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年
在法国巴黎,从未来派风格的大厦到华丽优雅的传统楼房,越来越多的动物作为“生活伴侣”被引进一个个家庭,成为人类家庭的一员。据统计,去年仅巴黎就有五十万只狗,而全市的学龄儿童却只有三十七万人。
统计表明,法国人今天在家里养了六百万至七百万只猫;七百万至八百万只鸟;八百万至九百万只狗;五百万条鱼;二百万只家兔、仓鼠、猴子、乌龟以及蛇等动物,并且还由此造成了一个新的产业。
根据动物食品制造商和批发商的统计,一只猫一年要消费价值一千法郎的食物,而一只狗一年的食物则要二千法郎。1980年,法国人仅在猫的食物上就花了六十八亿法郎;为狗花费了一百五十七亿法郎。现在猫狗食品工业的市场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在增长。到1983年,法国已有二十五个制造商、三十二家工厂和三千名雇员在为这一产业服务,营业额高达三十八亿法郎。在新产业的发展中,近年来电视广告起了很大作用,为此广告商也赚了大钱。
当然,除了广告商以外,书籍出版商和杂志社也同样生意兴隆。动物保护协会出版的半月刊每期印数达到五万五千份。其他期刊,如《水族世界》、《百鸟日报》、《狗》及《家犬生活》也都销路甚佳。书籍出版的形势也颇为乐观。1983年,六十多部关于家养动物的专著相继问世、赫赫然打出故弄玄虚的标题:“有其主必有其犬”、“从靠背椅到沙发床”、“四脚动物抒情曲”等等,不一而足。
在标着“小狗商店”或“高雅狗家”的货架上,琳琅满目地陈列着牵狗绳、项链和专门用来裹运小狗的白色人造革旅行包(价值四百法郎)。美容店里,理发师正为满身散发洗发香波气味的“柯赛特”精心梳洗;它的身边是毛发蓬乱的“达达尼昂”,正虎视耽耽地等着轮到它。在这里,花上一百六十法郎就可以把小狗的皮毛整梳一新;花一百五十法郎可以把毛发剪短,只留下爪子上的小绒球。
狗中间还存在一个“贵族阶级”。这些高级的狗都还有自己一套生活习惯,有自己常去的场所,有的是美容店,有的是商店。现在当然还要加上巴黎的最新商场——“猫咪与狗”自选商场。这里的商品丰富多彩,有二十九法郎的“科隆香水”、有四十五法郎的“奥赛罗凉爽剂”,还有三十法郎的香雾喷枪……总之,一切人们想讨好四条腿小宝贝的东西都应有尽有。
然而,对一条真正高级的狗来说,开销还远不止这些。只要看看巴黎的九十家和全法国的两千五百家兽医诊所就明白了。在巴黎,专门给狗看病的兽医有一百八十名,助手一百名。如果把各个专科统一计算,为整个巴黎二百五十万动物服务的共有一万七千名专门医生。如果给动物种一次疫苗还不算太昂贵的话,给母猫作子宫切除术却要付七百法郎。此外,手术后的治疗护理和药费也要花掉同样的数目。和一个法国人的手术费一样贵!当前,虽然暂时还没有动物的社会保险,但几家大的私人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建议为狗办理保险业务,一只大狗每年的健康保险金额为四百法郎左右。几个月前“未来与保护动物协会”的一项新措施给了养狗人新的希望。狗的主人只须在临终前与协会签订一个合同,就可以毫无遗憾地安息了。这个组织负责给失去了主人爱抚和照料的“孤儿”找一个温暖舒适的栖身之所。在主人死后,协会交给指定的或自愿的领养人一笔款子,由他来抚养“孤儿”。对这人的要求是年龄要在五十与六十岁之间。企图从“孤儿”身上揩油是不可能的,因为协会对资金发放后的使用进行监督。
今日法国的养狗热并非一种时髦。它的原因是社会性的:儿女出走和孤独无伴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此外,动物又是把人们与大自然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感情转移的目标。同时,这个默默无语的伴侣又是爱情与温暖的来源,它给人类以安全感。法国人多年来一直信奉一条古老的格言:“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现在,也许说:“人类是狗的最好朋友。”才更确切吧!
(宋茂推荐,摘自1986年1月17日《星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