内付出20亿现钞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奇哉!异哉!包玉刚的现金政策取得了全面胜利!
怡和还没有等到清醒过来的时候,就已收到包玉刚送来的请帖了:邀请二股东怡和“置地”董事出席包氏召开的第一次新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议!包要在会上宣布九仓主权已归己有,说明自己将在这片名责地上描绘新的蓝图!
(摘自《现代人报》)
(题图:姜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