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有钥,智炬增明

1986-07-15 05:54徐建融
读书 1986年4期
关键词:熊十力玄关佛学

徐建融

魏晋以降,礼教崩坏,佛学大行,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物质、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传统思想学术、文化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可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对佛学却是越来越生疏、越来越隔膜了。究其原因,一是以佛学为蠹国害民的宗教唯心之学而弃之;二是少数有志于此道者又苦于不通名相经义而难窥“真如”。

熊十力先生于一九三六年撰为《佛家名相通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翌年印行,当时印数甚少,流传不广,现在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作为《中国学术丛书》之一重印出来,推到广大读者面前。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据世亲《五蕴论》、安慧《广五蕴论》,依法相思想体系,诠释五位百法;下卷据世亲《百法论》、窥基《述记》等,依唯识思想体系,述评诸多名相。条分缕析,提纲挈纪,使玄关有钥、智炬增明,而学子称快。

佛家宗派众多,疏释名相,为何只取法相、唯识?

按法相、唯识同属大乘有宗。法相学专注于分析世界的各种现象;分析到最后,即有唯识学的以为一切现象皆由识所变现出来。二者其实是一脉相承。强分法相、唯识为二家,以无着一派为法相,世亲一派为难识,笔者未敢苟同。但以“唯识法相,渊源广远,资藉博厚,而其为书也,又条件分明,统系严整,佛家哲学方面名词,盖亦大备于唯识法相诸要典,撮要而释之,则可以读其书而通其学。大有之学既通,而诸小有小空,爰及大空,一切经论,无不可读”,无疑是中肯之言。如同治儒学者,大都先从宋明理学入手,再上追孔孟,然后为得——这原是读书治学的一个好方法。

《通释》的编纂体例,有别于一般的工具书,如《佛学大辞典》、《宗教辞典》、《辞海·宗教分册》之类。此类著作只是粗列条目,割裂经书,于研读佛学经典百无一用。而《通释》则讲求“名相为经,众义为纬,纯本哲学之观点,力避空想之浮辞”,将名相与经义有机地组织为一体,强调了佛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作者以“分析、综会、踏实、凌空”的方法,“必于千条万绪中,综会而寻其统系,得其通理”,“根柢无易其故,裁断必出于己”,深入浅出,务使玄奥的佛学通俗流畅、明白易晓。如对“五蕴”的阐释,在一般辞典中仅寥寥数百字,而《通释》所论,洋洋三万余言(包括对“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分论),反复地加以引据、考订、论证、辩舛,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性质,毋宁说是一部佛学入门的教科书更来得合适。这一编纂体例,诚如王元化同志在跋中所说,有效地解决了“工具性和教育性的矛盾统一”,“就其完整周密来说,颇多可采之处,足资编纂百科全书的参考”。不过,从“工具性”的角度,笔者以为倘能将所释名相,都为一栏,标明页次,似乎更便利于读者的查阅。

《通释》中特别提到:“佛家于内心之照察,与人生之体验,宇宙之解析,真理之证会,皆有其特殊独到处。即其注重逻辑之精神,于中土所偏,尤堪匡救。”至哉斯言!今天的世界,多元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以非宗教的态度重新认识、评价作为传统思想文化遗产之一的佛学,让它走出寺院,走向世俗,已经是一件十分亟迫的事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通释》的出版行世不啻是学术界的一桩大大“功德”。

(《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精)2.90元,(平)1.70元)

猜你喜欢
熊十力玄关佛学
熊十力骂醒陆军少将
怎样让玄关给你带来好心情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点睛”的玄关
浅析室内家居玄关设计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玄关,让家美出新高度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