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方尖碑及其他

1987-07-15 05:54
读书 1987年7期
关键词:林立神殿法老

郭 黎

冯作民编著、台北燕京文化事业公司1977年起陆续出版的《西洋全史》煌煌二十卷,凡一千五百万言,台湾学界有人称道作者的“魄力与毅力堪比于法国的Henri Martin和美国的Will Durant”(黎东方博士为该书作的序),这种赞誉是否确切暂且不论,该书史料丰富、脉络清晰、重视文化史进程等特点却是明显的。与一般的欧洲通史不同,作者特地加写了第二卷《古东方各国》,把直接影响了古希腊的古埃及、古西亚文明的发展与欧洲文明的起源作为一个总体加以考察,表现出作者的一种眼光。

笔者研读了冯著第二卷古埃及部分,发现它在史料处理及观点方面都有一些独到之处,但对古埃及史研究中至关紧要的第一手资料——古文字考证、古物诠释却屡有不确。笔者谨在此提出二例加以辨析:

一、关于“法老”一词的语源冯著云:“埃及国王被称为‘法老(Pha-raoh),是‘日神之子的意思”(第五页);“被称为法老(日神之子)的古埃及王……”(第十页)等,此说欠妥。“Pharaoh”是古埃及语“Pr—c”一词的谐音,意为“大房子”,从古王国时代起开始用以借代“宫殿”、“宫廷”;中王国时代的十二王朝求,它的语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仍只言“朝廷”,非指“国君”;只是到了十八王朝埃赫那吞年代,才明确含有“国王”之意,有点类似中国古代“陛下”、“殿下”称呼的由来。关于“Pharaoh”一词的嬗变过程,可参阅AlanGardiner的《EgyptianGrammar》一书第75页。至于“日神之子”,又称“拉神之子”,在古埃及语中读作“S—RC”,是对国王的一种尊称,表示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与“法老”一词在语源上无关。

顺便指出,国内一些出版物对“法老”一词往往只是笼统地释为“古埃及的国王”,这种解释不能说是十分精确的。

二、关于方尖碑冯著在列举古埃及重要遗产时,以卡纳克神庙为例,说:“这座神殿的方尖碑林立,一共有一百三十六根之多,分列成十六行,……每座碑顶都能站立一百人之多……”(第十一页),事实上,卡纳克神殿大厅内林立的是圆柱,而不是方尖碑,在埃及考古学中,这是两个事物,其功能、形状均异,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作者在前一页给方尖碑下的定义:“方尖碑(Obelisk)……是用花岗岩先雕成圆柱,顶端呈尖棱形,……立在神殿的入口处或神殿之中,”正确,那末这个“尖棱形”的顶端,如何站“一百人”?此外,这一定义至少还含有另外两处错误:首先,方尖碑的制作过程并非“先雕成圆柱”,它的柱身从一开始就是方形的,笔者在埃及留学期间曾参观过阿斯旺附近的一处古代采石场遗址,那里有一根著名的仍嵌留在山体内的“未完成方尖碑”,清楚展示出古埃及人是在山体岩石上直接凿出笔直的碑身轮廓,然后将其剜出启运的。从技术上讲,雕成圆柱要远为困难,冯说在逻辑上也是不通的。其次,方尖碑作为纪念碑式建筑,通常是单个或成对矗立于神庙的入口或周围,没有立在“神殿之中”的方尖碑,当然更谈不上“林立”。

猜你喜欢
林立神殿法老
瀑布前的神殿
“法老之蛇”实验
原始人的神殿
没落的神殿
寻找拉美西斯二世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
地下有鬼
2006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21题别解与探讨
怪城
降服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