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 华
拳击是世界上最“时髦”的运动项目之一。它以力量和敏捷完美结合的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在许多国家里,它所拥有的观众仅次于足球。
国际拳击运动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在公元前688年的第二十三届古代奥运会上,拳击已列入竞赛项目。那时运动员不分级别,手上不戴手套,裹以柔软的牛皮制条带进行较量。到了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时代,为了迎合寻求“流血刺激”的观众口味,拳击运动员还要在皮制条带上嵌上金属扣。为置对方于死地,不惜击打对方的要害部位,当场被打死的情况时有发生。近代拳击运动是英国人詹姆斯·弗格发起的,他在十一年的拳击生涯中成为常胜将军,被称为“拳王”。1743年,英国拳击高手布劳顿提出了“文明”拳击,制订了最早的拳击规则,并于1747年首次在比赛中使用,被誉为“拳击之父”。1838年和1865年,英国相继颁布了“伦敦拳击法”和“昆士波里拳击法”。拳击史上第一次正式国际性比赛是1860年在英国举行的。按体重划分拳击等级则始于1872年。1880年,英国伦敦成立了业余拳击协会,次年举行了第一次锦标赛,在1904年的第三届奥运会上,拳击联合会则成立于1924年。目前拳击比赛共有十二枚金牌。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有拳击活动。建国初期,拳击运动也曾得到一定的开展,并列为比赛项目。1953年后,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拳击比赛。1959年暂停开展。近年来在部分省、市,不少群众自发组织了一些拳击比赛。如南京的海鸥杯、北京的利生杯、洛阳的牡丹杯等。前世界拳王阿里两次应邀访华,对我国拳击运动起了推动作用。1979年底,邓小平在接见阿里时指出:“拳击运动也可以成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渠道。”并请他来带徒弟,传授技术。阿里通过在中国的参观、访问,兴奋地说:“中国人灵巧、快速,会很快地走上世界拳台。”
(上海朱春摘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