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这是黎巴嫩著名诗人哈·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
在与青年谈论人生,谈论生活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这句名言。
当你谛听青年人描述对生活的印象时,你真会感到,他们好似在碧玉缓流的江面上放舟,两岸草木争荣,岩壑竞秀,远处明朗绚丽,闪着光亮,一切都那么充满了诗情画意。他们对生活,浸透着如此甜蜜而快乐的感情,常令我暗自歆羡不已。
纪伯伦是这样描写青年人的欣喜心理的:“她——他的心灵,开始读彩云写在太空面庞上的文字,欣赏微风绘在水面上的图画。她——他的心灵,懂得花朵的气息,理解山鸟与夜莺的歌。”就是说,青年人总爱用辉映着甜蜜愿望的双眼,去观察生活、领受生活的快乐。
在我们所走的人生旅途上,适意总是多于不适意。青年人内心贮藏的愿望,得到满足时,会觉得自己仿佛是快乐的天使,幸运正以无忧的手,殷勤地给自己加冕,因而心头涌出欢欣的情感。
但是,世界上终究存在着不适意的事情。在生活中,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又该如何呢?那种时候,你会不会抛弃生活的愿望,不再喜欢眼前的一切呢?
我有一位年轻的朋友,正沉浸在初恋的幸福当中。他是用甜蜜的微笑来看待今天和将来的。可是过不多久,一片乌云出入意外地飘来,遮住了他的眼睛。他的女朋友突然变心了。他沮丧地对我说:“我失掉了生活愿望,从此,什么都完了,留在心底的只有怨恨。”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隐去了亮光,浮现着懊恼、忧伤的神情。
其实,一个青年可以失掉这一件东西或那一件东西,放弃这一个想法或那一个想法,但无论如何,不能失掉和放弃生活的愿望。一个失掉了生活愿望的人,必然要成为自甘沉沦,淡漠处世,灰溜溜地过日子的人。
高尔基写过一首诗,题名《活过了一天——阿弥陀佛》。诗曰:
不要追求,不要议论,
寻找的是疯狂,讲理的是愚笨。
晚上的梦好医治白天的伤痕,
而明天要来的,让它来就成。
活着——就得会过活:
惊慌、悲哀和欢乐。
愿意些什么?后悔些什么?
活过了一天——阿弥陀佛!
这首诗,描画的是庸人的肖像,也描画出了没有生活愿望者的肖像。
固然,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你给欢乐下了请帖,虔诚地请她与你作伴,可是,那位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痛苦,却蛮横地排闼而入,在你身旁纠缠不去。这种情境恐怕是每个人都领受过的。但在这种境地下,你仍然没有理由放弃你的生活愿望。
痛苦,当然是每个人都不情愿承受的。它的来临,不管程度如何,都将让人在精神上受到折磨,甚至会在心田里留下深深的伤痕。因此,没有人无故地要去寻找痛苦和不幸。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外的一面是,假如你在痛苦当中,不被它击倒、淹没,而是细心地思索一番痛苦是怎样造成的,外界的原因和自己本身的原因在哪里,寻求如何战胜它的办法,那么,痛苦的降临却会对你起到积极的影响,教会你一些宝贵的东西。罗曼·罗兰说过:“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这种见解就比较全面。我们羡慕那些乐观的人,但要知道,这种人并非是没曾碰到任何不幸和痛苦的幸运儿,而是虽然也碰到痛苦和不幸,自己却能够冷静地加以思索,找到外界原因,也缜密地检查本身的弱点,从而使自己更为完善起来的人。他们在困惑迷惘中仍然不放弃他们渴求的愿望,而把愿望当作坚韧的拐杖,依靠它,顽强地向前走,向着希望走,最终脱离开痛苦而靠近希望。这样的人,每向前跋涉一会,都会掘出生命的新的水源。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米朗多,曾为大雕刻家戴西戴雷诺·赛提昂诺雕刻的一个男童像题辞:“每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获得了各种机会与各种人生的种子。”这句话,其实是真理的声音。虽然你碰到了一次甚至多次苦恼,但并非说,你从出生起,一生注定只该获得这样的种子。你将会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种子,世界会赐于你许多美好的东西。
我们年轻人,刚刚踏入生活,正象刚刚跨上马鞍的骑手,许许多多美丽的图画展现在眼前。这些图画,就是编织美好愿望的蓝本,能强烈地吸引和推动我们去争取未来。伏尔泰说:“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来日乐趣的图景。如果人类不幸到目光只限于考虑当前,那么人就会不再去播种,不再去建筑,不再去种植,人对什么也不准备了;从而在这尘世的享受中,人就会缺少一切。”而列宁更为重视人的愿望,曾这样说过:“如果他不能间或跑到前面去,用自觉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是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会把它坚持到底。”
所有这一些,都印证了纪伯伦的话:“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微笑——面对着人生》)
(题图:周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